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其六

作者:張達 朝代:元代

雜言·其六原文

泰伯恥剪商,泯蹤去宗國。

文王有天命,終不失臣職。

小心日寅畏,羑里聞演易。

惟彼至德稱,宣尼誠感激。

詩詞問答

問:雜言·其六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雜言·其六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宗國

(1).同姓諸侯國。因與天子同宗,為其支庶,故稱。《孟子·滕文公上》:“ 然友 反命,定為三年之喪,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國 魯 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趙岐 註:“ 滕 魯 同姓,俱出 文王 。 魯 , 周公 之後; 滕 , 叔繡 之後。”《魏書·司馬德宗傳》:“ 元顯 自為後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十六州,本官悉如故;封子 彥章 為 東海王 ,食 吳興 四萬餘戶,清選文學臣僚,吏兵一同宗國。” 清 錢謙益 《費縣道中》詩之一:“驅車入 魯 弔遺黎,宗國相傳事可悲。”

(2).猶祖國。亦兼稱國家,朝廷。《左傳·哀公八年》:“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惡廢鄉。今子以小惡而欲覆宗國,不亦難乎!” 杜預 註:“ 輒 , 魯 公族,故謂之宗國。”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使羣小人不阿罔,則宗國豈至是。” 梁啓超 《本館第一百冊祝辭》第一:“況當今日天子蒙塵,宗國岌岌之頃,有何可祝?”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如古賢人,能播將來之佳果於今茲,移有根之福祉於宗國者,亦不能不要求於社會,且亦當為社會要求者矣。”

天命

(1) 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們的命運

樂夫天命復奚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雖曰天命。——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2) 自然的規律、法則

(3) 人的自然壽命;天年

不失

(1).不偏離;不失誤。《易·隨》:“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孔穎達 疏:“以所隨之處不失正道,故出門即有功也。”《論衡·量知》:“御史之遇文書,不失分銖。” 劉盼遂 集解:“不失分銖,不出一點差錯。”

(2).不遺漏;不喪失。《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魏源 本義:“恢恢疎闊而自無漏網之人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酌奇而不失其真,翫華而不墜其實。”

(3).還算得上;不愧。 明 胡應麟 《詩藪·外編·元》:“故蹈 元 之轍,不失為小乘;入 宋 之門,多流於外道也。” 茅盾 《子夜》十七:“ 吳蓀甫 乾笑著說:‘能進能退,不失為英雄。’”

小心

(1) 謹慎行事

小心從事他的事業

(2) 恭謹

那人見大娘子如此小心,又生得有幾分顏色,便問道:“你肯跟我做個壓寨婦人么?”——《醒世恆言》

寅畏

敬畏;恭敬戒懼。《書·無逸》:“嚴恭寅畏,天命自度。” 蔡沉 集傳:“寅則欽肅,畏則戒懼。” 唐 白居易 《畫大羅天尊贊文》:“皇帝孝敬寅畏,憂勤勞謙。”《清史稿·穆宗紀二》:“ 毛昶熙 言軍務漸平,宜益思寅畏。”

羑里

(1). 殷 代監獄名。《莊子·盜跖》:“ 文王 拘 羑里 。” 成玄英 疏:“ 羑里 , 殷 獄名。”《史記·殷本紀》:“ 西伯昌 聞之竊嘆, 崇侯虎 知之以告 紂 , 紂 囚 西伯 羑里 。”《太平御覽》卷 * 三引 漢 應劭 《風俗通》:“《周禮》三王始有獄…… 殷 曰 羑里 ,言不害人,若於閭里; 紂 拘 文王 是也。” 明 錢邦芑 《窮士吟》:“ 羑里 自消遙, 匡 圍等平素。”

(2).古城名。在今 河南 湯陰 北。 羑水 經城北東流。《漢書·地理志上》:“ 盪陰 ……有 羑里 城, 西伯 所拘也。”

演易

指 周文王 困 羑里 時推演《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之事。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蓋 文王 拘而演《周易》, 仲尼 厄而作《春秋》。” 唐 黃滔 《與王雄書》:“閣下能揭 元次山 、 韓退之 之風,故無所以否其道,窒其數;使若作《騷》演《易》,皆出於窮愁也。” 明 何景明 《子衡在獄感懷十二韻》:“受《書》賢不死,演《易》聖猶勤。”

至德

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辭上》:“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論語·泰伯》:“ 泰伯 其可謂至德也已矣。”《史記·商君列傳》:“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荀君 清識難尚, 鍾君 至德可師。”

宣尼

漢平帝 元始 元年追謚 孔子 為 褒成宣尼公 ,後因稱 孔子 為 宣尼 。見《漢書·平帝紀》。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四:“言論準 宣尼 ,辭賦擬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 互鄉 童子,當願接於 宣尼 ; 蘇門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續 杏壇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養也。” 清 惲敬 《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入聖之要,下學上達, 宣尼 所傳,存之存之。”

感激

(1) 因為別人的好意或幫助而對他有好感

感激不盡

我把電話打通了,他感激地謝了我。——《小桔燈》

(2) 對於施恩者懷有熱烈友好的感情,促使人去報答恩情

感激施捨

(3) 感動奮發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詩詞推薦

雜言·其六原文_雜言·其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