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

作者:程頤 朝代:宋代

原文

辭華奔競至道離,茫茫學者爭驅馳。

先生獨奮孟軻舌,扶持聖教增光輝。

志期周禮制區夏,人稱孔陰生闕西。

當途聞聲交薦牘,蒼生無福徒爾為。

道大不為當世用,著書將期來者知。

今朝有客關內至,聞從大幕征南垂。

南垂凶冠陷州郡,久張螳臂抗天威。

聖皇赫怒捷書緩,虎侯秉鉞驅熊羆。

宏才未得天下宰,良謀且作軍中師。

蕞爾小蠻何足殄,庶幾聊吐胸中奇。

詩詞問答

問:《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的作者是誰?答:程頤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2. 二字徐本作舅氏侯無可

參考注釋

辭華

華美的辭采。 唐 李白 《送黃鍾之鄱陽謁張使君序》:“每欽其辭華,懸榻見往。”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二韻》:“學業醇儒富,辭華哲匠能。” 清 劉大櫆 《<張秋浯詩集>序》:“而乃縈情於歌詠,寄志乎風騷,比擬辭華,雕鏤物象。”

奔競

奔走競爭。多指對名利的追求。 晉 乾寶 《晉紀總論》:“悠悠風塵,皆奔競之士;列官千百,無讓賢之舉。”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二折:“我只去利名場往來奔競,那裡也有一日的安寧。”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二章:“名士者流……鑽營奔競無所不至。”

至道

(1).指最好的學說、道德或政治制度。《禮記·學記》:“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禮記·表記》:“道有至,義有考。至道以王,義道以霸,考道以為無失。” 鄭玄 註:“此讀當言‘道有至,有義,有考’,字脫一有耳。” 陳澔 集說引 應氏 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渾而無跡,故得其渾全精粹以為王。”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六:“是以至道之行,萬類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無匱於心。”

(2).最高的原則、準則。《荀子·儒效》:“以從俗為善,以貨財為寳,以養生為己至道,是民德也。”

(3).佛、道謂極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術。《莊子·在宥》:“來!吾語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漢 牟融 《理惑論》:“﹝ 老子 ﹞曰:‘用其光,復其明,無遺身殃。’此道生死之所趣,吉凶之所住。至道之要,實貴寂寞,佛家豈好言乎!” 唐 陳鴻 《東城老父傳》:“讀釋氏經,亦能了其深義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 宋 洪邁 《夷堅丁志·司命府丞》:“及見 海蟾 曰:‘汝以夙契得遇我。’命長跪傳至道。”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學者

(1).做學問的人;求學的人。《論語·憲問》:“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禮記·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誠 《太學創置石經》詩:“儒林道益廣,學者心彌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 滎陽 呂公 教學者讀書,須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學者當知所尚,不可視兩刻為尋常而忽之耳。”

(2).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莊子·刻意》:“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誨之人,游居學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遊行而議論,或安居而講説,蓋是學人之所好。”《史記·伯夷列傳》:“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蓺。”《舊五代史·晉書·史匡翰傳》:“尤好《春秋左氏傳》,每視政之暇,延學者講説,躬自執卷受業焉。” 清 李漁 《比目魚·贈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見他幾首新詩,竟是一個大文人真學者。” 魯迅 《而已集·讀書雜談》:“研究文章的歷史或理論的,是文學家,是學者。”

驅馳

(1) 策馬快奔

軍中不得驅馳

(2) 盡力奔走效勞

逐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3) 驅使

驅馳氈裘之長。——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孟軻

(約前372——前 289) 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於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一最有影響的大師,封建時代被尊為“亞聖”,又與孔子並稱“孔孟”。曾遊歷齊、宋、滕、魏等國。孟子則宣揚“仁義”,主張實行“仁政”、“王道”,與弟子著書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張“省刑罰,薄賦斂”,使民有“恆產”,能安居樂業,並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勸告統治者要“與民同樂”,反對虐政害民。《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傑出散文著作

扶持

(1) 扶著

(2) 幫助,支撐照料

相互扶持,共渡難關

堂上阿奶仗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聖教

(1).舊稱 堯 、 舜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的教導。 漢 王充 《論衡·率性》:“ 孔 門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聖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訓之功而漸漬之力也。”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故聖教廢毀,則聰慧之人並造奇音。”《新唐書·柳渾傳》:“﹝ 柳渾 ﹞早孤,方十餘歲,有巫告曰:‘兒相夭且賤,為浮屠道可緩死。’諸父欲從其言, 渾 曰:‘去聖教,為異術,不若速死。’”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經學理學》:“ 東吳 之 惠氏 、 東浙 之 萬氏 ,經學皆宗 漢 ,而未嘗悖聖教也。” 梁啓超 《致伍秩庸星使書》:“今 中國 之人,號稱奉聖教,而農工商賈,終身未登夫子廟堂,不知聖教為何物。”

(2).宗教信徒對各自宗教的尊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吠舍厘國》:“時諸大聖莫不悲感,即召集諸苾芻,依毘奈耶訶責制止,削除謬法,宣明聖教。” 唐 盧士衡 《寄天台道友》詩:“且住人閒行聖教,莫思天路便登龍。”

增光

增添光彩

為國增光

周禮

亦稱《周官》或《周官經》,儒家經典之一。蒐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代各國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減排比而成的彙編

《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引語見《周禮·秋官·小官寇》,原文是“小司寇之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清· 劉開《問說》

區夏

(1).諸夏之地,指華夏、 中國 。《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 孔 傳:“始為政於我區域諸夏。” 唐 賈至 《燕歌行》:“我 唐 區夏餘十紀,軍容武備赫萬祀。”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朝儀》:“大 元 受天命,肇造區夏,列聖相承。”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關於籌備立憲的諭旨和奏摺》:“今則 陝 湘 警報迭聞, 廣 贛 變端又見。區夏騰沸,人心動搖。”

(2).指中原地區。《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説起 燕都 的形勢,北倚雄關,南壓區夏,真乃金城天府,萬年不拔之基。” 清 錢謙益 《直隸順天府昌平州順義縣知縣張國綱授文林郎》:“夫 燕京 南壓區夏,若坐堂皇而俯庭宇, 順義 其在奧窔之間乎。”

人稱

(1) 稱呼、叫做。如:江湖人稱飛刀華

(2) 語法專用詞。第一人稱(我)屬於說話人,第二人稱(你)屬於聽話人,第三人稱(他)屬於說話人、聽話以外的人

陰生

去世了的人的生日。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五:“‘今天是我媽媽的陰生,我要回家去看看。’‘陰生何必回去呢?人又不在了。’ 劉雨生 抬起眼睛,看著他,本本真真地說道。”

當途

指掌握政權;也指掌握政權的人

當途者

當途之人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資治通鑑》

聞聲

(1).聽到聲音。 前蜀 毛文錫 《喜遷鶯》詞:“碧紗窗曉怕聞聲,驚破鴛鴦暖。” 李木庵 《制憲》詩:“總纂加工宜努力,夢中刪稿尚聞聲。”

(2).聽到訊息。 柯岩 《奇異的書簡·天涯何處無芳草》:“兒子的朋友聞聲也都搶著來傳閱。”

聲名。《南史·任昉傳》:“ 褚彥回 嘗謂 遙 曰:‘聞卿有令子,相為喜之,所謂百不為多,一不為少。’由是聞聲藉甚。”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立枷》:“當時人心大快, 佐 以此得縉紳聞聲。”

薦牘

推薦人才的文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一·司徒公曆仕錄》:“公政績甚著,且屢登薦牘,今送杉板,是賄而求薦也,不可。”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阿文成公用人》:“其拔擢人才,或於散僚卒伍以一二語賞識,即登薦牘,故人皆樂為之用。”

蒼生

(1).草木叢生之處。《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 孔 傳:“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蒼然生草木,言所及廣遠。”

(2).指百姓。《文選·史岑<出師頌>》:“蒼生更始,朔風變律。” 劉良 註:“蒼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詩:“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明 楊慎 《李光弼中潬之戰》:“儒者紙上之語,使之當國,豈不誤蒼生乎?” 鄒韜奮 《經歷》三二:“有害盡蒼生的黨,有確能為大眾謀幸福的黨。”

(3).罵落第秀才的話。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三五出:“狀元真大才,衙門面向兩扇開。你還不曾會讀書,蒼生還相見,休要來。”

徒爾

徒然,枉然。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四:“石犬不可吠,銅駞徒爾為。” 唐 李頎 《放歌行答從弟墨卿》:“徒爾當年聲籍籍,濫作詞林兩京客。”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詩:“文翰皆徒爾,放逐固宜然。”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乃知小人,徒爾紛紛。” 朱琦 《感事》詩:“難虞正須才,孤憤亦徒爾。”

為當

猶抑或;還是。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書》:“但遷徙之日,為當使人,為當使鬼?”《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汝當遊學,元期三周,何為去今九載?為當命化零落?為當身化黃泉……為當逐樂不歸?”《資治通鑑·漢靈帝中平六年》:“ 董侯 似可,今欲立之,為能勝 史侯 否?人有小智大痴,亦知復何如?為當且爾。”

世用

(1).世間所常用。《管子·宙合》:“鄉有俗,國有法,食飲不同味,衣服異采。世用器械,規矩繩準,稱量數度,品有所成,故曰人不一事。”

(2).處世治事的才能。《北史·崔康傳》:“ 康 弟 習 ,字 貴禮 ,有世用。”《北齊書·封隆之傳》:“弟 延之 ,字 祖業 。少明辯,有世用。”

(3).為世所用。《三國演義》第三五回:“ 水鏡 曰:‘山野閒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勝吾十倍者來助公,公宜訪之。’”

著書

撰寫著作。

來者

(1) 將來的事或人

來者猶可追

使來者讀之。——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2) 前來的人或物

來者不拒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關內

指山海關以西或嘉峪關以東一帶地區

大幕

(1).大帳幕。《周禮·天官·掌次》“凡祭祀,張其旅幕” 漢 鄭玄 註:“旅,眾也。公卿以下即位所祭祀之門外以待事,為之張大幕。”

(2).指將軍幕府。 唐 李頻 《送鳳翔范書記》詩:“大幕來相辟,高人去自由。”

(3).大漠。大沙漠。《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驃騎將軍 去病 率師,躬將所獲 葷粥 之士,約輕齎,絶大幕,涉獲 章渠 。”《漢書·五行志中之下》:“﹝ 武帝 ﹞遣大將軍 衛青 、 霍去病 攻 祁連 ,絶大幕,窮追單于,斬首十餘萬級。” 顏師古 註:“幕,沙磧也。”

征南

(1).指 晉 征南大將軍 羊祜 。 南朝 陳 徐陵 《歐陽頠德政碑》:“ 范卿 寶鼎,復述台司之功; 羊叟 高碑,更紀 征南 之德。”參閱《晉書·羊祜傳》。

(2).指 晉 杜預 。 預 卒贈征南大將軍。 唐 杜甫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 征南 多興緒,事業闇相親。” 仇兆鰲 註:“ 杜征南 係公始祖,故用以贈 嚴 。” 清 錢謙益 《<杜弢武全集>序》:“敏而好學,被服儒素,以其先 征南 為師法。” 章炳麟 《再與劉光漢書》:“ 征南 取以解經,於情轉愜。”參閱《晉書·杜預傳》。

南垂

南方邊境。《後漢書·公孫瓚傳》:“前此有童謡曰:‘ 燕 南垂, 趙 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 晉 潘岳 《西征賦》:“騖 橫橋 而旋軫,歷敝邑之南垂。”《魏書·食貨志》:“又於南垂立互市,以致南貨,羽毛、齒革之屬無遠不至。”

州郡

州和郡,均為古代行政區

累官故不失州郡。——《資治通鑑》

螳臂

語本《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後以“螳臂”比喻自不量力或微弱之力。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渡江》:“倘以禮數之虛文,賈不測之實禍,那時螳臂奚施,麝臍空噬,莫怪 錢鳳 此時不言也。”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盧忠肅公毀玉雙印》:“ 子蓮 ( 周子蓮 )詩云……五千疲卒戰 賈莊 ,千騎萬騎螳臂當。”參見“ 螳臂當車 ”。

天威

(1) 天道威嚴;也指帝王的威嚴

(2) 神奇的威力;神威

聖皇

對皇帝的尊稱。 漢 班固 《東都賦》:“於是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披皇圖,稽帝文。” 三國 魏 曹植 《應詔》詩:“將朝聖皇,匪敢晏寧。” 唐 李商隱 《韓碑》詩:“嗚呼聖皇及聖相,相與烜赫流淳熙。”《舊唐書·房琯傳》:“ 琯 昨於南朝為聖皇制置天下,乃以 永王 為 江南 節度, 潁王 為 劍南 節度, 盛王 為 淮南 節度。”

赫怒

盛怒。語本《詩·大雅·皇矣》:“王赫斯怒。” 漢 王粲 《從軍》詩:“相公征 關 右,赫怒震天威。”《舊五代史·晉書·少帝紀五》:“自啟釁端,果貽赫怒。” 茅盾 《追求》五:“ 朱女士 張大了眼,憂慮著這位博士的赫怒,但心裡未嘗不樂意 章秋柳 的將要受窘。”

捷書

軍事捷報。《梁書·蔡道恭傳》:“寇賊憑陵,竭誠守御,奇謀間出,捷書日至。” 唐 杜甫 《洗兵行》:“中興諸將收 山 東,捷書夜報清晝同。”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序》:“ 江 南平,覽捷書而泣曰:‘師征不義,而顧令吾民死兵,彼何負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食魚羹》:“ 金川 用兵時,累歲未得進,至乙未冬,始克 勒烏圍 。 阿文成公 桂 以捷書進。”

虎侯

邊緣以虎皮為飾的箭靶。 周 代供王大射時用。《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 鄭玄 註:“侯者,其所射也。以虎、熊、豹、麋之皮飾其側……王之大射,虎侯,王所自射也;熊侯,諸侯所射;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秉鉞

持斧。借指掌握兵權。《詩·商頌·長發》:“ 武王 載斾,有虔秉鉞。”《周禮·夏官·大司馬》:“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鉞。”《漢書·終軍傳》:“大將軍秉鉞,單于犇幕。” 唐 劉禹錫 《代謝平章事表》:“雖協夢而求,無聞秉鉞之寄。” 清 鈕琇 《觚賸·圓圓》:“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雲 。”

熊羆

(1).熊和羆。皆為猛獸。因以喻勇士或雄師勁旅。《書·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書·康王之誥》:“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勝殘去殺,上馮宗廟之威;禁暴戢姦,下藉熊羆之用。” 元 朱守諒 《秋夜偶成》詩:“暫止熊羆消大暑,秋深雲合殄妖氛。” 黃燮清 《黃天盪懷古》詩:“八千勁旅走熊羆,曾斷 金 人十萬師。”

(2).指生男之兆。語本《詩·小雅·斯乾》:“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三國志·魏志·高柔傳》:“而頃皇子連多夭逝,熊羆之祥,又未感應羣下之心,莫不悒戚。” 唐 李群玉 《哭小女痴兒》詩:“平生未省夢熊羆,稚女如花墜曉枝。” 明 謝讜 《四喜記·大宋畢姻》:“更須夸蘭玉祥開,何必慮熊羆占緩。”

(3).指帝王得賢輔。典出《史記·齊太公世家》:“ 西伯 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 周 西伯 獵,果遇 太公 於 渭 之陽,與語大説……載與俱歸,立為師。” 西伯 ,指 周文王 。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 燕王 買駿骨, 渭老 得熊羆。”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舟檝 商巖 命,熊羆 渭水 占。”

(4).比喻貪殘的人。《楚辭·劉向<九嘆·愍命>》:“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羆羣而逸囿。” 王逸 註:“熊羆,猛獸,以喻貪殘也。”

宏才

亦作“ 宏材 ”。1.大才。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遠心曠度,贍智宏材,倜儻博物,觸類多能。”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君輩辭藻,譬若榮華,須臾之翫,非宏才也。”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七:“ 翰 有宏材偉特之度,能詩,有《玉關集》。” 宋 陳亮 《祭呂東萊文》:“假有聖人之宏才,又將待幾年而後成!” 明 唐順之 《工部侍郎顧璘誥辭》:“爾工部左侍郎兼督察院副都御史 顧璘 ,以宏才素勁,逸氣望於 江 東。”崑曲《十五貫》第三場:“胸中若無宏才,怎可迎刃而解!”

(2).指有大才的人。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宏材繼出,達人間峙。” 唐 方乾 《贈上虞胡少府百篇》詩:“宏才尚遣居卑位,公道何曾雪至寃?”

得天

(1).得天道。謂遵守永恆的運行規律。《易·恆》:“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

(2).謂得四時之正。《逸周書·周月》:“ 夏 數得天,百王所同。”《漢書·律曆志上》:“﹝《春秋》﹞《經》曰‘春王正月’,《傳》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為三月, 商 為四月, 周 為五月。 夏 數得天’,得四時之正也。”

(3).謂得天助。《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夢與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腦,是以懼。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預 註:“ 晉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條件。 清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二章:“ 中國 文明,起於北方,其氣候嚴寒,地味确瘠,得天較薄。”

良謀

見“ 良謨 ”。

中師

中等師範學校的簡稱

蕞爾

形容小。《左傳·昭公七年》:“ 鄭 雖無腆,抑諺曰‘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 唐 劉禹錫 《賀收蔡州表》:“蕞爾 元濟 ,敢懷野心!” 清 曹寅 《送袁士且游吳下》詩之一:“多君真世德,蕞爾總埃塵。” 柯靈 《團圓》:“從默默無聞的蕞爾小島,到大小 金門 、 大擔 、 二擔 ,物阜豐腴的 台灣 ,原都是駢枝連理,一脈同根,屬於神州大陸的土地。”

小蠻

(1). 唐 白居易 的舞妓名。 唐 孟棨 《本事詩·事感》:“ 白尚書 姬人 樊素 善歌,妓人 小蠻 善舞。嘗為詩曰:‘櫻桃 樊素 口,楊柳 小蠻 腰。’”

(2).泛指姬妾。 宋 黃庭堅 《採桑子》詞:“虛堂密候參同火,梨棗枝繁,深鎖三關,不要 樊姬 與 小蠻 。” 程善之 《擬古》詩:“前車擁賓客,後乘載 小蠻 。”

(3).酒器名。 唐 白居易 《春晚酒醒尋夢得》詩:“還攜小蠻去,試覓 老劉 看。”自註:“小蠻,酒榼名也。”按, 白居易 《夜招晦叔》詩有“高調 秦 箏一兩弄,小花蠻榼二三升”之句,蓋“小蠻”即“小花蠻榼”之略稱。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庶幾

(1) 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

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史記·秦始皇本紀》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幾乎!

(3) 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狀態。《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詩:“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臉上一團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

詩詞推薦

  • 次韻謝平心胡祠監見惠生日五首

    方回宋代〕風追電逐角材賢,我獨從公息擔肩。野曠杖藜臨絕景,山寒采梠度層巔。淡湯煮飯身無病,小秤收租歲有年。臭橐
  •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李白唐代〕泰伯讓天下,仲雍揚波濤。清風盪萬古,跡與星辰高。開吳食東溟,陸氏世英髦。多君秉古節,岳立冠人曹。風流
  • 篁墩

    祁順明代〕新安勝地鍾靈秀,四面溪山明錦繡。就中篁墩何所有,綠玉森森環左右。晉代分符得賢守,民庶爭留如父母。當時
  • 金丹火候秘訣歌

    玄全子元代〕日月本是乾坤精,卦象周回甚著明。前三五兮後三五,五六三十復還生。生兮滅兮周十二,十二中分二十四。二十
  • 放光和來

    釋印肅宋代〕主伴重重絕世倫,今朝即是舊時人。迷悟是誰堪話會,姚黃魏紫一般春。
    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原文_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的賞析_古詩文
  • 賀新郎

    姚燧元代〕杜宇為謀拙。只當時、西州已報,鱉靈功烈。何事為心輕傳禪,坐取名*身滅。化怨鳥、春山啼血。試聽不如歸去
  • 過餘姚

    蘇泂宋代〕柔櫓輕飛過別灘,老夫吹帽受風寒。江流屈曲如蛇轉,贏得青林四面看。
  • 九章之九·悲迴風

    屈原先秦〕悲迴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物有微而隕性兮,聲有隱而先倡。夫何彭鹹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萬變其情
  • 大報恩寺

    乾隆清代〕城南最古寺,跋馬試重尋。亦藉觀民便,曾無學佛心。禪枝千載茂,梵唄四天吟。穹塔千雲表,神遊當步臨。
  • 憶王孫 自詠

    王丹桂元代〕云何便會做痴憨。只為番番世事諳。度日隨緣不外貪。處雲庵。渴飲
    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原文_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的賞析_古詩文
  • 碁山院

    董淵宋代〕風際有雲多世態,海中無底是人心。可堪更問碁山話,一局閒爭古到今。
  • 歸雁二首

    陳師道宋代〕作計胸懷早,為生去住頻。固違陰嶺雪,不盡洞庭春。巧作斜行字,催歸去國人。知時如有信,決起亦相親。
    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原文_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的賞析_古詩文
  • 訪恭率翁不值

    方岳宋代〕且容晴夢泊鷗沙,傳話茶頭莫點茶。山客不歸秋自老,滿城風雨又黃花。
    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原文_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的賞析_古詩文
  • 仲秋經筵

    乾隆清代〕宿雨逗輕煙,秋陽皓碧天。文華開廣殿,令日啟經筵。濟濟鴛班列,彬彬玉案前。研幾窮理窟,味道晰言筌。一意
  • 別鄭仁表

    張蠙唐代〕春雷醉別鏡湖邊,官顯才狂正少年。紅燭滿汀歌舞散,美人迎上木蘭船。
  • 題鄒一桂書城十二圖即用其十二·印月書堂

    乾隆清代〕守之謝樓櫓,據之資歌吟。李家城萬古,明月映書林。
  • 春詞

    沈說宋代〕水漲寒溝柳又陰,小窗風度一聲禽。若將離緒縈春事,片片飛花是客心。
    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原文_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的賞析_古詩文
  • 久留少城

    劉望之宋代〕好去相關烏角巾,卻來躪踏軟紅塵。酒因覓睡方成醉,金為收書更覺貧。屢入草堂難下語,少留藥市恐逢人。可憐
    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原文_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的賞析_古詩文
  • 道上口占

    毛滂宋代〕屹屹高山自兩邊,紛紛雞鴨苦當前。敗垣過竹還當道,脫葉憑風欲半天。定恐黃茅藏伏兔,更呼青漢落飛鸇。一寒
  • 遠帆樓即景四首·其四

    乾隆清代〕重閣名同太液池,織梭帆影鏡中披。即看浮玉原瓊島,外苑何須異視之。
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原文_聞侯舅應辟南征詩(原註:時年十八。)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