臨湖榭原文
向南山榭曰臨湖,幾餘坐可眄具區。
具區雖遠見不遠,意之到豈到之殊。
東西洞度峙萬劫,洞天奇語多半誣。
香水溪實在眼底,越來由此曾傾吳。
撫景弔古遣清暇,亦云逸興遄飛俱。
何來圖近新築葺,成事不說徒慚吾。
成事不說徒慚吾,弗此欣夫轉懼夫。
詩詞問答
問:臨湖榭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臨湖榭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十
2. 此次南巡屢諭該督撫行宮名勝一切照舊勿稍踵事增華而楊魁乃於西跡山程園中點綴數宇以圖近觀太湖成事不說撫景祇覺增慚耳
參考注釋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具區
古澤藪名,即 太湖 。又名 震澤 、 笠澤 。《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山鎮曰 會稽 ,其澤藪曰 具區 。”《爾雅·釋地》:“ 吳 越 之間有 具區 。”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地名異》:“ 嵩高 、 外方 一山而名二, 具區 、 震澤 一湖而號殊。”
遠見
遠大的眼光;高明的見識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洞度
穿過。 漢 王充 《論衡·儒增》:“射似虎之石,矢入沒衛,若射真虎之身,矢洞度乎?”
萬劫
(1).亦作“ 萬刼 ”。佛經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過程為一劫,萬劫猶萬世,形容時間極長。 南朝 梁 沉約 《內典序》:“俱處三界,獨與神遊,包括四天,卷舒萬劫。” 宋 蘇軾 《書孫元忠所書<華嚴經>後》:“故佛説此等,真可畏怖,一念差失,萬劫墮壞。”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吸一滴之甘泉,津含萬刼;吞盈掬之玉粒,腹果千春。” 許地山 《空山靈雨·<心有事>詩》:“你這樣做,雖經萬劫也不能遂願。”
(2).種種災難;許多災難。 元 祖銘 《宴坐峰》詩:“道人此宴坐,一念萬劫融。” 明 李開先 《十一煞·贈康對山》套曲:“千盤萬折連雲棧,萬劫千灰枉死城,糊突夢誰能醒。” 清 方文 《舟中有感》詩:“萬劫不燒唯富貴,五倫最假是君臣。”
洞天
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意思是洞中別有天地,現在借指引人入勝的境地
別有洞天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多半
(1) 超過一半或超過半數;大半;大部分
戲票多半都發出去了,就這幾張了
(2) 大概;很可能
他多半不來了
香水溪
水溪名。 宋 范成大 《吳郡志·古蹟一》:“ 香水溪 ,在 吳 故宮中。俗雲 西施 浴處,人呼為脂粉塘。 吳王 宮人濯粧於此溪,上源至今馨香。古詩云:‘安得香水泉,濯郎衣上塵。’”
實在
(1) 確實地,毫無疑問地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白楊禮讚》
(2) 實際上;其實
他說明白了,實在並沒有空明白
(3) 幹得好,紮實;地道
工作做得很實在
(4) 誠實
為人實在
(5) 真實;不虛假
實在的本領
你這個人倒實在,叫你來你就來了。——《山地回憶》
眼底
(1) 用某種器械通過瞳孔所能觀察到的眼內構造。如:脈絡膜、視網膜、視神經 * 等
(2) 眼前;眼裡
登樓一望,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來由
(1) 原因;緣故
這些話不是沒有來由的
(2) 結果
臨老也沒有來由
撫景
對景;覽景。 元 陳旅 《題米元暉溧陽溪山圖》詩:“撫景正若此,別離嗟願違。” 明 文徵明 《過孫文貴不在對庭中新竹》詩:“未妨酬對寡,撫景自徘徊。”《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撫景傷心,托物喻意。”
弔古
憑弔古蹟
清暇
清靜安閒。亦指清閒之時。 元 喬吉 《兩世姻緣》第一折:“解元,趁此清暇,好歹多飲幾杯咱。”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四海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萬幾清暇,瑤編披覽惜三餘。” 清 姚鼐 《偕一青仲郛應宿登城北小山至夜作》詩:“情集交悲歡,生得幾清暇。”
逸興遄飛
謂超逸豪放的意興勃發飛揚。 唐 王勃 《滕王閣序》:“遙襟俯暢,逸興遄飛。”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瑤台小詠上》:“觥籌交錯,逸興遄飛。”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九》:“直到彎腰曲背時期,才更加‘逸興遄飛’,似乎從此以後,才上了做人的路。”亦作“ 逸興橫飛 ”、“ 逸興雲飛 ”。 徐遲 《黃山記》二:“他逸興橫飛,登上了海拔一八六○公尺的 蓮花峰 , 黃山 最高峰的絕頂。” 陶曾佑 《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係》:“雨後更闌,酒酣耳熱,才思泉涌,逸興雲飛。”
近新
近來,新近。 宋 王埜 《西河》詞:“望長 淮 猶二千里,縱有英心誰寄?近新來又報胡塵起,絶域 張騫 歸來未?” 元 楊顯之 《瀟湘雨》第一折:“我近新認了個義女兒,叫做 翠鸞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楊二 ﹞近新一病不起,所生一子,止得八歲。”
成事不說
對做過的事不再提它。《論語·八佾》:“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嘉祐四年》:“一歲再赦,好人喑啞,前世論之詳矣。雖成事不説,臣願朝廷戒之。”《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 浙 西各郡都仰慕 蘧太守 公孫是個少年名士, 蘧太守 知道了,成事不説,也就此常教他做些詩詞,寫斗方,同諸名士贈答。”
成事
(1) 辦好某事
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2) 已成之事
成事不說。——《論語·八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