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林憲副許給諫登明昌塔拜高皇帝玉音

作者:王弘誨 朝代:明代

原文

重陽風雨滿城邊,一笑登臨萬象先。

玉旨輝煌天九五,珠崖浩瀚地三千。

文明此日開昌運,頌述於時籍大賢。

寶剎雲浮空外矗,綵幡風動霧中翩。

赤烏僧定知何日,白馬經駝是幾年。

老我升高還自下,從君顧後又瞻前。

東來紫氣函關滿,南望青松短壑懸。

落帽風流知尚健,看花寧惜幾留連。

詩詞問答

問:《九日同林憲副許給諫登明昌塔拜高皇帝玉音》的作者是誰?答:王弘誨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先韻

2. 忠

參考注釋

重陽

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日。舊時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現又定為老人節。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 * 《採桑子·重陽》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萬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羅萬象

玉旨

帝旨。敬稱。《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 玉帝 允奏,即命直殿仙官,將神書玉旨付與 孝悌王 領訖。”《說岳全傳》第六九回:“但見 岳王 父子等,跪著迎接。 伍王 手捧玉旨開讀。”

輝煌

(1) 光輝燦爛的

燈火輝煌

(2) 傑出的;燦爛的

輝煌的文化

九五

(1).《易》卦爻位名。九,謂陽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孔穎達 疏:“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云‘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後因以“九五”指帝位。《晉書·東海王越傳》:“遂裂冠毀冕,幸百六之會;綰璽揚纛,窺九五之尊。”《舊唐書·突厥傳上》:“ 突厥 所以掃其境內,直入 渭 濱,應是聞我國家初有內難,朕又新登九五,將謂不敢拒之。”《三國演義》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孫中山 《治粵談》:“窺若輩之用心,無非欲登九五,破共和,復行專制而已。”

(2).指帝王。 南朝 梁 沉約 《辯聖論》:“若不登九五之位,則其道不行。”《隋書·越王侗傳》:“且 化及 偽立 秦王 之子,幽遏比於囚拘,其身自稱霸相,專擅擬於九五。” 元 無名氏 《連環計》第三折:“若遲三五日呵,太師登了九五之位,那時君臣名分就如天地隔絶,再也不能展其僚寀之歡。”

珠崖

見“ 珠厓 ”。

浩瀚

(1) 水勢廣大的樣子

浩瀚大海

(2) 廣闊的

浩瀚的沙漠

(3) ;大量的

典籍浩瀚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文明

(1) 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

物質文明

精神文明

(2) 指人類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並具有較高文化的狀態

(3) 舊指具有當時西方色彩的

文明戲

(4) 光明,有文采

天下文明

昌運

興隆的國運。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勑躬慙積素,復與昌運並。” 唐 韓愈 《賀皇帝即位表》:“伏維皇帝陛下,承列聖之丕績,當中興之昌運。” 宋 陸游 《謝梁右相啟》:“此蓋伏遇某官身扶昌運,手斡化鈞。” 明 王世貞 《<何大復集>序》:“所以削滌卑瑣,振頽習,扶昌運,開中興者,何物也?”

頌述

讚頌敘述。 漢 班固 《<典引>序》:“主上求取其書,竟得頌述功德,言封禪事,忠臣效也。” 清 惲敬 《答伊揚州書》之三:“ 光祿公 人倫模楷,專立祠堂,頌述功德, 敬 得附名其間,可謂幸甚。”

於時

介賓詞組。在這個時候,當時

於時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大賢

非常有道德才能的人

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寶剎

對佛教寺院的美稱

雲浮

(1).如雲之飄散。形容短暫易逝。 晉 劉琨 《重贈盧諶》詩:“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 宋 陸游 《夜坐》詩之二:“瓦裂人間事,雲浮身後名。”

(2).比喻盛多。《後漢書·崔駰傳》:“方斯之際,處士山積,學者川流,衣裳被宇,冠蓋雲浮。” 南朝 宋 王僧達 《釋奠詩》:“異人鱗萃,淑美雲浮。”

(3).喻仕進。 唐 王維 《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詩:“思子整羽翮,及時當雲浮。”

空外

野外;天外。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積雪晨飛,途間失地;驚沙夕起,空外迷天。” 前蜀 韋莊 《夏口行》:“誰道我隨 張博望 ,悠悠空外泛仙槎。” 宋 趙若愚 《柳梢青》詞:“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 蓬萊 。” 元 曾允元 《月下笛》詞:“柔條折盡成輕別,向空外瑤簪一擲。”

風動

空氣壓力使運動或作功

風動工具

赤烏

(1).古代傳說中的瑞鳥。《呂氏春秋·有始》:“赤烏銜丹書集於 周 社。”《尚書大傳》卷二:“ 武王 伐 紂 ,觀兵於 孟津 ,有火流於王屋,化為赤烏,三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白魚赤烏之符,黃金紫玉之瑞。”

(2).金烏。亦代指太陽。《初學記》卷三十引 三國 吳 薛綜 《赤烏頌》:“赫赫赤烏,惟日之精。” 唐 白居易 《勸酒》詩:“天地迢迢自長久,白兔赤烏相趁走。”《 * 詞話》第二七回:“到了那赤烏當午的時候,一輪火傘當空,無半點雲翳。” 清 趙翼 《毒暑》詩:“毒暑今年甚,當空煽赤烏。”參見“ 金烏 ”。

(3).古氏族名。《穆天子傳》卷二:“天子西征。甲戌,至於 赤烏 之人,其獻酒千斛於天子,天子使 祭父 受之,曰: 赤烏氏 先出自 周 宗。” 清 龔自珍 《反祈招序》:“夫 瑤池 有白雲之鄉, 赤烏 為美人之地。”

何日

哪一天;什麼時候。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 仲仙 ﹞又吟曰:‘儂別去,淚雙流,使我揉斷離腸何日休。’” 劉大白 《各各作工》詩:“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麼財東,什麼僱傭,一樣的人,階級重重!無人不工,何日成功!”

白馬

(1).白色的馬。《左傳·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明 高濂 《玉簪記·鬧會》:“分經來白馬,洗鉢起黃龍。” 方然 《白色花·報信者》:“我底白馬喲!大風來了,別讓細砂與你長長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2).古代用白馬為盟誓或祭祀的犧牲。《史記·呂太后本紀》:“ 高帝 刑白馬盟曰:‘非 劉氏 而王,天下共擊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禹 乃東巡,登 衡岳 ,血白馬以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騂毛白馬,珠盤玉敦,陳辭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馬表示有凶事。 唐 陳子昂 《祭孫府君文》:“白馬故人,青鳥送往。” 唐 李白 《古風》之三一:“白馬 華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參見“ 白馬素車 ”。

(4).見“ 白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縣 北。《戰國策·趙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舉 巴蜀 ,併 漢中 ,東收兩 周 而西遷九鼎,守 白馬 之津。”《韓非子·初見秦》:“決 白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舉而 三晉 亡,從者敗也。”

(6).古縣名。 春秋 衛國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縣 東。《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二月, 紹 ( 袁紹 )遣 郭圖 、 淳于瓊 、 顏良 攻 東郡 太守 劉延 於 白馬 。”

(7).古驛名。 唐 末 朱全忠 殺 裴樞 等三十餘人於此,並用 李振 言,沉其屍於 黃河 ,驛由此著名。 清 鈕琇 《觚賸·虎丘題詩》:“ 虞山 錢宗伯 ( 錢謙益 )以譴歸,有題詩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寬沉 白馬 ,今來應悔賣 盧龍 。’”參見“ 白馬清流 ”。

(8).複姓。見《通志·氏族四》。

老我

老人的自稱。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送黃成父還朝》詞:“老我伴身惟有影,倚徧風軒月榭。”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和信守鄭舜舉蔗庵韻》詞:“羊腸九折歧路,老我慣經從。” 金 李純甫 《送李經》詩:“髯 張 元是人中雄,喜如俊鶻盤秋空。怒如怪獸拔枯松,老我不敢嬰其鋒。”

升高

提高地位、程度或水平

升高溫度

自下

(1).謙遜退讓,敬重他人。《晏子春秋·雜上五》:“今者,妾見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漢 揚雄 《法言·寡見》:“自後者,人先之;自下者,人高之。” 唐 韓愈 《答馮宿書》:“故至此已來,剋己自下,雖不肖人至,未嘗敢以貌慢之。” 明 文徵明 《侍御陳公石峰記》:“苟為自下,則非有越人之才者不能。”

(2).猶其下。《後漢書·殤帝紀》:“蝗蟲之異,殆不虛生,萬方有罪,在予一人,而言事者專咎自下,非助我者也。”《後漢書·袁術傳》:“及竊偽號,淫侈滋甚,媵御數百,無不兼羅紈,厭粱肉,自下飢困,莫之簡卹。”

顧後

(1).向後看視。《楚辭·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洪興祖 補註:“顧,還視也……言前觀 湯 武 之興,顧視 桀 紂 之所以亡。”

(2).回過頭來照顧。亦謂顧及後面。《北史·隋紀下·煬帝》:“使夫居者有斂積之豐,行役無顧後之慮。”《紅樓夢》第一一○回:“到了下半天,親友更多了,事情也更繁了,瞻前不能顧後。”

東來紫氣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 ﹞居 周 久之,見 周 之衰,迺遂去……莫知其所終” 司馬貞 索隱引 漢 劉向 《列仙傳》:“ 老子 西遊, 關 令 尹喜 望見有紫氣浮 關 ,而 老子 果乘青牛而過也。”後因以“東來紫氣”檃括此事。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西望 瑤池 降 王母 ,東來紫氣滿 函關 。”

函關

函谷關 的省稱。 隋 楊素 《贈薛播州》詩之二:“ 函關 絶無路, 京洛 化為丘。” 宋 蘇舜欽 《己卯冬大寒有感》詩:“丸泥封 函關 ,長纓繫 南越 。” 清 顧炎武 《古北口》詩之二:“山中鹿角都除卻,便似 函關 日夜開。”

青松

青翠的松樹

落帽

《晉書·孟嘉傳》:“﹝ 嘉 ﹞後為征西 桓溫 參軍, 溫 甚重之。九月九日, 溫 燕 龍山 ,寮佐畢集。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至,吹 嘉 帽墮落, 嘉 不之覺。 溫 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 嘉 良久如廁, 溫 令取還之,命 孫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處。 嘉 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後因以“落帽”作為重九登高的典故。 唐 韓鄂 《歲時紀麗·重陽》:“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唐 錢起 《九日閒居寄登高數子》詩:“今朝落帽客,幾處管弦留。” 明 何景明 《九日獨酌簡何太僕》詩:“愁來轉覺登臺懶,病里誰傳落帽狂。”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看花

唐 時舉進士及第者有在 長安 城中看花的風俗。 唐 劉禹錫 《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宋 錢易 《南部新書》甲:“ 施肩吾 與 趙嘏 同年不睦, 嘏 舊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 施 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願借酒杯,預賀看花之喜。”

留連

不願意離開

留連忘返

詩詞推薦

九日同林憲副許給諫登明昌塔拜高皇帝玉音原文_九日同林憲副許給諫登明昌塔拜高皇帝玉音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