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峨眉·其三

作者:毛澄 朝代:清代

登峨眉·其三原文

獨行天門口,手掠太白腳。

山下暝已深,山上日猶落。

何時辟空境,憑虛造樓閣。

俯視不見地,積氣浩漠漠。

人語煙中流,頭上孰騎鶴。

霧消瞰蔥嶺,青天插霜鍔。

崑崙伏檻外,墨浪盡東躍。

茲游冠平生,論功策芒屩。

詩詞問答

問:登峨眉·其三的作者是誰?答:毛澄
問:登峨眉·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藥韻

參考注釋

獨行

(1) 一個人走路

踽踽獨行

(2) 堅持按自己的主張做

獨行其是

天門

(1) 神話傳說中天宮的門

(2) 帝王宮殿大門

(3) 指人額頭的中間

(4) 人的心(道士用語)

白腳

(1).光腳;赤腳。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又令小兒玉帶金額,白腳呵唱於其間,恣為嬉戲。”

(2).舊指差役中的未曾正式充役者。 宋 胡太初 《晝簾緒論·差役篇第十》:“若有元係不應充役白腳而近來增置田產、歸併詭挾物力亦當及役,則且差白腳仍為圖揭之坐右,以便閲視。” 宋 葉適 《法度總論三·役法》:“其計較物力,推排先後,流水鼠尾,白腳歇替之差,鄉胥高下其手,而民不憚出死力以爭之。”《文獻通考·職役二》:“已充役者謂之批朱,未曾充役者謂之白腳。”

上日

(1).朔日,即農曆初一。《書·舜典》:“正月上日,受終於 文祖 。” 孔 傳:“上日,朔日也。”《初學記》卷四引 隋 杜台卿 《玉燭寶典》:“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曰上日。” 清 金農 《元日過張少府小飲花下》詩:“仙尉逢 梅福 ,同為上日吟。”一說上日指陰曆每月上旬之吉日。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上》:“上日、元日,皆非謂朔日也。上日謂上旬吉日……自 張衡 《西京賦》始以元日為朔日,而 漢 以前無之。”

(2).佳日,佳節。 唐 李乂 《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制》詩:“上日登樓賞,中天御輦飛。” 宋 蘇軾 《內中御侍已下賀皇太后冬至詞語》:“眷東風之協應,嘉上日之同歡。” 清 曹寅 《和竹磵姪上巳韻》:“上日宜稱巳,春來三月三。”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辟空

猶憑空。《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先生見了那沒頭沒腦闢空而來的十五個大字,正不知從那裡開口才入得進這‘中庸’兩個字去。”

虛造

捏造,假託。《漢書·息夫躬傳》:“辯士見一端,或妄以意傅著星曆,虛造 匈奴 、 烏孫 、 西羌 之難,謀動干戈,設為權變,非應天之道也。”《後漢書·皇甫嵩傳》:“若虛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禍,孰與委忠本朝,守其臣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昔 王充 著述,制《養氣》之篇,驗己而作,豈虛造哉!”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六朝小說和唐代傳奇文有怎樣的區別》:“那時還相信神仙和鬼神,並不以為虛造,所以所記雖有仙凡和幽明之殊,卻都是史的一類。”

樓閣

泛指樓房。閣,架空的樓。《後漢書·呂強傳》:“造起館舍,凡有萬數,樓閣連線,丹青素堊,雕刻之飾,不可單言。” 唐 白居易 《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西遊記》第三六回:“幸得那壁廂有樓閣不遠,想必是庵觀寺院,我們都到那裡借宿一宵。”

俯視

(1) 從高處往下看

從窗戶可以俯視下面的院子

(2) 從高處或居高臨下的地方向下看

靜靜地俯視他們下面的如畫美景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積氣

(1).聚積之氣;聚積陰陽之氣。《列子·天瑞》:“天,積氣耳,亡處亡氣。”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夫遙大之物,寧可度量?今人所知,莫若天地。天為積氣,地為積塊。” 宋 陸游 《洞霄宮碑》:“造化之初, 崑崙 旁薄,一氣既分,天積氣於上,地積塊於下。”

(2).指雲霧之氣相積。 唐 元結 《說楚何荒王賦上》:“眾聲相喧,積氣相昏,鼘聞深沉,出入千里,常如凝陰。”

漠漠

(1) 寂靜無聲

漠漠門長掩

(2) 密布;布滿

雲漠漠,風瑟瑟

(3) 迷濛

天漠漠

雨漠漠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雁盪經行雲漠漠。——宋· 沈括《夢溪筆談》

(4) 廣闊

荒原漠漠

(5) 冷淡,不關心

何乃視之漠漠

(6) 茂盛、濃郁

漠漠芳馨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

大石當中流。——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

(2) 江河的中段

長江中流

(3) 中等

頭上

(1).頭的上方;頭頂。 五代 齊己 《荊渚感懷寄僧達禪弟》詩之二:“春殘相憶 荊江 岸,一隻杜鵑頭上啼。” 許傑 《慘霧》下:“村上的婦人們……恐怕惡魔在他們的頭上迴旋著,正如強悍的老鷹一般,轉瞬間把他們的生命如打小雞一般的啄去。”

(2).指時候,時間的某一點。《初刻拍案驚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塊來喫,又輭又甜,況是飢餓頭上,不覺一連喫了幾塊。”《紅樓夢》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熱鬧頭上,忘了忌諱。”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頭上,老師就叫 靳秀蘭 去看車。”

(3).先,前頭。《 * 詞話》第六九回:“説在頭上,就是爹賞的這銀子,小媳婦也不敢領去,寧可領了爹言語,對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詞。用在名詞後,表示在某種事物的範圍以內。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我向這筵席頭上整扮,做一箇縫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彥 《一個小人物的憤怒》:“現在,同樣神聖的義務輪到自己頭上來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為什麼找到我頭上呢?說是以前去了兩撥人,都鬧了意見回來了。”

騎鶴

(1).謂仙家、道士乘鶴雲遊。 唐 賈島 《遊仙》詩:“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 宋 張孝祥 《水龍吟·過浯溪》詞:“待相將把袂,清都歸路,騎鶴去、三千歲。” 清 李調元 《龍洞》詩:“昔者 李道人 ,騎鶴來棲宿。”《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騎鶴,日日跨獅。”

(2).猶言騎鶴上 揚州 。 宋 陳師道 《送澤之過維揚》詩:“顧我老無騎鶴興,羨君行及看花天。” 金 元好問 《雪後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賣刀買犢未厭早,腰金騎鶴非所望。” 清 黃遵憲 《游箱根》詩:“纏腰更騎鶴,辟俗還食肉。”

青天

(1) 蔚藍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霜鍔

白亮鋒利的刀。 晉 張協 《七命》:“霜鍔水凝,冰刃露潔。” 清 陳夢雷 《贈秘書覺道弘五十韻》:“霜鍔揚輝耀,冰壺濯品瑩。”

崑崙

亦作“崐侖2”。1.古代亦寫作“崑崙”。 崑崙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間,西接 帕米爾 高原,東延入 青海 境內。勢極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達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話傳說, 崑崙山 上有 瑤池 、 閬苑 、 增城 、 縣圃 等仙境。《莊子·天地》:“ 黃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辭·離騷》:“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遠以周流。” 唐 韓愈 《雜詩》之三:“ 崑崙 高萬里,歲盡道苦邅。”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 黃 流亂注?”

(2).古代西方國名。《書·禹貢》:“織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敘。” 孔 傳:“織皮,毛布。有此四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一說此指 崑崙山 。 孔穎達 疏引 鄭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各國或其國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溫水》:“闇中大戰, 謙之 手射 陽邁 柁工,船敗縱橫, 崑崙 單舸接得 陽邁 。” 唐 張籍 《崑崙兒》詩:“ 崑崙 家住海中洲,蠻客將來 漢 地游。”《舊唐書·南蠻傳·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號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稱。 唐 王維 《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並師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余德》:“向暮,有兩崑崙捉馬挑燈,迎導以去。”參見“ 崑崙奴 ”。

(6).特指 崑崙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你看他乘雲駕霧憑虛走,早把那 崑崙 秘術來傳受。” 清 顧彩 《髯樵傳》:“女泣如雨,訴失身狀,願公為 崑崙 。”參見“ 崑崙奴 ”。

(7).古代稱皮膚黑色的人。《晉書·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傳》:“時後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崐崘。”《舊五代史·慕容彥超傳》:“嘗冒姓 閻 氏,體黑麻面,故謂之 閻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隱 《魏侯第東北樓堂書所見成篇》:“鎖香金屈戌,帶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稱。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訶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註:“酒名。”參見“ 崑崙觴 ”。

(10).道教語。指頭腦。《雲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黃庭外景經》:“子欲不死修崑崙。”《雲笈七籤》卷十七:“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

(11).臍之別名。《黃庭內景經·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緯經》:“臍中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極,一名太淵,一名崑崙,一名特樞。”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間。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訓》:“經紀山川,蹈騰 崑崙 ,排閶闔,淪天門。” 高誘 註:“ 崑崙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萬九千里。” 陳毅 《崑崙山頌》詩:“ 崑崙 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漢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封禪書》:“ 濟南 人 公玊帶 上 黃帝 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 崑崙 ,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參見“ 崑崙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崑崙障 。 西漢 置。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南。為宜禾都尉治所。

(4). 東晉 南朝 時指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其膚色較黑。《南齊書·王琨傳》:“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為 崑崙 。”按,崑崙,同“ 崑崙 ”。參閱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崑崙》。

(5).我國古代泛稱今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以至 東非 之人為崑崙。參閱《太平御覽》卷七八六引 三國 吳萬震 《南州異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記》、 唐 義淨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6).古島嶼名。亦譯 軍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崑崙島 。為古代海舶往來東西洋必經之地。《島夷志略》和《星槎勝覽》有專條記述,《鄭和航海圖》亦有此島。

(7).針灸穴位名。位於足部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凹陷處。《醫宗金鑒·針灸心法要訣·足三陽經總穴名》:“足太陽膀胱經,行足股後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陰……崑崙,跗陽。”

廣大無垠貌。昆,通“ 渾 ”。 漢 揚雄 《太玄·中》:“崑崙旁薄,思之貞也。” 司馬光 集註:“昆,音魂;侖,盧昆切。”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元氣崑崙,充滿天地。”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芒屩

(1).即芒鞋。《晉書·劉惔傳》:“ 惔 少清遠,有標奇,與母 任氏 寓居 京口 ,家貧,織芒屩為養。”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八·履考》:“ 六朝 前率草為履,古稱芒屩,蓋賤者之服,大抵皆然。” 潘飛聲 《碧雲寺題石台上》詩:“欲借舊 * ,暫息破芒屩。”

(2).借指隱逸或僧道。 唐 韓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會聯句》:“斬馬祭旄纛,炰羔禮芒屩。” 清 吳偉業 《贈願雲師》:“今觀吾師行,四海一芒屩。”參見“ 芒鞋 ”。

詩詞推薦

登峨眉·其三原文_登峨眉·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