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廿詠·其一·三危山詠原文
三危鎮群望,岫崿凌穹蒼。
萬古不毛髮,四時含雪霜。
岩連九隴險,地竄三苗鄉。
風雨暗溪谷,令人心自傷。
詩詞問答
問:敦煌廿詠·其一·三危山詠的作者是誰?答:敦煌人作品
問:敦煌廿詠·其一·三危山詠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注釋
1. 押陽韻
參考注釋
三危
(1).三件可危之事。《淮南子·人間訓》:“天下有三危:少德多寵,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受厚祿,三危也。”
(2).古代西部邊疆山名。《書·禹貢》:“ 三危 既宅。” 孔 傳:“ 三危 為西裔之山也。”《孟子·萬章上》:“ 舜 流 共工 於 幽州 ,放 驩兜 於 崇山 ,殺 三苗 於 三危 ,殛 鯀 於 羽山 ,四罪而天下鹹服,誅不仁也。”按:關於 三危 的位置,說法不一。一說今 甘肅 敦煌 三危山 即古 三危 。一說在 甘肅 岷山 之西南。一說在 雲南 。參見“ 三危山 ”。
穹蒼
地球上空巨大的圓拱或穹窿;天空,蒼穹
舒憤訴穹蒼
殺氣凌穹蒼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毛髮
(1) 人的體毛和頭髮
(2) 哺乳動物身上的一層毛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雪霜
(1).雪和霜。《禮記·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則雪霜不時,小兵時起,土地侵削。” 唐 李紳 《發壽陽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懷書事》詩:“漸喜雪霜消解盡,得隨風水到天津。” 宋 程大昌 《感皇恩》詞:“周遭松竹,任是雪霜長緑。”
(2).比喻一塵不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陸敬游十賚文》:“滌盪紛穢,表里雪霜。”
(3).比喻白色。 唐 劉禹錫 《望夫山》詩:“肌膚銷盡雪霜色,羅綺點成苔蘚斑。” 唐 杜牧 《寄李播評事》詩:“春來煙渚上,幾浄雪霜毫。”
(4).借指某些白色事物。(1)白髮。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贈別郭虛舟鍊師五十韻》:“雪霜各滿鬢,朱紫徒為衣。” 宋 蘇軾 《次韻子由種杉竹》:“糟麴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2)蘆花。 唐 黃滔 《題山居逸人》詩:“十畝餘蘆葦,新秋看雪霜。”(3)鹽。 宋 龔鼎臣 《東原錄》:“ 王欽若 三司勾當,來 亳州 散食鹽錢。知州有詩一句云:‘雪霜散處民心悅。’ 欽若 對曰:‘鼎鼐調時眾口知。’”
三苗
古國名。《書·舜典》:“竄 三苗 於 三危 。” 孔 傳:“ 三苗 ,國名, 縉雲氏 之後,為諸侯,號 饕餮 。”《史記·五帝紀》:“ 三苗 在 江淮 、 荊州 數為亂。” 張守節 正義:“ 吳起 曰:‘ 三苗 之國,左 洞庭 而右 彭蠡 。’……以天子在北,故 洞庭 在西為左, 彭蠡 在東為右。今 江州 、 鄂州 、 岳州 , 三苗 之地也。” 唐 杜甫 《野望》詩:“雲山兼五嶺,風壤帶 三苗 。”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溪谷
山與山之間低陷的地方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願望等
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 良心
自傷
(1) 自我悲傷感懷
他因自己是個殘疾人而自傷
(2) 自己傷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