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叔夜性既巧,子期亦佐鍛。
探道論養生,往復相辨難。
巢許不達堯,辭遁心無憚。
三詠西邁賦,終始交情見。
詩詞問答
問:《五君詠題錢選畫即效顏延年體竹林之遊名艷典午延之著詠黜山王而標以五君其五·向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
參考注釋
叔夜
周 代“八士”之一。相傳為掌管山澤的官員。參見“ 叔夏 ”。
子期
即 鍾子期 。 春秋 時 楚 人,精於音律,與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聽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絕弦破琴,終身不復鼓琴。見《呂氏春秋·本味》。 唐 李嶠 《琴》詩:“ 子期 如可聽,山水響餘哀。” 唐 李山甫 《贈彈琴李處士》詩:“三尺焦桐七條線, 子期 師曠 兩沉沉。” 前蜀 韋莊 《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詩:“ 子期 子野 俱不見,烏啼鬼哭空傷悲。”參見“ 伯牙 ”。
道論
道家的理論。《史記·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 學天官於 唐都 ,受《易》於 楊何 ,習道論於 黃子 。”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之一:“委講輟道論,改服康世屯。” 唐 李白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詩:“ 王子 析道論,微言破秋毫。” 張舜徽 《<周秦道論發微>敘錄》:“‘道論’二字,可說是‘道家理論’的簡稱。它的具體內容,便是‘人君南面之術’。”
養生
保養身體
養生之道
得養生焉。——《莊子·養生主》
往復
(1) 來回;反覆
循環往復
(2) 往來
通信往復
辨難
辯駁、問難。辨,通“ 辯 ”。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溪漁子》:“辨難上下古今事,折衷損益,根據理道。” 孫中山 《駁<保皇報>》:“乃彼既知為美政,而又認為最終之結果,胡為如此矯強支離,多端辨難也?” 魯迅 《集外集·渡河與引路》:“至於辨難駁詰,更可一筆勾消。”
巢許
(1). 巢父 和 許由 的並稱。 漢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將蹈 鴻涯 之遐跡,紹 巢 許 之絶軌。” 唐 賈島 《長孫霞李溟自紫閣白閣二峰見訪》詩:“古寺期秋宿,平林散早春,漱流今已矣, 巢 許 豈 堯 臣?”
(2).指隱者。 宋 陸游 《雪中尋梅》詩:“正是花中 巢 許 輩,人間富貴不關渠。”
不達
(1).不明白;不通達。《尹文子·大道下》:“貧則怨人,賊則怨時……是不達之過,雖君子之郵,亦君子之恕也。”《漢書·元帝紀》:“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2).不通暢。《楚辭·九章·惜誦》:“情沉抑而不達兮,又蔽而莫之白。” 姜亮夫 校註:“謂情沉抑而不通利也。”
(3).不得志;不顯貴。《史記·樂毅列傳》:“ 商容 不達,身祇辱焉。”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七:“ 主父 宦不達,骨肉還相薄。”
遁心
亦作“遯心”。1.猶言逃避苟免之心。《禮記·緇衣》:“教之以政,齊之以刑, * 有遯心。” 陸德明 釋文:“遯,徒遜反。亦作遁。” 陳澔 集說:“遯,謂逃遯苟免也。”
(2).隱晦不明之心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關鍵將塞,則神有遯心。”
無憚
不怕。 晉 葛洪 《抱朴子·行品》:“凌強御而無憚,雖險逼而不沮者,黠人也。” 唐 杜甫 《舟中苦熱》詩:“王室不肯微,兇徒略無憚。” 唐 韓愈 《平淮西碑》:“凡茲廷臣,汝擇自從,惟其賢能,無憚大吏。”
終始
(1).從開頭到結局;事物發生演變的全過程。《禮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 宋 陳善 《捫虱新話·免役之法》:“ 荊公 嘗曰:‘吾行新法,終始以為不可者, 司馬光 也,終始以為可行者, 曾布 也,其餘皆出入之徒也。’” 清 納蘭性德 《題竹爐新詠卷》詩:“相約過君同展看,淡交終始似山泉。”
(2).引申為有始有終。 唐 賀蘭進明 《行路難》詩之五:“人生結交在終始,莫以升沉中路分。” 唐 李鹹用 《論交》詩:“易得笑言友,難逢終始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本意息肩之後,徐圖報答。不意事無終始,然每懷盛情,悒悒未忘。”
(3).周而復始。《史記·孝文本紀》:“ 魯 人 公孫臣 上書陳終始傳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時,土德應黃龍見,當改正朔服色制度。” 司馬貞 索隱:“五行之德,帝王相承傳易,終而復始,故云‘終始傳五德之事’。” 唐 韓愈 《進士策問二》:“ 夏 之政尚忠, 殷 之政尚敬,而 周 之政尚文,是三者,相循環終始,若五行之與四時焉。”
交情
互相交往而產生的情誼
老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