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感·其十六·新集孝經十八章十八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原文

孝經宗祖仲尼居。

孔子講說及諸徒。

子弟總有三千數,達者唯有七十餘。

詩詞問答

問:《皇帝感·其十六·新集孝經十八章十八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宗祖

即祖宗,先祖。《禮記·祭法》:“七代之所更立者,禘郊宗祖,其餘不變也。”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正月元日,初見宗祖。躬執百禮,登降拜俯。”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應中賢良科舉,是 杜如晦 的重孫,英烈超宗祖,開六鈞弓,閲八陣法,讀五車書。”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惟文化已止之古民不然:發展既央,隳敗隨起,況久席古宗祖之光榮,嘗首出周圍之下國,暮氣之作,每不自知,自用而愚,污如死海。”

尼居

猶尼庵。 清 厲鶚 《東城雜記·尼居》:“ 東園 多尼居。”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後同學生周遊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傳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 * 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範,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現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講說

講述解說。《普曜經·說法門品》:“是為八百法曜法門,菩薩大士臨降神時,為諸天子講説此法。”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四:“﹝ 孫奭 ﹞幼好學,博通書傳,善講説。” 沙汀 《風浪》:“工作同志正在講說秩序的重要,希望大家不要搶著發言。”

子弟

(1) 子與弟;亦泛指子侄輩

職工子弟

閼氏子弟在。——《漢書·李廣蘇建傳》

(2) 又

單于子弟發兵。

有子弟十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泛指年輕的後輩

此必洄曲子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子弟素健者。——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與子弟角。——《聊齋志異·促織》

(4) 指嫖客

總有

雖然有;即使有。總,通“ 縱 ”。 唐 李益 《度破訥沙》詩之一:“莫言塞北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 宋 朱淑真 《念奴嬌·催雪》詞之二:“總有十分輕妙態,誰似舊時憐惜。”《水滸傳》第八五回:“今日 宋 朝奸臣們閉塞賢路,有金帛投於門下者,便得高官重用;無賄賂投於門下者,總有大功於國,空被沉埋,不得陞賞。”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詩詞推薦

皇帝感·其十六·新集孝經十八章十八首原文_皇帝感·其十六·新集孝經十八章十八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