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閒居和張隆甫韻·其九

作者:佘翔 朝代:明代

秋日閒居和張隆甫韻·其九原文

水天渾一色,彷佛見真吾。

自愛逃空谷,深慚涉畏途。

松風吹草榻,海月掛冰壺。

裘馬飛揚態,從他競五都。

詩詞問答

問:秋日閒居和張隆甫韻·其九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秋日閒居和張隆甫韻·其九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秋日閒居和張隆甫韻·其九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虞韻

參考注釋

水天

水與天。多指水天交接處。 唐 白居易 《宿湖中》詩:“水天向晚碧沉沉,樹影霞光重疊深。” 元 張翥 《憶吳興》詩:“半山塔寺藏雲樹,繞郭樓臺住水天。” 明 王思任 《游洞庭山記》:“晚乃泊於 韓村 之湖口,大月點空,滿天作青火色。放眼五百里一斂,而水天之白未盡。” 丁玲 《記游桃花坪》:“我站在船頭上,靠著篷邊,我極目望著水天交界的遠處。” 劉白羽 《長江三日·十一月十七日》:“水天極目之處,灰濛濛的遠山展開一卷清淡的水墨畫。”

一色

(1).單色;一種顏色。《漢書·梅福傳》:“一色成體謂之醇,白黑雜合謂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詩:“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煙墩》:“你站立墩上,憑堞遠眺,俯瞰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滄海,遙瞻那峰巒千里嵐氣迷濛的群山。”

(2).一種;一類。《唐六典·戶部尚書·金部郎中》:“ 開元 二十年敕,以為﹝俸食﹞名目雖多,料數先定,既煩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後,合為一色,都以月俸為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望請命婦會於別殿;九部樂從東門入;散樂一色,伏望停省。”

(3).謂全部一樣。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註:“必用一色純米,勿使有雜。” 金 元好問 《雪岩》詩:“貞鬆勁柏四時春,霽月光風一色新。” 郁達夫 《遲桂花》:“這沉靜清徹的聲氣,也和 翁則生 的一色而沒有兩樣。”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土改時,我分一幢地主的橫屋,一色的青瓦。”

彷佛

同“仿佛”

真吾

實的的我。謂脫去外相的本質的我。 宋 蘇軾 《六觀堂老人草書》詩:“清露未晞電已徂,此滅滅盡乃真吾。” 宋 翁森 《四時讀書樂》詩:“木落水盡千崖枯,炯然吾亦見真吾。”

自愛

(1)

(2) 愛自己

(3) 寧願將愛戀指向自己而不指向他人

(4) 對自己的幸福或利益的關心

(5) 愛護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名譽

空谷

空曠幽深的山谷。多指賢者隱居的地方。《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孔穎達 疏:“賢者隱居,必當潛處山谷。”《晉書·龔玄之傳》:“夫哲王御世,必搜揚幽隱。故空谷流縶維之詠,丘園旅束帛之觀。” 宋 蘇軾 《謫居三適·夜臥濯足》詩:“今我逃空谷,孤城嘯鵂鶹。” 鄭澤 《佩忍初來長沙游麓山即席奉贈》詩:“幽蘭散芬芳,搴為空谷酬。”

畏途

險惡可怕的路徑,比喻做起來很危險和艱難的事

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難》

他將此視為畏途

松風

(1).松林之風。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松風遵路急,山煙冒壠生。”《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每聞其響,欣然為樂。” 唐 杜甫 《玉華宮》詩:“溪迴松風長,蒼鼠竄古瓦。” 清 姚鼐 《題張篁村萬木奇峰圖》詩:“松風遠自雲中起,搖盪雲光山色里。” 李廣田 《記問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後吧,山裡的泉水,萬馬奔騰的向下馳去,發出嚇人的聲響,又加以松風呼嘯,自己就像在海濤中夜行。”

(2).古琴曲《風入松》的別稱。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盤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風》兮寂萬壑。” 宋 蘇軾 《十二琴銘·鶴歸》詩:“白鶴歸來見曾玄,《隴頭》《松風》入朱絃。” 明 唐順之 《銅雀台》詩之二:“翠襦霑《薤露》,錦瑟入《松風》。”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紙窗兒明,僧房兒雅,一椀松風啜罷,兩箇傾心地便説知心話。” 凌景埏 校註:“松風,指茶。”

草榻

(1).簡易的床鋪。 清 姚潛 《張菊人余淡心吳薗次集飲虎丘山寺得青字》:“水光明草榻,野色敞幽亭。”

(2).留人住宿的客套語。《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憑著愚見,還屈賢弟在此草榻,明日只可早往,不可晚行。”《鏡花緣》第八三回:“那老者耘田起來,對著 子路 説:‘客官:你看天色晚下來了,舍間離此不遠,何不草榻一宵?’”

海月

(1).海上的月亮。 唐 張說 《送王光庭》詩:“ 楚 雲眇羈翼,海月倦行舟。” 唐 白居易 《飲後夜醒》詩:“枕上酒容和睡醒,樓前海月伴潮生。” 明 何景明 《九月二十五日會曹汝學侍御於麓堂夜歸遂過侍御宅》詩:“菊院霜天靜,楓城海月遲。”

(2).海生動物名。亦稱窗貝。貝殼圓形,薄而透明,多用來嵌裝門窗或房頂,以透光線;肉可食。《文選·郭璞<江賦>》:“王珧海月,土肉石華。” 李善 注注《臨海水土物志》:“海月,大如鏡,白色,正圓,常死海邊,其柱如搔頭大,中食。” 宋 梅堯臣 《杜和州寄新醅》詩:“ 淮南 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 孫景瑞 《紅旗插上大門島》第七章:“頭上是瓦蓋的屋頂,在前檐鋪著的那四塊海月上面,迅疾地滾動著雨水。”

冰壺

(1).盛凍的玉壺。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潔。語本《文選·鮑照〈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李周翰 註:“玉壺冰,取其絜浄也。” 唐 姚崇 《冰壺誡序》:“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清也……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明 孫梅錫 《琴心記·王孫作醵》:“官況托冰壺,友誼敦芳醑,數載夢中孤,今日樽前聚。” 清 陳夢雷 《贈秘書覺道弘五十韻》:“霜鍔揚輝耀,冰壺濯晶瑩。”

(2).借指月亮或月光。 唐 元稹 《獻滎陽公》詩:“冰壺通皓雪,綺樹眇晴煙。” 宋 楊萬里 《中秋前二夕釣雪舟中靜坐》詩:“人間何處冰壺是,身在冰壺卻道非。” 元 馬致遠 《青山淚》第三折:“正夕陽天闊暮江迷,倚晴空 楚 山疊翠,冰壺天上下,雲錦樹高低。” 明 陳所聞 《浪淘沙·中秋同皮元素泛月》曲:“秋色老梧桐,月滿遙空。畫橋百尺似飛虹。人向冰壺同載酒,細浪輕風。” 清 李基和 《戊寅中秋初度月下作》詩:“誰畫 雁門 今夜裡,山川別樣貯冰壺。”

裘馬

輕裘肥馬。形容生活豪華。語出《論語·雍也》:“ 赤 之適 齊 也,乘肥馬,衣輕裘。” 朱熹 集註:“言其富也。” 南朝 梁 范雲 《贈張徐州稷》詩:“儐從皆珠玳,裘馬悉輕肥。” 宋 陸游 《風入松》詞:“十年裘馬 錦江 濱,酒隱紅塵。萬金選勝鶯花海,倚疏狂驅使青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不數歲,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其視彼都人士,裘馬麗都,林齋幽靘,珊珊玉珮,冉冉衣香。”

飛揚

飛舞;飄揚

塵土飛揚

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清· 袁枚《祭妹文》

五都

(1). 戰國 齊 所設的五個行政區劃。約當於其他各國的郡。《戰國策·燕策一》:“王( 齊宣王 )因令 章子 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 燕 。”《史記·燕召公世家》:“五都之兵。” 司馬貞 索隱:“五都即 齊 也。按,臨 淄 是五都之一也。”

(2).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1) 漢 以 洛陽 、 邯鄲 、 臨菑 、 宛 、 成都 為五都。《漢書·食貨志下》:“遂於 長安 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 長安 東西市令及 洛陽 、 邯鄲 、 臨甾 、 宛 、 成都 市長皆為五均司市師。”(2) 三國 魏 以 長安 、 譙 、 許昌 、 鄴 、 洛陽 為五都。《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改 許縣 為 許昌縣 ” 裴松之 注引《魏略》:“改 長安 、 譙 、 許昌 、 鄴 、 洛陽 為五都。”

(3).五方都會。泛指繁盛的都市。《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臣少曾遠遊,周覽九土,足歷五都。” 李善 註:“五都,五方之都。” 唐 韓愈 《贈張童子序》:“自朝之聞人,以及五都之伯長群吏,皆厚其餼賂。”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十:“五都黍尺無人校,搶攘廛間一飽難。”

詩詞推薦

秋日閒居和張隆甫韻·其九原文_秋日閒居和張隆甫韻·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