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泉(以下《浮槎草》)原文
諸天空際浮,海水周其外。
顥氣吹鴻濛,天水相映帶。
荷葉漾珠光,泓碧在深靄。
渟瀦不見流,眾酌任所丐。
海味攪鹽汁,一點如甘霈。
空洞何吐茹,香粟噴金瀨。
仙葩不依凡,著土僅芽蒂。
冥心觀物始,茲理曷茫昧。
天風吹海濤,眾靈莽奔會。
冷然毛骨清,三酌營魂怖。
詩詞問答
問:金粟泉(以下《浮槎草》)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金粟泉(以下《浮槎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以下《浮槎草》
參考注釋
天空
地球周圍的廣大空間
海水
(1) 海中或來自海中的水
海水浴
(2) 海洋中的水
(3) 海
海水不可斗量
其外
此外;另外
只有他在那兒,其外沒有人了
顥氣
清新潔白盛大之氣。《文選·班固<西都賦>》:“軼埃壒之混濁,鮮顥氣之清英。” 張銑 註:“鮮,潔也;顥,白也。言過埃塵之上以承潔白清英之露。” 唐 白居易 《故饒州刺史吳府君神道碑銘》:“每專氣入靜,不粒食者累歲;顥氣充而丹田澤,飄然有出世心。” 宋 邵雍 《秋遊》詩之二:“先秋顥氣已潛生, 洛 邑方知節候平。”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而二士室處,亦有吸呼,於是生顥氣之爭,強肺者致勝。”
鴻濛
見“ 鴻蒙 ”。
相映
互相映襯。 唐 韓愈 《東都遇春》詩:“行逢二三月,九州花相映。” 宋 劉敞 《睡起》詩:“水木淡相映,庭戶清無喧。” 宋 王安石 《贈吳顯道》詩:“朱顏日夜不如故,深感杏花相映紅。”
珠光
(1).珍珠的光華。 漢 王充 《論衡·自紀》:“玉色剖於石心,珠光出於魚腹。” 唐太宗 《賦簾》詩:“珠光搖素月,竹影亂清風。” 宋 謝翱 《游石洞聯句夜坐記》:“是夜將分,有影射西巖,初如珠光走盤,浸大如席,須臾光遍樹石,閃閃飛動。”
(2).泛指明潔耀眼的光芒。 唐 韓偓 《中秋禁直》詩:“露和玉屑金盤冷,月射珠光貝闕寒。” 元 鄧雅 《過彭蠡》詩:“珠光燁燁湖水復,湖水滔滔流向東。” 清 查慎行 《池上看雨》詩:“緑盤擎不定,的皪珠光旋。”
泓碧
指水色清澈碧綠。亦指清澈碧綠的水。 明 李東陽 《南溪賦》:“乘舟而泛,則泓碧長曳,汰痕圓暈。”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洞口水不絶如簾,旁一池泓碧,是曰 蓮花之洞 。” 清 魏源 《重遊盤山寺》詩之一:“山重水複中,放出一泓碧。”
渟瀦
指水積聚處,蓄水塘。 明 歸有光 《奉熊分司水利集並論今年水災事宜書》:“放今年渟瀦之流,備來年洊至之水,亦救時之策也。”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任所
擔任工作職責的場所
海味
(1) 用作食品的或屬於適合作為食品的種類的海魚和海生貝殼動物
(2) 海洋里出產的食品(多指珍貴的)
山珍海味
鹽汁
鹽水,含鹽份的汁水。《晉書·后妃傳上·胡貴嬪》:“宮人乃取竹葉插戶,以鹽汁灑地,而引帝車。”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四十:“若黃鹽鹹水者,鹽汁必苦,是以必須白鹽甘水。” 阿英 《鹽鄉雜信》五:“這是含有鹽汁最多的泥土。”
一點
(1) 漢字的一種筆畫。常指書畫中的點畫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量
做一點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4) 一小時
下午一點
甘霈
甘雨。 唐 沉瑱 《賀雨賦》:“嘉廩儲之望歲,喜甘霈之流滋。”
空洞
(1) 物體內的空隙
岩石中的空洞
(2) 不著邊際,缺乏實質內容
空洞的論據
吐茹
(1).吐剛茹柔。《舊唐書·溫造傳》:“然 造 之舉奏,無所吐茹。朝廷有喪不以禮、配不以類者,悉劾之。”《資治通鑑·漢桓帝延熹八年》:“ 祐 數臨督司,有不吐茹之節。” 明 劉基 《郁離子·天道》:“抑天不能制物之命而聽從其自善惡乎?將善者可欺,惡者可畏,而天亦有所吐茹乎?”參見“ 吐剛茹柔 ”。
(2).比喻為政的寬嚴。 唐 白居易 《崔鹹可洛陽縣令制》:“然宰大邑,如烹小鮮。人擾則疲,魚擾則餒;寬猛吐茹,其鑒於茲。”
(3).比喻錢財的出入。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節 * 》:“是天也者,用地之物也;猶男為一家之主,司出納吐茹之權者也。”
仙葩
仙界的異草奇花。《紅樓夢》第五回:“一個是 閬苑 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不依
(1).不聽從;不同意。《書·大禹謨》:“ 禹 曰:朕德罔克,民不依。” 孔穎達 疏:“我德實無所能,民必不依就我也。”《水滸傳》第八七回:“兄長之命,誰敢不依!” 清 李漁 《玉搔頭·締盟》:“只怕有大富大貴之人把勢力來相逼,到那時節,不怕你不依。” 梁斌 《紅旗譜》二三:“不能去‘寶地’,他爺爺要不依!”
(2).不按照;不遵守。《北齊書·文苑傳·樊遜》:“ 愔 曰:‘才高不依常例。’”《水滸傳》第二四回:“原來這個開茶坊的 王婆 ,也是不依本分的。” 范乃仲 《小技術員戰服神仙手》下:“哪知神仙手早已拿定了主意,到那時候再教訓教訓這班年青人,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
冥心
(1).泯滅俗念,使心境寧靜。《魏書·逸士傳序》:“冥心物表,介然離俗,望古獨適,求友千齡,亦異人矣。” 唐 修雅 《聞誦法華經歌》:“合目冥心子細聽,醍醐滴入焦腸里。”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嵩山崇福宮表》:“迄無顯效於盛時,固合冥心於暮齒。”《紅樓夢》第一一八回:“ 寳玉 自在靜室,冥心危坐。”
(2).潛心苦思;專心致志。《晉書·隱逸傳·辛謐》:“是故不嬰於禍難者,非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與吉會耳。” 宋 蘇舜欽 《詔獄中懷藍田高先生》詩:“仰首羨飛鳥,冥心思故山。”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難者雖緊要,且置之度外;易者雖不緊要,亦當冥心搜句。”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立憲紀聞》:“自甲午 中 日 一戰,而吾國以東海大邦,見敗於 扶桑 三島,知微之士,乃冥心孤往,探索其由。”
物始
事物的開始、本原。《梁書·處士傳·何胤》:“ 胤 曰:‘卿詎不遣傳詔還朝拜表,留與我同游邪?’ 果 愕然曰:‘古今不聞此例。’ 胤 曰:‘《檀弓》兩卷,皆言物始。自卿而始,何必有例。’”《易·乾》“元者善之長也” 唐 孔穎達 疏:“元是物始,於時配春。”
茫昧
模糊不清。《漢武故事》:“神道茫昧,不宜為法。” 唐 韓愈 《南山詩》:“山經及地誌,茫昧非受授。” 明 劉基 《題群龍圖》詩:“世間萬類皆可覩,茫昧獨有鬼與龍。” 葉聖陶 《線下·潘先生在難中》:“兩個孩子都懷著失望的心情,茫昧地覺得這樣的 上海 ,沒有平時父親嘴裡說的 上海 來得好玩而有味。”
天風
風。風行天空,故稱。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春》:“好趁天風,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時古調》九:“天風吹,海浪流。滿懷悲憤事,聊以寄箜篌。”
海濤
(1).海浪。 唐 杜牧 《長安雜題長句》之二:“雨晴九陌鋪江練,嵐嫩千峯疊海濤。” 明 王守仁 《泛海詩》:“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 王國維 《<紅樓夢>評論》:“往者作一律曰:‘生平頗憶挈 盧敖 ,東過 蓬萊 浴海濤。’”
(2).指海濤聲。 葉聖陶 《倪煥之》十:“喧嚷聲、笑語聲、小兒啼哭聲混合在一起,像有韻律似的,仿佛繁碎的海濤。”
眾靈
諸神。《文選·曹植<洛神賦>》:“邇迺眾靈雜遝,命儔嘯侶。” 張銑 註:“眾靈,眾神也。”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羣仙畢集,眾靈鹹至。”
冷然
(1).形容涼爽;寒涼。 元 揭傒斯 《饒隱君墓志銘》:“花氣襲衣,竹陰滿地,使人冷然忘歸。” 明 何景明 《秋夜》詩:“冷然感秋思,況復聽征鴻。”《紅樓夢》第六六回:“ 湘蓮 聽了,冷然如寒冰侵骨。”
(2).形容超脫、冷淡的神情。 宋 蘇軾 《葉濤致遠見和二首複次其韻》:“永謝湯火厄,冷然超無方。” 魯迅 《花邊文學·過年》:“古 埃及 的奴隸們,有時也會冷然一笑。這是蔑視一切的笑。” 茅盾 《追求》二:“何必如此神經過敏?你不是對於世事的蜩螗已經很能冷然處之而不悲觀么?” 丁玲 《韋護》第一章一:“ 韋護 冷然望著他,略帶點可笑的神氣。”
(1).形容聲音清越。 唐 盧綸 《割飛二刀子歌》:“日試曾磨 漢水 邊,掌中恄慄聲冷然。”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實境》:“情性所至,妙不自尋。遇之自天,冷然希音。”一本作“ 泠然 ”。
(2).輕妙的樣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王褒 構采,以密巧為致,附聲測貌,冷然可觀。”一本作“ 泠然 ”。
骨清
謂超凡脫俗,具有神仙資質。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五:“ 蔣子文 者, 廣陵 人也。嗜酒好色,挑達無度。常自謂己骨清,死當為神。” 唐 杜牧 《贈李秀才》詩:“骨清年少眼如冰,鳳羽參差五色層。天上麒麟時一下,人間不獨有 徐陵 。”
營魂
猶魂魄。《後漢書·寇榮傳》:“不勝狐死首丘之情,營魂識路之懷。” 晉 陸機 《文賦》:“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於自求。”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鳳交開景,返 徐甲 之營魂;龍光照天,杜 宣尼 之神氣。”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頃隨兄赴 永嘉 幕官,未至郡,溺死。逮今二十年,營魂盪無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