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質古惟稱以木為,曲長且橢進餐宜。
鼎中底用輕染指,座里應教笑朵頤。
無下奢哉嗤彼箸,有救便矣藉茲匙。
青泥坊底芹香處,杜老居然得句時。
詩詞問答
問:《吉林土風雜詠十二首·其五·賽斐》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二
2. 古人食皆以七羹則以勺國俗舊用木七長四寸許曲柄豐末猶古制也
參考注釋
質古
質樸古雅。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二:“﹝ 辛願 ﹞為人質古,不嫻世事。”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五:“有 魏武 樂府風,制詞質古,一洗駢偶之習。” 清 惲敬 《<堅白石齋詩集>序》:“是故 秦 權 漢 尺,以為質古;《山經》《水經》,以為博雅。”
曲長
古代軍隊編制,部下有曲,曲的長官為曲長。《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於是以 亮 為右將軍”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蜀 諸葛亮 上言:“自臣到 漢中 ,中間期年耳,然喪 趙雲 、 陽羣 …… 鄧銅 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
進餐
吃飯
進餐時間不會客
染指
(1) 典出《左傳》:鄭靈公請大臣們吃甲魚,故意不給子公吃,子公很生氣,就伸出手指蘸了點湯,嘗嘗味道走了
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左傳·宣公四年》
(2) 後用以比喻插手以獲取不應得的利益
應教
魏 晉 以來稱應諸王之命而和的詩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歷山草堂應教》詩。 唐 王維 有《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詩。 趙殿成 箋註:“ 魏 晉 以來,人臣放文字間,有屬和於天子,曰應詔;於太子,曰應令;於諸王,曰應教。”
朵頤
亦作“朶頤”。1.鼓腮嚼食。《易·頤》:“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朵頤進芰實,擢手持蟹螯。” 理由 《高山與平原》:“嬌嫩盤中珍,聊供朵頤快。”
(2).指突鼓的腮頰。 唐 賈島 《頌德上賈常侍》詩:“自顧此身無所立,恭談祖德朶頤開。” 宋 黃庭堅 《和曹子方雜言》:“朵頤論詩蝟毛張,龜藏六甲中有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恍惚見一人注視壺碊,狀若朶頤,心知鬼物,亦不恐怖。”
(3).喻嚮往,羨饞。 唐 陳子昂 《唐故朝議大夫梓州長史楊府君碑》:“於是觀寶龜之象,心滅朵頤;探金虎之爻,志存幽履,遂去家遁於 嵩山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舉吏部》:“辛丑年, 浙江 吏部缺出,朵頤者凡數人。”
無下
(1).謂無在下者。 漢 牟融 《理惑論》:“道之言導也。導人致於無為。牽之無前,引之無後,舉之無上,抑之無下。”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夫玄道者,得之乎內,守之者外……出乎無上,入乎無下。”
(2).謂不投降。《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漢 已發兵百萬,使太尉 周亞夫 擊破 吳 楚 ,方引兵救 齊 , 齊 必堅守無下!”
有救
還來得及搶救、挽救或補救
青泥
(1).古時用以封緘文書、器皿的青色粘土。《東觀漢記·鄧訓傳》:“又知 訓 好以青泥封書……還過 趙國 易陽 ,並載青泥一穙,至 上谷 遺 訓 。” 晉 王嘉 《拾遺記·夏禹》:“ 禹 盡力溝洫,導川夷岳,黃龍曳尾於前,玄龜負青泥於後…… 禹 所穿鑿之處,皆以青泥封記其所,使玄龜印其上。”《雲笈七籤》卷七:“時出金壺四寸,上有五龍之檢封以青泥。”
(2).相傳神仙服食的一種泥漿、泥土。 晉 葛洪 《神仙傳·王烈》:“石中有一 * ,徑闊尺許,中有青泥流出如髓。 烈 取泥試丸之……氣如粳米飯,嚼之亦然。”《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豈知神仙窟宅,每遇三千年纔一開底里,迸出泥來,叫做‘青泥’,專是把與仙人做飯喫的。”
(3).即 青泥城 。《晉書·安帝紀》:“ 赫連勃勃 大敗王師於 青泥 北。”參見“ 青泥城 ”。
(4).指 青泥嶺 。 唐 李白 《蜀道難》詩:“ 青泥 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五代 王周 《路次覆盆驛》詩:“曾上 青泥 蜀 道難,架空成路入雲寒。” 清 吳偉業 《送吳門李仲木出守寧羌》詩:“ 黑水 分 榆柳 , 青泥 老 驌霜 。”參見“ 青泥嶺 ”。
(5).古驛站名。在 青泥嶺 上。 唐 元稹 《青雲驛》詩:“昔游 蜀 門下,有驛名 青泥 。”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這么重的擔子,他居然挑著走了二十里
得句
謂詩人覓得佳句。 唐 周賀 《上陝府姚中丞》詩:“成家儘是經綸後,得句應多諫諍餘。” 宋 陸游 《晴甫一日復大風雨連日不止遣懷》詩:“得句已無前輩賞,開編時與古人游。” 元 薩都剌 《高郵至邵伯》詩之一:“有時得句無人和,風雨寒窻夜讀書。” 清 曹寅 《秋日過訪芥公》詩:“得句聞敲鉢,逃禪媿閉關。”參見“ 覓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