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蓀亭原文
已為山外客,來登山蓀亭。
蓀樹六七株,根附石上生。
虺蛇蟠數百,須動欲軒騰。
樹是希夷植,奇同希夷形。
突立看峰色,筋骨何稜稜。
細葉正吐綠,油油光檐楹。
思欲亭上醉,從此解塵纓。
詩詞問答
問:山蓀亭的作者是誰?答:李寄
問:山蓀亭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寄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寄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2. 蓀樹大小共七株,雲希夷先生手植。離奇光怪,通身無皮,瘦瘤重疊。其根生石上,絕無寸土。如百數虺蛇,蟠結者然。時方生一片綠雲,蔭覆亭上,尤為可愛。
參考注釋
為山
喻建立功業。 晉 陶潛 《悲從弟仲德》詩:“在數竟不免,為山不及成。”參見“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
外客
指關係較疏遠的客人
登山
徒步爬山;體育運動的一種
它的計畫包括幾次登山
蛇蟠
(1).蛇盤曲。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廣動植序》:“蛇蟠向王,鵲巢背太歲。”
(2).像蛇盤曲貌。 宋 薛士隆 《大榕賦》:“蜿蜒虯紛,蛇蟠鹿奔。” 宋 陸游 《秋思》詩之一:“屏掩數峰臨峭絶,蛇蟠一逕入幽深。”
(3).軍陣名。 明 梅鼎祚 《玉合記·除戎》:“只須臾,好把蛇蟠聯虎翼,休將鵝鸛混魚麗。”
軒騰
飛騰。 唐 韓愈 《送靈師》詩:“逸志不拘教,軒騰斷牽攣。” 宋 曾鞏 《苦熱》詩:“赫日已照灼,赤雲助軒騰。” 元 王伯成 《貶夜郎》第二折:“似這般忒自由,沒拘束,猛軒騰。”
希夷
(1).《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河上公 註:“無色曰夷,無聲曰希。”後因以“希夷”指虛寂玄妙。 南朝 梁 蕭統 《謝敕參解講啟》:“至理希夷,微言淵奧,非所能鑽仰。” 唐 權德輿 《奉和鄭賓客相公攝官豐陵扈從之作》詩:“莫究希夷理,空懷渙汗恩。”
(2).指虛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臣聞上聖玄邈,獨超乎希夷;彊名之極,猶存乎罔象。” 唐 錢起 《奉和聖制登會昌山應制》詩:“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3).謂清靜無為,任其自然。《北史·序傳·李行之》:“年將六紀,官歷四朝,道協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 《病中宴坐》詩:“外安支離體,中養希夷心。”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靈駕發引輓歌詞》之一:“宵旰三星紀,希夷十閏年。”
(4).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 《周先生》詩:“希夷 周先生 ,燒香調琴心。” 明 高啟 《與王隱君宿貞寧守道館》詩:“願從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 《登華山》詩:“希夷雲際臥,毛女樹邊逢。”
突立
聳立。 劉白羽 《英雄城--平壤》:“巨大的建築已經毀壞了,可是那危聳的高牆突立在月光之中,凜然表現著一種不屈服的氣概。” 井頻 《跋涉者的問候》:“透過灰色的大氣,可看見 戈壁灘 的老北邊,孤獨地突立著一架石頭大山,叫做 賀黎山 。”
筋骨
筋肉和骨頭,泛指體格
鍛鍊筋骨
稜稜
(1) 形容嚴寒
稜稜霜氣
(2) 威嚴的樣子
目光稜稜
(3) 形容瘦削
瘦骨稜稜的老馬
細葉
細尖葉(如禾草或穀類的葉)
吐綠
呈現翠綠色。 三國 魏 曹植 《芙蓉賦》:“絲條垂珠,丹榮吐緑。” 唐 宋之問 《太平公主山池賦》:“高閤翔雲,丹巖吐緑。”
油光
形容特別光滑亮澤
油光鋥亮
檐楹
屋檐下廳堂前部的樑柱。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羣鳥巢庭樹,乳雀飛簷楹。”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塵纓
比喻塵俗之事。《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昔聞投簪逸海岸,今見解蘭縛塵纓。” 李周翰 註:“塵纓,世事也。” 唐 白居易 《長樂亭留別》詩:“塵纓世網重重縛,迴顧方知出得難。”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宴會》:“罔極深恩報未能,孝思鄭重利名輕,何心顧戀塵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