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趙承之數詩原文
一生拙自謀,老去復誰諫。
二年此流落,汝豈宜仕宦。
三黜固不辭,難堪妻妾訕。
四海將安歸,面垢風裂骭。
五鼎不願食,誠言豈容贗。
六韜素無奇,破敵未有間。
七十古所稀,田園當早辦。
八駿方並驅,瑤池朝與宴。
九牛亡一毛,安用蓬蒿鴳。
十室請老焉,佩弦吾敢慢。
詩詞問答
問:次韻趙承之數詩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次韻趙承之數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蘇過的名句有哪些?答:蘇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2. 原作上詬,據清舊抄本改
參考注釋
一生
整個生命期間
老去
(1).謂人漸趨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詩:“歸號故松柏,老去苦飄蓬。” 宋 歐陽修 《贈王介甫》詩:“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明 汪循 《老去》詩:“老去心還競,春來花又新。”
(2).引申為老年;晚年。 沉從文 《<沉從文選集>題記》:“現在過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讀者,都共同將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隱》詩:“情知老去無多日,且向閒中過幾年。” 明 李東陽 《柳岸垂綸》詩:“老去祗應家在此,不須盤石更垂蘿。”
流落
窮困失意,在外漂泊
流落他鄉
仕宦
指做官
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 。——《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三黜
(1).三次被罷官。《論語·微子》:“ 柳下惠 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2).形容宦途不利。 唐 柳宗元 《祭穆質給事文》:“形軀獲宥,三黜無虧。” 宋 張元乾 《次江子我遷居韻》:“平生自省宜三黜,老去何心望九遷。”
不辭
樂意去乾,不辭讓或不推辭
不辭勞苦
難堪
(1) 不容易忍受
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2) ;發窘;為難
突然感到難堪的窒息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面垢
指面部污穢,如蒙塵垢,洗之不去的症候。多因感受暑邪、胃熱熏蒸或積滯內停所致
五鼎
(1).古代行祭禮時,大夫用五個鼎,分別盛羊、豕、膚(切肉)、魚、臘五種供品。見《儀禮·少牢饋食禮》。《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 明 陸采 《懷香記·欽賜異香》:“莫把年華空斷送,整五鼎三牲脩供。” 明 沉受先 《三元記·辭親》:“前呼後擁,顯親揚名,也勝是死後三牲五鼎之祭。”
(2).見“ 五鼎食 ”。
誠言
(1).裝出一副誠意樣子的話語。《荀子·大略》:“小人不誠於內而求之於外……不足於行者,説過;不足於信者,誠言。” 梁啟雄 簡釋引 陶鴻慶 曰:“此言行不足者,其説必過實。信不足者,其言必示誠。”
(2).約定的話。《楚辭·九章·抽思》:“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 王逸 註:“始君與己謀政務也。誠,一作成。” 蔣天樞 校釋:“誠,一作‘成’,成言,約定之言。”
(3).真誠的話。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三:“ 仲父 獻誠言, 姜公 乃見猜;臨沒告飢渴,當復何及哉。”
六韜
亦作“ 六弢 ”。1.兵書名。舊題 周 呂望 撰。分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卷。《莊子·徐無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橫説之則以《詩》《書》《禮》《樂》,從説之則以《金板》《六弢》。” 成玄英 疏:“《金版》《六弢》,《周書》篇名也,或言祕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隨字讀之,雲是 太公 兵法,謂文武虎豹龍犬六弢也。”
(2).後世用以指稱兵法韜略。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序》:“法奇於三略,義秘於六韜。”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金版六韜初試,煙歛山空迥,低草見牛羊。” 明 汪廷訥 《種玉記·薦甥》:“你精三略,諳六韜, 養由基 穿楊技高。”
破敵
擊敗敵軍。《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奪 魏公子卬 ,安 秦 社稷,利百姓,卒為 秦 禽將破敵,攘地千里。”《後漢書·應劭傳》:“若令 靖 ( 鄒靖 )募 鮮卑 輕騎五千,必有破敵之效。”《英烈傳》第五六回:“筵席間細商破敵之計,恨無長策。” 清 吳偉業 《圓圓曲》:“ 鼎湖 當日棄人閒,破敵收京下 玉關 。”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若夫良工創器,慘澹於精思;將士力征,唾手於破敵。”
未有
沒有
未有封侯之賞。——《史記·項羽本紀》
未有以應。
吾尚未有子。——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城門未有燒脫。——《廣東軍務記》
田園
(1) 田地與園圃
(2) 農村;鄉下
(3) 描繪或表現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習俗化的手法
田園詩
田園文學
八駿
(1).相傳為 周穆王 的八匹名馬。八駿之名,說法不一。《穆天子傳》卷一:“天子之駿, 赤驥 、 盜驪 、 白義 、 踰輪 、 山子 、 渠黃 、 華騮 、 緑耳 。” 郭璞 註:“八駿,皆因其毛色以為名號耳。”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王馭八龍之駿:一名 絶地 ,足不踐土;二名 翻羽 ,行越飛禽;三名 奔霄 ,夜行萬里;四名 越影 ,逐日而行;五名 踰輝 ,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 ,一形十影;七名 騰霧 ,乘雲而奔;八名 挾翼 ,身有肉翅。” 明 胡應麟 則認為 王嘉 所載,皆一時私意詭撰,不足為征,見《少室山房筆叢》卷三四。後亦用以泛指駿馬。 唐 杜甫 《驄馬行》:“豈有四蹄疾於鳥,不與八駿俱先鳴。” 明 徐渭 《贈陳君》詩:“ 王良 御八駿,技絶物有神。”
(2). 明成祖 的八匹名馬。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大明名馬》:“ 龍駒 、 赤兔 、 烏兔 、 飛兔 、 飛黃 、 銀褐 、 棗騮 、 黃馬 , 成祖 八駿名。”
(3).指皇帝的車駕。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其後雖八駿忘返,然鸞輿竟還矣。”
並驅
兩馬並進,比喻齊頭並進
而兩狼之並驅如故。——《聊齋志異·狼三則》
瑤池
神話中崑崙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宮苑中的池
一毛
(1).一根毛。喻細小、輕微的事物。《韓非子·顯學》:“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莫肯費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 宋 朱熹 《觀書有感》詩之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巨艦一毛輕。”
(2).指一根鳳毛。喻人年少有賢才。 唐 岑參 《送張郎中赴隴右覲省卿公》詩:“中郎鳳一毛,世上獨賢豪,弱冠已銀印,出身唯寶刀。” 唐 杜甫 《送蘇州李長史之任》詩:“一毛生鳳穴,三尺獻龍泉。” 唐 熊孺登 《和竇中丞歲酒喜見小男兩歲》詩:“聞得一毛添五色,眼看相逐鳳池頭。”參見“ 鳳毛 ”。
(3).輔幣一角的別稱。一圓的十分之一,系“毫”之省。
蓬蒿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並興。”《莊子·逍遙遊》:“﹝斥鴳﹞翱翔蓬蒿之間。”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是以俟扶搖而登蒼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明 李夢陽 《漢京篇》:“ 霍氏 門前狐夜號, 魏其 池館長蓬蒿。” 峻青 《秋色賦·夜宿靈山》:“看到的是滿地荒草,遍野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處。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山居澤處,蓬蒿墝埆,財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並世奇男淑女,慧業天生,湮沒蓬蒿,姓名翳寂,豈少也哉!”
(3).茼蒿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茼蒿》。
十室
(1).十戶。《漢書·伍被傳》:“於是百姓悲痛愁思,欲為亂者十室而六。”
(2).猶言家家戶戶。《隋書·音樂志上》:“ 有夏 多罪, 殷 人塗炭。四海倒懸,十室思亂。”
請老
官吏請求退休養老。《左傳·襄公三年》:“ 祁奚 請老, 晉侯 問嗣焉。” 杜預 註:“老,致仕。”《新唐書·李夷簡傳》:“久之,請老,朝廷謂 夷簡 齒力可任,不聽,以右僕射召,辭不拜。”
佩弦
佩帶弓弦。弓弦常緊繃,故性緩者佩以自警。《韓非子·觀行》:“ 董安於 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 唐 白居易 《何士乂可河南縣令制》:“然能佩弦以自尊,帶星以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