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揚子

作者:慕容彥逢 朝代:宋代

讀揚子原文

子云不偶時,晏如在空屋。

席有玄虛文,門無權倖牘。

法言譏異戶,解嘲懼赤族。

忿悱賦長楊,羞愧登天祿。

立俗思徇道,制行依聖讀。

身死名不朽,馨香藹蘭菊。

詩詞問答

問:讀揚子的作者是誰?答:慕容彥逢
問:讀揚子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慕容彥逢的名句有哪些?答:慕容彥逢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屋韻

2. 原作排,據盛本改

參考注釋

偶時

(1).適應時勢。《三國志·魏志·董卓傳》“使人言 溫 與 袁術 交關,遂笞殺之” 裴松之 注引《傅子》:“ 熲 數征伐有大功, 烈 有北州重名, 溫 有傑才, 陵 能偶時,皆一時顯士。”

(2).逢時。 晉 陸機 《演連珠》:“是以才換世則俱困,功偶時而並劭。”

晏如

安定;安寧;恬適。《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與世無營,神氣晏如。”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內外清謐,朝野晏如。” 宋 范仲淹 《君以民為體賦》:“君惠則其民晏如。” 清 沉欽圻 《除夕書事》詩:“入夜四壁清,此心真晏如。”

虛文

(1) 不切實際的無用文字

(2) 沒有意義的禮節

進門便是財主娘子,故此不用虛文。——《後水滸傳》

無權

(1).不能衡量輕重。比喻不知因事制宜、隨機應變。《孟子·盡心上》:“ 子莫 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 朱熹 集註:“權,稱錘也;所以稱物之輕重,而取中也。執中而無權,則膠於一定之中而不知變,是亦執一而已矣。”《晉書·宣帝紀》:“ 亮 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2).沒有權力。 張耒 《明道雜誌》引 宋 王復 詩:“早蟬秋有信,多雨暑無權。” 徐懷中 《西線軼事》一:“指導員找她談話了,說個人之間通信是憲法保護的,別人無權過問。”

法言

(1).合乎禮法的言論。《孝經·卿大夫》:“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唐 楊炯 《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君升朝翊贊,道先王之法言;公府弼諧,對上天之休命。” 宋 王安石 《答韓求仁書》:“蓋序《詩》者不知何人,然非達先王之法言者,不能為也。”

(2).猶格言。《莊子·人間世》:“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 杜少陵 詩,自與造化同流,孰可擬議?若君子高處廊廟,動成法言,恨終欠風韻。”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法言云:侍坐則聽言,有酒則觀禮,何非學問之道。”

(3).指釋、道之經論。 南朝 宋 謝靈運 《曇隆法師誄》:“茹芝術而共餌,披法言而同卷者,再歷寒暑。”《雲笈七籤》卷九六:“若不信法言,胡為棲山林。”

異戶

指學術上各成一家。 漢 揚雄 《法言·君子》:“吾於 孫卿 ,與見同門而異戶也。” 李軌 註:“同出一門而戶異,同述一聖而乖詭。” 漢 王充 《論衡·案書》:“ 公羊高 、 穀梁寘 、 胡母氏 皆傳《春秋》。各門異戶,獨《左氏傳》為近得實。”

解嘲

受人嘲笑時自己找個理由辯解

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 雄解之,號曰解嘲。—— 揚雄《解嘲》

自我解嘲

赤族

誅滅全族。《漢書·揚雄傳下》:“客徒欲朱丹吾轂,不知一跌,將赤吾之族也。” 顏師古 註:“誅殺者必流血,故云赤族。” 唐 杜甫 《壯遊》詩:“朱門任傾奪,赤族迭罹殃。” 明 焦竑 《焦氏筆乘·赤族》:“赤族,言盡殺無遺類也。《漢書》注以為流血丹其族者,大謬。古人謂空盡無物曰赤,如‘赤地千里’,《南史》稱‘其家赤貧’是也。” 清 吳炎 《中丞舌》詩:“願為忠臣,身亡赤族寧足悲。”

長楊

(1).亦作“ 長揚 ”。 長楊宮 的省稱。 漢 揚雄 《長楊賦》:“振師 五柞 ,習馬 長楊 。” 唐 杜牧 《杜秋娘》詩:“ 長楊 射熊羆,武帳弄啞咿。” 宋 秦觀 《韋元成論》:“﹝ 元帝 ﹞ 永元 中幸 長揚 射熊館 ,布車騎大獵,則是宮室宴享之事,未能如禮也。” 明 高啟 《少年行》之一:“官侍 長揚 拜夕郎,況憑內寵在椒房。” 清 洪昇 《長生殿·禊游》:“傳聲報戚里,今日幸 長揚 。”參見“ 長楊宮 ”。

(2).連綿的楊柳。《文選·潘岳<閒居賦>》:“長楊映沼,芳枳樹籬。” 劉良 註:“楊,柳樹也。” 唐 溫庭筠 《太子西池》詩之二:“薄暮香塵起,長楊落照明。”

(3). 漢 揚雄 所作《長楊賦》的省稱。 唐 李白 《大獵賦》:“《長楊》夸胡,設網為周阹。” 宋 范仲淹 《依韻奉酬晏尚書見寄》:“願聞歌畫一,敢議賦《長楊》。”

羞愧

自卑,慚愧

他的主動合作使我為說過的話感到羞愧

登天

(1).升天。《左傳·成公十年》:“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莊子·大宗師》:“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宋史·神宗紀一》:“ 嘉祐 八年侍 英宗 入居 慶寧宮 ,嘗夢神人捧之登天。”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九節:“ 秦國 西有 儀渠國 ,父母死,火燒遺體,稱為登天。”

(2).指登帝位。《素問·上古天真論》:“昔在 黃帝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迺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人將失之耶?’” 王冰 註:“ 黃帝 後鑄鼎於 鼎湖山 ,鼎成而白日升天。” 清 俞樾 《內經辨言》:“成而登天,謂登天位也。《易·明夷》傳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可説此經登天之義。故下文即云:‘迺問於天師。’迺者承上之詞,見 黃帝 既登為帝,乃發此問也。”

(3).指成仙。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於速登天乎?”

(4).比喻極難。《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金 元好問 《跋閒閒自書樂善堂詩》:“從善如登天,從惡如棄屣,而於趨舍乖,知之不審耳。”《水滸傳》第七二回:“花魁的風流聲價,播傳寰宇,求見一面,如登天之難,何況親賜酒食。”《紅樓夢》第十回:“你如今要鬧出了這個學房,再想找這么個地方兒,我告訴你説罷,比登天的還難呢!”

俗思

追求利祿名位的世俗觀念。《莊子·繕性》:“繕性於俗學,以求復其初;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蔽蒙之民。”

徇道

不惜身以維護正道。徇,通“ 殉 ”。 宋 葉適 《<歸愚翁文集>序》:“ 景望 徇道寂寞,視退如進。” 明 方孝孺 《春秋諸君子贊·公子友》:“聖賢至公,徇道忘己。”

制行

(1).規定道德和行為準則。《禮記·表記》:“聖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 孔穎達 疏:“聖人之製法立行不造制以己之所能,謂不將己之所能以為法,恐凡人不能行也。” 陸德明 釋文:“行,下孟反。” 宋 秦觀 《陳寔論》:“古之君子初無意於制行,其制行也因時而已。”

(2).指德行。 明 宋濂 《題湯處士墓銘後》:“予觀老友 陶先生 所撰《湯處士墓銘》,嘆其制行淳厚。” 清 劉大櫆 《祭左繭齋文》:“君之制行,可謂無咎。” 清 馮桂芬 《耕漁軒記》:“ 良夫 與諸公唱和,制行尤高。”

不朽

存在於人類的記憶或記載中

人類願望通過他的行動而不朽,這是建立金字塔的特徵

馨香

(1) 芳香。比喻德化遠播

(2) 燒香的香味

詩詞推薦

讀揚子原文_讀揚子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