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然閣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泠然閣原文

有松抱石生,有石憑空住。

如此松石間,詰曲尋欹路。

西巘漸以高,東谷漸以赴。

崥崹得小坪,傑閣凌虛據。

擬之御風行,禦寇知其故。

詩詞問答

問:泠然閣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泠然閣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五

參考注釋

抱石

(1).懷抱石頭。謂投水或被投水而死。《韓詩外傳》卷一:“ 申徒狄 非其世……遂抱石而自沉於河。” 元 柯丹邱 《荊釵記·祭江》:“指望松蘿相倚,誰想你抱石含寃!” 明 張煌言 《吊熊雨殷相公》詩:“半壁雄才終抱石,三台殺氣已成虹。” 清 珠泉居士 《續板橋雜記·軼事》:“生負氣出門,進退無所,躑躅於 利涉橋 上,將為抱石之謀。”

(2).猶抱璞。 唐 李白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詩:“抱石恥獻玉,沉泉笑探珠。”參見“ 抱璞 ”。

憑空

(1) 沒有證據地

憑空編造

(2) 在空中;凌空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松石

(1).松與石。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松石峻垝,蔥翠陰煙。” 唐 宋之問 《初至崖口》詩:“錦繢織苔蘇,丹青畫松石。” 唐 李白 《九日》詩:“地遠松石古,風揚絃管清。”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 李德裕 在 洛陽 南置 平泉莊 。莊周圍十餘里,台榭百餘所,有奇花異草與松石。”

(2).借指山林。 唐 宋之問 《使至嵩山尋杜回不遇》詩:“與君闊松石,於茲二十年。”

(3).松的化石。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 婺州 金華山 有松石,又如核桃、蘆根、魚鹽之類皆有成石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三·不灰木》﹝附錄﹞引 蘇頌 曰:“今 處州 出一種松石,如松乾而實石也,或雲松久化為石。”

(4).寶石。呈綠色,又稱綠松石。《詩刊》1978年第5期:“草地里拾得 卓瑪 的松石耳環。”

詰曲

屈曲;屈折。 唐 宋之問 《秋蓮賦》:“復道兮詰曲,離宮兮相屬。” 明 袁宏道 《送徐太府見可入計序》:“公之文,嚴於法而沉於氣,往往詘常調而自伸其才,故變幻詰曲,無不極情之所至。” 清 周亮工 《哭許有介》詩:“蠅頭詰曲懷人札,豕腹彭亨傲客詩。”

東谷

(1).指 暘谷 。傳說中的日出處。 晉 張載 《安石榴賦》:“似西極之若木,譬東谷之扶桑。” 明 何景明 《元日言志》詩:“北杓建寅月,東谷發首旦。氣轉青陽曖,日映丹霞爛。”

(2).東邊山谷。《北史·封子繪傳》:“ 晉州 北界 霍山 舊號 千里徑 者,山坂高峻,每大軍往來,士馬勞苦。 子繪 請於舊徑東谷,別開一路。” 唐 馬戴 《題廬山寺》詩:“東谷笑言西谷響,下方雲雨上方晴。”

崥崹

形容地勢漸趨平緩。《文選·張協<七命>》:“既乃瓊巘嶒崚,金岸崥崹。” 李善 註:“崥崹,漸平貌也。”

傑閣

高閣。 唐 韓愈 《記夢》詩:“隆樓傑閣磊嵬高,天風飄飄吹我過。”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閱古南園》:“於是飛觀傑閣,虛堂廣廈,上足以陳俎豆,下足以奏金石者,莫不畢備。” 明 文徵明 《雞鳴山憑虛閣》詩:“ 金陵 佳勝 石頭城 ,傑閣登臨正雨晴。”

凌虛

升於空際。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華閣緣雲,飛陛凌虛,俯眺流星,仰觀八隅。” 宋 洪邁 《夷堅丁志·仙舟上天》:“仰空寓目,見一舟凌虛直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九鯉湖日記》:“忽有亭突踞危石,拔迥凌虛,無與為對。”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三:“所以如此,全由於岩石中間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裡,無可憑依,凌虛飛下,便扯得又薄又細了。”

淩虛:升向高空或高高地在空中。 三國 魏 曹植 《節游賦》:“建三臺於前處,飄飛陛以凌虛。”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剔腹背無益之毛,攬六翮凌虛之用。” 清 黃遵憲 《大阪》詩:“江山入眼花光媚,樓閣凌虛海氣豪。”

風行

(1) 盛行,普遍流行。通常是短時期的習慣、用法或式樣

風行一時

(2) 形容迅速

雷厲風行

詩詞推薦

泠然閣原文_泠然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