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于澄(味青)八十大壽
作者:巨贊 朝代:清代祝于澄(味青)八十大壽原文
君山懷故國,舊雨見新姿。
矍鑠公真健,期頤值盛時。
險夷何足道,憂樂幾人知?
南海歸來後,操觚再獻詩。
詩詞問答
問:祝于澄(味青)八十大壽的作者是誰?答:巨贊
問:祝于澄(味青)八十大壽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祝于澄(味青)八十大壽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支韻
2. 味青
參考注釋
君山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處,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詩之五:“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 君山 。”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詞:“日落 君山 雲氣,春到 沅 湘 草木,遠思渺難收。”
故國
(1) 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國
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國,本國
見故國之旗鼓,感乎生於疇日。——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生活習慣基本上保持故國的一套
(3) 故鄉,家鄉
取醉他鄉客,相逢故國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詩》
(4) 舊都。南宋時指汴京
(5) 指舊地;古戰場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舊雨
老朋友的代稱,又叫“舊故”
舊雨常來,今雨不來,佳人偃蹇誰留?——辛棄疾《雨中花慢·登新樓有懷》
見新
〈方〉∶修理裝飾舊房屋、器物,使之像新的一樣
把門面油漆見新
矍鑠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矍鑠哉,是翁也。——《後漢書·馬援傳》
精神矍鑠
期頤
一百歲。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鄭玄 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 孫希旦 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 方氏慤 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唐 李華 《四皓銘》:“抱和全默,皆享期頤。” 宋 陸游 《初夏幽居》詩之五:“餘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今送汝歸,予以千金之產、期頤之壽,於願足乎?” 郁達夫 《代洪開榜先生祝梁母鄧太夫人八秩大慶》詩:“好待期頤觴詠日,重摩銅狄話滄桑。”
盛時
(1).猶盛世。《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及 周 之盛時,天下和洽,四夷鄉風。”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方今天下適定,海內願安,無賢不肖皆樂立名於世。而 伯通 獨中風狂走,自捐盛時。” 宋 梅堯臣 《題老人泉寄蘇明允》詩:“去為 仲尼 嘆,出為盛時祥。” 明 陳子龍 《對酒》詩:“對酒歌盛時,天下方大治。”
(2).猶盛年。 三國 魏 曹植 《箜篌引》:“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險夷
(1).崎嶇與平坦。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晡至 林慮山 ,橫峙天西,如城壁相銜,爭雄角鋭,潑黛凝青,而高下險夷不一。”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馬鞍山》:“洞僅一斗室, 龐洞 頗深邃,懸崖陡絶,豈以兩地險夷略肖二子心術?”
(2).艱難與順利。 唐 司空圖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險夷不渝,保是寵祿。” 宋 蘇軾 《父池贈太師追封溫國公》:“躬蹈險夷之節,庶幾 顏 閔 之行。” *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詩之一:“險夷不變應嚐膽,道義爭擔敢息肩?”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憂樂
憂愁和歡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憂樂同之,事則從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為世憂樂者,君子之志也。” 南朝 宋 鮑照 《蜀四賢詠》:“《玄經》不期賞,蟲篆散憂樂。”
南海
(1)
(2) 縣名,在廣東省境內,現已併入廣州市
(3) 對康有為的尊稱,其字亦為南海
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操觚
執簡。謂寫作。《文選·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李善 註:“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簡也。”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三:“ 林公 每出首唱, 徐 密寫韻歸,眾方操觚,內子詩已來,必可觀也。” 明 宋濂 《王冕傳》:“操觚賦詩,千百言不休。”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此非操觚之士,獨憑神思構架而然也。”
再獻
古代祭祀時第二次獻酒。《周禮·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其朝踐用兩獻尊,其再獻用兩象尊。” 鄭玄 註:“再獻者,王酳屍之後,後酌亞獻,諸臣為賓。” 賈公彥 疏:“再獻是王酳屍後節也。”參見“ 三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