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依綠軒原文
軒額名依綠,春寒綠尚遲。
草陽微解紐,樹籟總枯枝。
入目供清會,因心契靜思。
詩成便言去,自笑此何為。
詩詞問答
問:題依綠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依綠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依綠軒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
參考注釋
額名
題寫在匾額上的名稱。 明 張居正 《謝堂樓額名並賜金疏》:“昨者,臣以恭建樓堂,尊藏宸翰,不揣輕微,妄以額名上請。”
春寒
指春季寒冷的氣候
春寒料峭
冬暖易春寒
解紐
喻國家綱紀廢弛。《文選·乾寶<晉紀總論>》:“名實反錯,天綱解紐。” 呂延濟 註:“綱,維也;紐,束也;解束,謂失綱紀也。” 明 顧大典 《青衫記·元白揣摩》:“藩鎮縱橫,朝綱解紐。” 梁啓超 《新羅馬》楔子一出:“叵耐我國自 羅馬 解紐以來,群雄割據,豆剖瓜分。”
枯枝
乾枯的樹枝
入目
觀看。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摘抄》:“ 順天 尹 王 公 驥 患傷寒, 袁 往視其疾,神色俱變,不可入目。”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此等議諭煞是可笑,與其為此等論,不如並此詞不入目,即入目亦置若未見。”
清會
聲調清和。《世說新語·文學》“﹝ 袁虎 ﹞自詠其所作《詠史詩》” 劉孝標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濟 《續晉陽秋》:“會 虎 在運租船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
心契
(1).心中領會;心中嚮往。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詩:“心契九秋乾,日翫三春荑。”《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原來吾丈精於丹道,學生見此最是心契。”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園林心契卅餘年,今日真來大隱居。”
(2).謂志同道合。 宋 張滋 《送趙季言知撫州》詩:“同寅心契每難忘,林野投閒話最長。”《宋史·劉清之傳》:“ 呂伯恭 、 張栻 皆神交心契。”
(3).指知心朋友。 金 王若虛 《李仲和墓碣銘》:“ 若虛 有心契曰 李君 ,諱 仝 ,字 仲和 , 博州 高唐 人。” 明 無心子 《金雀記·平賊》:“見如今,全盛時,掛冠裳,解鐵衣,山林遠避尋心契。”
靜思
沉靜地思考、省察。《荀子·解蔽》:“闢耳目之欲,而遠蚊蝱之聲,閒居靜思則通。” 漢 賈誼 《新書·修政語上》:“靜思而獨居,譬其若火。” 宋 梅堯臣 《送李載之殿丞赴海州榷務》詩:“世事靜思同轉轂,物華催老劇飛梭。” 葉紫 《星》第六章三:“她慢慢地靜思了好久好久!”
便言
巧於言辭,能說會道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依綠軒原文_題依綠軒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