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黃晉卿學士二首·其一原文
龍媒出渥窪,萬里捲沙礫。
未習和鸞鳴,早困鹽車厄。
槽櫪少芻豆,奴隸競鞭策。
偶然逢一顧,驪牝有高識。
詩詞問答
問:呈黃晉卿學士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陳鎰
問:呈黃晉卿學士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陳鎰的名句有哪些?答:陳鎰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參考注釋
龍媒
(1).《漢書·禮樂志》:“天馬徠龍之媒。”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言天馬者乃神龍之類,今天馬已來,此龍必至之效也。”後因稱駿馬為“龍媒”。《晉書·庾亮傳論》:“馬控龍媒,勢成其逼。” 宋 王安石 《追傷河中使君修撰陸公》詩之二:“ 皖城 初得故人詩,嘆息龍媒踠壯時。”
(2).喻俊才。 唐 楊炯 《後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於是龍媒間出,麟駒挺生。 伯樂 多謝於精微, 日磾 有慙於牧養。” 唐 高適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長鳴謝知己,所愧非龍媒。” 清 汪懋麟 《送子靜主桂林省試》詩之二:“只為 雄 文工《羽獵》,故教絶域訪龍媒。”
(3).指土龍。迷信者用土製成龍狀,以為可招誘真龍來降雨。 北周 庾信 《和李司錄喜雨》:“臨河沉璧玉,夾道畫龍媒。” 倪璠 註:“《新論》:‘ 劉歆 曰:致雨具作土龍。龍見者輒有風雨,起以迎送之,故緣其象類而為之。’”
(4). 唐 御馬廄六閒之一。《新唐書·兵志》:“又以尚乘掌天子之御。左右六閒:一曰飛黃,二曰吉良,三曰龍媒,四曰騊駼,五曰駃騠,六曰天苑。”
渥窪
即 渥窪 。 樊增祥 《<東溪草堂詞選>自序》:“此五君者,譬諸 渥漥 美駟, 荊 野明搖,詞學一日不湮,斯人亦一日不沒。”參見“ 渥窪 ”。
(1).水名。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境,傳說產神馬之處。《史記·樂書》:“又嘗得神馬 渥窪水 中,復次以為《太一之歌》。” 裴駰 集解引 李斐 曰:“ 南陽 新野 有 暴利長 ,當 武帝 時遭刑,屯田 燉煌 界。人數於此水旁見羣野馬中有奇異者,與凡馬異……﹝ 利長 ﹞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馬,獻之。” 唐 盧綸 《送史兵曹判官赴樓煩》詩:“ 渥窪 龍種散雲時,千里繁花乍別離。” 清 劉大櫆 《與李侍郎書》:“蓋 伯樂 過 渥窪 之渚,而馬群為空。”
(2).指代神馬。 唐 韓琮 《公子行》:“別殿承恩澤,飛龍賜渥窪。” 宋 蘇軾 《送錢承制赴廣西路分都監》詩:“舞鳳尚從 天目 下,收駒時有渥窪姿。”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沙礫
沙和碎石子的合稱
和鸞
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撗木上稱“和”,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鸞”。《詩·小雅·蓼蕭》:“和鸞雝雝,萬福攸同。” 毛 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漢書·五行志上》:“故行步有佩玉之度,登車有和鸞之節。” 宋 陳亮 《酌古論三》:“於是駕以輕車,鳴以和鸞。” 章炳麟 《原儒》:“禮、樂世變易,射、御於今麤粗,無參連白矢交衢和鸞之技,獨書、數仍世益精博。”
鹽車
運載鹽的車子。《戰國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 伯樂 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後以“鹽車”為典,多用於喻賢才屈沉於天下。 漢 賈誼 《吊屈原文》:“驥垂兩耳,服鹽車兮。” 唐 殷堯藩 《暮春述懷》詩:“此時若遇 孫陽 顧,肯服鹽車不受鞭。” 宋 黃庭堅 《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兼簡運使張仲謀》詩:“鹽車之下有絶足,敗羣勿縱為民殘。” 明 高啟 《天閒青驄赤驃二馬歌》:“請看垂耳鹽車者,那得昂藏八尺身!” 清 孫枝蔚 《君馬黃》詩:“恥遭眾口夸,寧受鹽車厄。”
槽櫪
亦作“ 槽歷 ”。養馬之所。《後漢書·馬援傳》:“今者歸老,更欲低頭與小兒曹共槽櫪而食,併肩側身於怨家之朝乎?”《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 唐 顏師古 註:“伏歷謂伏槽歷而秣之也。” 宋 陸游 《醉歌》:“戰馬死槽櫪,公卿守和約。”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北牖下有槽櫪,馬矢堆積,令人嘆絶。” 陳登科 等《徐悲鴻》第二章二八:“我雖非 伯樂 ,可 白石 先生真是千里馬,決不能胼死於槽櫪之中!”
芻豆
草和豆。指牛馬的飼料。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三:“昔 劉景升 有大牛,重千斤,噉芻豆十倍常牛。”
奴隸
(1)
(2) 為奴隸主勞動而沒有人身自由的人,可以被奴隸主殺死或買賣
(3) 完全聽命於某種具有支配力量的影響的人;不能自主的人
鞭策
(1) 馬鞭子,也指用鞭子趕馬
前有銜轡(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之制(控制),後有鞭策之威。——《荀子·性惡》
(2) 比喻督促
願更加鞭策,以成遠大。——明· 歸有光《示廟中諸生》
偶然
突然的,不是經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現象
偶然事件
一顧
(1).一看。 漢 東方朔 《七諫·怨思》:“過故鄉而一顧兮,泣戲欷而霑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每一顧而掩涕,嘆君門之九重,忠怨之辭也。” 唐 劉長卿 《題虎丘寺詩》:“徘徊北樓上,江海窮一顧。” 巴金 《利娜》上篇:“怎樣才能夠使他知道我在這裡千方百計地求他一顧啊!”
(2).《戰國策·燕策二》有經 伯樂 一顧而馬價十倍之說。後以“一顧”喻受人引舉稱揚或提攜知遇。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主簿怨情》詩:“生平一顧重,宿昔千金賤。”《南史·蕭子顯傳》:“一顧之恩,非望而至。” 唐 李益 《將赴朔方早發漢武泉》詩:“問我此何為,平生重一顧。”
(3).謂顧瞻偏重於某一邊。《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之時, 彭王 一顧,與 楚 則 漢 破,與 漢 而 楚 破。”
驪牝
見“ 驪黃牝牡 ”。
高識
(1).高明的見識。《晉書·謝鯤傳》:“ 鯤 少知名,通簡有高識,不修威儀,好《老》《易》。”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二:“ 盧多遜 父有高識。” 清 梅曾亮 《上某公書》:“伏計盛暑就道,明公高識遠度,必能坦然。”
(2).指見識高明的人。《三國志·魏志·鍾會傳》“ 會 弱冠與 山陽 王弼 並知名” 南朝 宋 裴松之 註:“ 弼 之卒也, 晉景王 聞之,嗟嘆者累日,其為高識所惜如此。” 宋 秦觀 《贈蹇法師翊之》詩:“天都九經緯,人物如紡績。豈無仙聖游,但未見高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