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泉

作者:和爾布哈 朝代:元代

明月泉原文

古昔蒲子地,今縣名濕川。

去城十里許,風景分媸妍。

瑩此岩上月,照彼厓下泉。

波光始蕩漾,兔影成嬋娟。

陰氣固相孚,陽應何昭然。

靜觀物有感,方知理無偏。

心鏡生皎皎,德化流涓涓。

時備憲府列,忝乘驄馬前。

適來暮春月,勝賞中秋天。

作詩記石壁,恍若人間仙。

詩詞問答

問:明月泉的作者是誰?答:和爾布哈
問:明月泉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先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二十

參考注釋

古昔

古時

子地

北方。《隋書·五行志上》:“樂哉三十餘,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起…… 太清 元年八月十三,而 侯景 自 懸瓠 來降,在 丹陽 之北,子地。”

里許

裡面;裡頭。許,助詞。 唐 戴叔倫 《聽歌回馬上贈崔法曹》詩:“秋風裡許杏花開,杏樹傍邊醉客來。”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 楊誠齋 云:‘詩固有以俗為雅,然亦須經前輩鎔化,乃可因承。如 李 之“耐可”、 杜 之“遮莫”、 唐 人“里許”、“若箇”之類是也。’” 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今 松江 、 太倉 言處言許,音皆如化。謂內曰里許,音如里化。”

風景

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景物

風景秀麗

媸妍

(1).美醜。 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梁中書侍郎虞龢論書表》:“題勒美惡,指示媸妍。點畫之情,昭若發蒙。”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美人對鏡歌》云:‘媸妍一鏡固兩般,狐婦懷姦心膽寒。閨中少女色莊麗,眉頰不妨終日看。’”

(2).猶好壞,賢愚。 宋 范仲淹 《任官惟賢材賦》:“其或未精黜陟,弗辯媸妍。” 清 劉大櫆 《祭左繭齋文》:“豈余之能賢,抑亦君之虛懷樂善,故不計人之媸妍。”

(3).猶高下。 宋 蘇軾 《贈潘谷》詩:“世人重耳輕目前,區區 張 李 爭媸妍。”

上月

(1).上弦月。 南朝 梁 劉孝綽 《餞張惠紹應令》詩:“鮮雲積上月,凍雨晦初陽。”

(2).前月。《紅樓夢》第二回:“我這女學生名叫 黛玉 ……可惜上月其母竟亡故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二回:“ 鴻甫 的老婆,上月在 上海 死了,所以 景翼 穿了重孝。” 丁玲 《奔》:“上月不知怎的,他眼一花,只聽見一聲喊,他就昏倒在地上。”

下泉

地下,猶言黃泉。《南史·任昉傳》:“ 范 、 張 欵欵於下泉, 尹 、 班 陶陶於永夕。” 唐 白居易 《思舊》詩:“再思今何在,零落歸下泉。” 宋 梅堯臣 《和原甫陪永叔題枯菊》詩:“願公時飲酒, 周 孔 今下泉。”

謂下流的泉水。《詩·曹風·下泉》:“洌彼下泉,浸彼苞稂。” 毛 傳:“下泉,泉下流也。”《詩序》謂《下泉》為“ 曹 人疾 共公 侵刻,下民不得其所,憂而思明王賢伯也”,後用為思念明君的典實。 漢 王粲 《七哀詩》之一:“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波光

水波反射出來的光。 後蜀 顧夐 《河傳》詞:“波光渺渺,不知何處。” 明 劉基 《菩薩蠻·越城晚眺》詞:“樹色盪湖波,波光艷綺羅。”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

蕩漾

飄蕩;起伏不定

湖水蕩漾

淥水蕩漾清猿啼。——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兔影

(1).玉兔的影子。即月亮上的陰影。 唐 盧照鄰 《江中望月》詩:“沉鉤搖兔影,浮桂動丹芳。” 元 薩都剌 《謝人惠木犀》詩:“夜月不留藏兔影,秋風失卻掛蟾枝。”

(2).指月影。 唐 黃滔 《課虛責有賦》:“故其越兔影,邁烏光,向無聲無臭之間,陶開品匯,於出鬼入神之際,定作圓方。” 明 劉基 《摸魚兒》詞:“新涼夜,兔影澄清漢渚。寥寥鴻雁飛度。”

嬋娟

(1) 姿態美好

不醉莫言還,請看枝間。已飄零一片減嬋娟。——《 * 》

(2) 美女

綺窗羅幕鎖嬋娟

(3) 月亮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陰氣

(1).寒氣,肅殺之氣。《管子·形勢解》:“秋者陰氣治下,故萬物收。”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六:“朔風厲嚴寒,陰氣下微霜。” 唐 杜甫 《雨》詩:“干戈盛陰氣,未必自陽臺。” 鄒韜奮 《萍蹤寄語》四五:“在 倫敦 的蠟人館裡,還在地窖里布置許多被監禁或槍決的著名犯人,陰氣逼人,如游陰間。”

(2).舊指所謂女人之氣。 老舍 《神拳》第二幕:“我們練團,得躲著女的,女人是陰氣,陰氣一衝,法術就不靈了。”

相孚

(1).猶相符。《二刻拍案驚奇》卷七:“今此女見在我衙中,昨日見他心事不快,問得其故,知與足下兩意相孚,不得成就。” 許地山 《狐仙》:“若是要向濟良所去選擇妻子,當然要選那與我們底光景相孚的。”

(2).為人信服。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學士戴公墓碑》:“而公以耆年長德,不急功近名,合道於仁厚清靜,相孚之德,固如是也。”

昭然

明明白白,顯而易見

昭然若揭

靜觀

冷靜地分析觀察

冷眼靜觀

有感

有感觸;有感受。 宋 梅堯臣 《河陽秋夕夢與永叔游嵩》詩:“攬衣方有感,還喜問來音。”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劉磵香父子遺詩》:“先 磵翁 歿,以諸生終,未竟所學,同人鹹深惜之。記所見二章,如《梅雨有感》云:‘移榻向窗下,神意殊弗適。’”

無偏

不偏頗。《後漢書·班固傳下》:“將軍宜詳 唐 殷 之舉,察 伊 皋 之薦,令遠近無偏,幽隱必達。”

心鏡

(1).佛教語。指清淨之心。謂心淨如明鏡,能照萬象,故稱。《圓覺經》卷上:“慧目肅清,照曜心鏡。”《晉書·王湛王國寶等傳論》:“ 國寶 檢行無聞,坐升彼相,混暗識於心鏡,開險路於情田。”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開心鏡,靜觀消長,閒考虧盈。”

(2).心裡洞察。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誄》:“心鏡萬機,攬照下情。”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賦》:“故學不常師,而心鏡羣籍;理不啟問,而情炤諸密。” 唐 李德裕 《上尊號玉冊文》:“智燭千里,動必察微;心鏡萬機,物來斯應。”

皎皎

(1).潔白貌;清白貌。《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三國 魏 曹植 《蟬賦》:“皎皎貞素,侔 夷 節兮。帝臣是戴,尚其潔兮。” 宋 曾鞏 《明妃曲》之一:“喧喧雜虜方滿眼,皎皎丹心欲語誰?” 明 楊珽 《龍膏記·邪萌》:“美目娟娟,涵著一泓秋水;芳顏皎皎,帶著幾度清風。” 郭沫若 《滿江紅·贊南京路上好八連》詞:“不染纖塵, 南京路 八連皎皎。盡教你,染缸多大,糖衣多巧。”

(2).明亮貌。《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敦煌曲子詞·菩薩蠻》:“盈盈江上女,兩兩溪邊舞。皎皎綺羅光,輕輕雲粉粧。” 明 許潮 《南樓月》曲:“皎皎銀蟾如晝,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甌。” 聞一多 《晴朝》詩:“皎皎的白日啊!將照遍了朱樓底四面。”

(3).明白貌;分明貌。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不為皎皎之細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懷》詩之六:“單牀寤皎皎,瘦臥心兢兢。” 宋 曾鞏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馳。訃皎皎而猶疑,淚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陳羽》:“寫難狀之景,了了目前;含不盡之意,皎皎言外。”

德化

舊指以道德感化人

涓涓

(1) 細小的水流

絹絹源水

(2) 細水緩流的樣子

泉涓涓而始流

憲府

御史台。 唐 杜甫 《哭長孫侍御》詩:“禮闈曾擢桂,憲府屢乘驄。” 仇兆鰲 註:“御史所居之署, 漢 謂之御史府,亦謂憲臺。”《舊唐書·楊收傳》:“俄而 假 自 浙西 觀察判官入為監察御史, 收 亦自 四川 入為監察。兄弟並居憲府,特為新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君疇》:“臣職在憲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風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風旨。” 清 黃景仁 《百字令·宿王介子先生齋頭話舊》詞:“ 荊州 初識,記霜清憲府,天寒 夢澤 。”

乘驄

《後漢書·桓典傳》:“﹝ 典 ﹞辟司徒 袁隗 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是時宦官秉權, 典 執政無所迴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後因以“乘驄”指侍御史。 唐 杜甫 《哭長孫侍御》詩:“禮闈曾擢桂,憲府舊乘驄。” 唐 杜甫 《渝州候嚴侍御不到先下峽》詩:“聞道乘驄發,沙邊待至今。” 唐 韋應物 《寄洪州幕府盧二十二侍御》詩:“忽報 南昌 令,乘驄入郡城。”《剪燈餘話·泰山御史傳》:“糾察每侍於帝傍,讜論佇聞於白簡。期邁攬轡 范滂 之右,肯居乘驄 桓典 之間。”

馬前

(1).馬的前面。《禮記·曲禮上》:“僕執策立於馬前。” 唐 白居易 《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2).戲曲術語。同“ 馬後 ”相對。舊指演員通過減少唱詞、念白和加快演唱速度以壓縮演出時間。 汪曾祺 《雲致秋行狀》:“他好說話,後台囑咐‘馬前’,他就可以掐掉幾句;‘馬後’,他能在台上多繃一會。”

適來

方才;剛才

適來誰進去了?

春月

(1).春天的月亮。《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三》:“情人戲春月,窈窕曳羅裾。” 唐 鮑溶 《歸雁》詩:“喜去春月滿,歸來秋風清。” 元 范梈 《上之日》詩:“誰念東籬山下路,再逢春月向人圓。”

(2).春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宋書·禮志四》:“是春月不用雌爾,秋冬無禁。”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庚辰春月,鄉人婦病劇既蘇,乃言病中見一婦自雲棄嬰之母。”

中秋

農曆八月十五日

會中秋。——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詩記

兩種文學體裁“詩”和“記”的並稱。 宋 張舜民 《畫墁集·郴行錄》:“ 岳陽樓 ,經始於 張燕公 ,終 唐 之世,屢圮,皆完葺。 慶曆 中, 滕宗諒 謫守,始大加增飾,規制宏敞,甲冠上流,取 宋 梁 以來所題詩記,刻石於夾樓。”

石壁

有相當高度、表面呈垂直或懸垂的懸崖或峭壁

恍若

(1).茫然。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岑順》:“使者復命, 順 忽然而寤,恍若自失。” 金 段成己 《醒心亭》詩:“翛然自得天游趣,恍若那知地境靈。”

(2).好像,仿佛。 唐 韓愈 《答李秀才書》:“ 元賓 之面容,恍若相接。” 宋 葉適 《醫工嘆重贈柳山人》詩:“一身盡異形質變,恍若土木徒人言。”《老殘遊記》第二回:“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 劉白羽 《火光照紅海洋》:“狂嘯的海風與澎湃的海濤從幾面襲來,使你恍若置身於海上懸崖。”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詩詞推薦

明月泉原文_明月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