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八·殷盤庚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徙邢歷六代,墊隘民居底。

弗可行政化,遷都為民耳。

乃胥動浮言,安土致然矣。

盤庚著三篇,實得誥諭體。

上示乃在位,中話民弗率。

下則既奠居,叮嚀簡相爾。

然予更有言,害不視亶父。

避狄遷於岐,民從者若市。

誰謂荼之苦,其甘亦如薺。

是知得民心,那費言佑啟。

詩詞問答

問:《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八·殷盤庚》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九

2. 葉

參考注釋

六代

(1).指 黃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晉書·樂志上》:“ 周 始二《南》,《風》兼六代。昔 黃帝 作《雲門》, 堯 作《鹹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謂因前王之禮,設俯仰之容,和順積中,英華發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樂,宮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學說例》:“雖然,六代之樂,今盡崩阤。”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漢 。《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 胡三省 註:“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漢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 三國 魏 曹冏 有《六代論》,論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興衰之由。文見《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論》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齊書·高祖十二王傳論》:“若夫六代之興亡, 曹冏 論之當矣。”

(4).指 三國 吳 、 東晉 和 南朝 之 宋 、 齊 、 梁 、 陳 。 唐 李白 《留別金陵諸公》詩:“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宋 賀鑄 《水調歌頭·台城游》詞:“南國本蕭灑,六代浸豪奢。” 清 顧炎武 《贈鄔處士繼思》詩:“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煙。六代江山好,愁來恣搜討。” 魯迅 《無題》詩之一:“六代綺羅成舊夢, 石頭城 上月如鉤。”

墊隘

羸弱困苦。《左傳·成公六年》:“ 郇 、 瑕氏 土薄水淺,其惡易覯。易覯 * 愁,民愁則墊隘,於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 杜預 註:“墊隘,羸困也。” 孔穎達 疏引《方言》:“地之下濕狹隘,猶人之羸瘦困苦。” 宋 司馬光 《晉祠謝晴文》:“久雨不止,涉於積旬,污邪既瀦,平原將溢,田恐蕪穢,民憂墊隘。” 周素園 《貴州民黨痛史》第四篇第七章:“人民辛苦墊隘,亟待拯援。”

民居

(1).百姓居住之所。《禮記·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也。”《管子·小匡》:“民居定矣,事已成矣。”《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今東郊被 宋 兵殘破,民居未復。”

(2).民家,民房。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泗水》:“左右民居,識其將漏,預以木為曲洑,約障 * ,魚鱉暴鱗不可勝載矣。”《新唐書·五行志一》:“ 開成 二年六月, 徐州 火,延燒民居三百餘家。”《明史·五行志一》:“ 番禺 、 南海 風雷大作,飛雹交下,壞民居萬餘。”

可行

行得通;可以實行

只有最簡單型的利用是可行的

政化

政治和教化。《孔子家語·相魯》:“遂隳三都之城,強公室,弱私家,尊君卑臣,政化大行。” 宋 梅堯臣 《送祖擇之秘丞知海州》詩:“去去作守長,政化尚可為。” 明 宋濂 《<汪右丞詩集>序》:“及其治定功成,海宇敉寧,公則出持節鉞鎮安藩方,入坐廟堂,弼宣政化。”

遷都

遷移國都

浮言

(1).無根據的話。《書·盤庚上》:“汝曷弗告朕,而胥動以浮言。” 唐 張九齡 《與李讓侍御書》:“我有獨見之明,物無浮言之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因 邵 寡,偽造浮言以相敗辱。”

(2).浮華不實的言論。《後漢書·安帝紀》:“所對皆循尚浮言,無卓爾異聞。”

(3).空乏不切實際的語言。《紅樓夢》第八九回:“兩個人見了面,只得用浮言勸慰。”

(4).表面的應酬話。 趙樹理 《李有才板話》八:“ 得貴 跟著 恆元 吃了多年殘剩茶飯,半通不通的浮言客套倒也學得了幾句。”

安土

(1).安居本土。《禮記·哀公問》:“不能安土,不能樂天。” 鄭玄 註:“不能安土,動移失業也。”《漢書·食貨志上》:“百姓安土,歲數豐穰。” 晉 潘岳 《西征賦》:“矧匹夫之安土,邈投身於 鎬京 。猶犬馬之戀主,竊託慕於闕庭。”

(2).使地方安定。《史記·秦始皇本紀》:“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

(3).安樂的地方。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違危邦而窘驚,訪安土而移即。” 明 李寅 《恆雨嘆》詩:“橫索官符歲歲來,東南未可稱安土。”

誥諭

告示。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赴難”和“逃難”》:“用誥諭,用刀槍,用書報,用煅煉,用逮捕,用拷問,直到去年請願之徒,死的都是‘自行失足落水’,連追悼會也不開的時候為止,這才顯出了新教育的效果。”

在位

原指居於君主的地位或官吏任職做官,現也指當政

老廠長在位時

仁人在位。——《孟子·梁惠王上》

不復在位。——《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責我在位已久。——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奠居

安居;定居。 宋 李綱 《靖康傳信錄》卷一:“於是 金 人始懼,游騎不敢旁出,而自京師城以南,民始獲奠居矣。”《明史·楊瑄傳》:“修捍海塘,築 海鹽 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 翦伯贊 《內蒙訪古·遊牧民族的搖籃》:“從這些建築藝術和雕塑藝術看來,奠居在 錦州 和 大同 一帶的契丹人也是一個具有相當高度文化藝術的民族。”

叮嚀

叮囑,告誡

乃叮嚀而去。——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有言

(1).有名言,有善言。《論語·憲問》:“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楊伯峻 註:“有言,意為有善言。”

(2).泛指有話。如:有言在先。

亶父

亦作“ 亶甫 ”。即 古公亶父 。 周文王 的祖父, 周武王 追尊為太王。《詩·大雅·緜》:“ 古公亶父 ,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 岐 下。”《陳書·高祖紀上》:“是以 殷 嘉 亶甫 ,繼 后稷 之官; 堯 命 羲和 ,纂 重黎 之位。” 黃齊生 《沁園春·和亞子》詞:“安排定,看居 邠 亶父 ,走馬來朝。”

從者

(1).隨從人員。《論語·衛靈公》:“﹝ 孔子 ﹞在 陳 絶糧,從者病,莫能興。”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 宋 呂祖謙 《臥遊錄》:“﹝ 許詢 ﹞使問君之從者。”

(2).指僕從。《史記·刺客列傳》:“從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

主張合縱的人。《戰國策·秦策一》:“一舉而 三晉 亡,從者敗。” 鮑彪 註:“合從者。”《史記·張儀列傳》:“且夫從者聚羣弱而攻至彊,不料敵而輕戰,國貧而數舉兵,危亡之術也。”

得民

謂得民心。《易·屯》:“以貴 * ,大得民也。” 孔穎達 疏:“屯難之世,民思其主之時,既能以貴 * ,所以大得民心也。”《國語·周語中》:“辠不由 晉 , 晉 得其民。” 韋昭 註:“得民,得民心也。”

費言

多餘的話。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品艷》:“凝其外,慧其中,沉默無費言,對之如不解事。”

佑啟

佑助啟發。《孟子·滕文公下》:“《書》曰:‘丕顯哉, 文王 謨!丕承者, 武王 烈!佑啟我後人,鹹以正無缺。’”今本《書·君牙》作“啟佑”。 明 顏志邦 《<顏氏家訓>序》:“我黃門祖(指 顏之推 )恭立厥訓,佑啟後人。”

詩詞推薦

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八·殷盤庚原文_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八·殷盤庚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