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陽山高抵穹窿半,拔地千仞參霄漢。
琳宮梵宇倚層椒,時有雲氣為光幻。
雲昔赤松餐石脂,絕粒升仙侍香案。
我乃殷憂茅檐蔀屋民,惟恐一夫向隅不得加餐飯。
詩詞問答
問:《吳山十六景(吳人張宗蒼畫)·其十三·穹窿仙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四
2. 吳人張宗蒼畫
參考注釋
陽山
(1).山名。 秦 漢 時稱 陰山 最西的一段為“ 陽山 ”。即今 內蒙古 烏拉特後旗 的 狼山 。《史記·蒙恬列傳》:“於是渡 河 ,據 陽山 ,逶蛇而北。”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 五原 西安 陽縣 北有 陰山 。 陰山 在 河 南, 陽山 在 河 北。”參見“ 陰山 ”。
(2).古縣名。在今 廣東省 陽山縣 東。 漢 置,屬 桂陽郡 , 後漢 改為 陰山縣 , 三國 吳 復置,歷代因之。 唐 韓愈 《送區冊序》:“ 陽山 ,天下之窮處也。”舊註:“ 陽山 ,縣名,屬 連州 。”
穹窿
(1) 指天
(2) 中間高而四周下垂的樣子
拔地
(1) 狠狠地
拔地瞅了一眼
(2) 在地面上陡然聳立
拔地孤峰
拔地而起的高樓
千仞
形容極高或極深。古以八尺為仞。《莊子·秋水》:“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 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輕凌。” 晉 司馬彪 《贈山濤》詩:“上凌青雲霓,下臨千仞谷。” 清 方文 《陳臥子子龍》詩:“惠心燭千仞,雄風扇八區。”
霄漢
雲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氣凌霄漢
琳宮
仙宮。亦為道觀、殿堂之美稱。《初學記》卷二三引《空洞靈章經》:“眾聖集琳宮, 金母 命清歌。” 唐 吳筠 《遊仙》詩之二十:“ 上元 降玉闥, 王母 開琳宮。” 宋 趙師俠 《水調歌頭·龍帥宴王公明》詞:“琳宮香火緣在,還近 玉皇 家。” 元 曹之謙 《宿雲台觀》詩:“趍程疲永路,記宿喜琳宮。” 清 顧炎武 《華陰縣朱子祠堂上樑文》:“睇琳宮之絢爛,悲木鐸之幽沉。”
梵宇
佛寺。《梁書·張纘傳》:“經法王之梵宇,覩因時之或躍;從四海之宅心,故取亂而誅虐。” 唐 宋之問 《登禪定寺閣》詩:“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小生是 西洛 貧儒,四海遊學歷州府,至 蒲州 ,因而到梵宇。”《老殘遊記》第二回:“﹝ 老殘 ﹞到了 鐵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
層椒
高山之顛。 清 趙翼 《高黎貢山歌》:“至今漸成康莊坦,早有結屋層椒青。”
雲氣
稀薄遊動的雲
赤松
(1).即 赤松子 。(1)《楚辭·遠遊》:“聞 赤松 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韓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與天地統。” 漢 王充 《論衡·無形》:“ 赤松 、 王喬 ,好道為仙,度世不死。”參見“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落帆 金華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記》:“ 金華縣 有 赤松澗 , 赤松子 游 金華山 ,以火 * 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華縣 北有 赤松山 ,相傳 黃初平 叱石成羊處。 初平 號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參見“ 赤松子 ”。
(2).亦作“ 赤誦 ”。複姓。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八:“吾姓為 赤松 ,名 時喬 ,字 受紀 。”《宋書·符瑞志上》作“赤誦”。
(3).常綠喬木,樹皮較薄,淡黃紅色。木材質粗,較堅韌,供建築、造紙等用,樹幹可采松脂。又為觀賞樹。
石脂
石類。性黏,古用塗丹釜,可入藥。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向,和氣所出,則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神龍靈龜行於穴中矣。” 唐 姚合 《寄李群玉》詩:“石脂稀勝乳,玉粉細於塵。”
絕粒
指不吃不喝,斷絕飲食
服氣絕粒數十年。——《北史·李光傳》
升仙
亦作“ 昇僊 ”。1.得道成仙。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 黃帝 能治世致太平,而又昇仙。”《舊唐書·李抱真傳》:“有 孫季長 者,為 抱真 鍊金丹,紿 抱真 曰:‘服之當昇僊。’”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四千五百餘年元鶴》:“ 甘肅 有 崆峒山 , 黃帝 訪道之地, 廣成子 所居也。 廣成子 既昇仙,所養元鶴一雙留此不去。”
(2).稱人死去的婉辭。 前蜀 韋莊 《洛陽吟》:“胡騎北來空進主, 漢皇 西去竟昇僊。”《廿載繁華夢》第十一回:“太太不好了!四姨太太卻昇仙去了!”
見“ 昇仙 ”。
(1).成仙。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涑水》:“有 項寧都 學道升仙,忽復還此, 河東 號曰 斥仙 。”
(2).舊時謂人死亡。 唐 韋應物 《逢楊開府》詩:“ 武皇 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香案
香幾,用來放香爐的長方形桌子
殷憂
深深的憂慮
殷憂必竭誠。——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茅檐
茅,指蓋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蔀屋
草蓆蓋頂之屋。泛指貧家幽暗簡陋之屋。 宋 王安石 《寄道光大師》詩:“秋雨漫漫夜復朝,可嗟蔀屋望重霄。” 清 黃景仁 《古歌》:“曒曒日光,不入大廈而入蔀屋。”
惟恐
只怕;就怕
他飛快地跑,惟恐錯過班車
一夫
(1).一人。指男人。《書·君陳》:“爾無忿疾於頑,無求備於一夫。” 孔穎達 疏:“無求備於一人。”《漢書·谷永傳》:“ 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內崩析者,刑罰深酷,吏行殘賊也。” 宋 蘇軾 《與滕達道書》:“一夫進退何足道。”
(2).特指一個農夫。《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魏書·高祖紀》:“ 太和 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畝,中男二十畝。無令人有餘力,地有遺利。” 宋 歐陽修 《解官後答韓魏公見寄》詩:“老為南畝一夫去,猶是東宮二品臣。”
(3).猶言 * 。指眾叛親離的人,暴君。《孟子·梁惠王下》:“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 紂 矣,未聞弒君也。”《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一夫從橫,則城池自夷,豈不危哉?” 李善 註:“一夫謂 董卓 也。”
(4).借指地積,方百步或百畝。《周禮·考工記·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鄭玄 註:“方各百步。” 賈公彥 疏:“蓋市曹司次介次所居之處與天子二朝,皆居一夫之地,各方百步也。”《新唐書·食貨志二》:“古者百畝地號一夫,蓋一夫授田不得過百畝。”
向隅
面對著角落,比喻孤立、孤獨或得不到機會而失望
不得
用在動詞後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吾不得而見之矣。——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加餐
(1).慰勸之辭。謂多進飲食,保重身體。《後漢書·桓榮傳》:“願君慎疾加餐,重愛玉體。” 唐 李頎 《送三陰姚丞攜妓之任兼寄蘇少府》詩:“加餐共愛鱸魚肥,醒酒仍憐甘蔗熟。” 清 納蘭性德 《送張見陽令江華》詩:“吾憐 張仲蔚 ,臨別勸加餐。” 郁達夫 《奉答長嫂兼呈曼兄》詩之四:“刪去相思千萬語,當頭還是勸加餐。”
(2).猶進餐。 清 戴名世 《詹烈婦傳》:“至三日,烈婦收淚請姑加餐。姑曰:‘汝食,吾方食。’”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一部:“人的五腑六髒只供那些烏鴉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