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京道逢劉簿賦詩贈之

作者:吳當 朝代:元代

趨京道逢劉簿賦詩贈之原文

好山青擁縣,咫尺野人居。

佐政紆才傑,承流畏簡書。

仙鳧飛向日,瑞鶴遠隨車。

家自簪纓盛,心猶玉雪如。

丰姿瞻豈弟,馬跡歷崎嶇。

光接郎官宿,聲傳禁直臚。

茅茨馴燕雀,山澤老樵漁。

傾蓋論交晚,維舟上國初。

廣輸河潤遠,沾溉晉波餘。

對酒春生坐,調琴月滿除。

雲開龍影動,江闊雁行疏。

別後能相憶,裁書為起予。

詩詞問答

問:趨京道逢劉簿賦詩贈之的作者是誰?答:吳當
問:趨京道逢劉簿賦詩贈之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趨京道逢劉簿賦詩贈之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野人

(1) 田野之民,農人

試問野人家。——宋· 蘇軾《浣溪沙》詞

(2) 質樸的人,無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漢

(5) 未開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狀態或屬於原始社會的人

才傑

傑出的人才。《晉書·文苑傳序》:“至於 吉甫 、 太沖 、 江 右之才傑; 曹毗 、 庾闡 ,中興之時秀。” 宋 陸游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詩:“世間才傑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清 薛福成 《保薦使才疏》:“以 中國 幅員之廣,聰明才傑之多,誠令導之以有恆,養之以漸庸,詎不能勵彼豪儁,宏此遠謨。”

承流

謂接受和繼承良好的風尚傳統。《史記·三王世家》:“ 百蠻 之君,靡不鄉風,承流稱意。”《漢書·董仲舒傳》:“今之郡守、縣令,民之師帥,所使承流而宣化也。”《後漢書·文苑傳·杜篤》:“ 太宗 承流,守之以文。” 李賢 註:“ 太宗 , 文帝 也。繼體之君,以文德守之。”

畏簡書

《詩·小雅·出車》:“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毛 傳:“簡書,戒命也。隣國有急,以簡書相告,則奔命救之。”後以“畏簡書”為公務羈身之典。 唐 李德裕 《憶平泉山居贈沉吏部》詩:“昔聞 羊叔子 ,茅屋在東渠。豈不念歸路,徘徊畏簡書。” 唐 皇甫冉 《酬李司兵直夜見寄》詩:“見欲扁舟去,誰能畏簡書。”

鳧飛

據《後漢書·方術傳上·王喬》載, 王喬 任 葉縣 令時,每月初一、十五乘雙鳧飛向都城朝見皇帝。後用“鳧飛”指縣令上任或離去。 唐 岑參 《崔駙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詩:“鳳去妝樓閉,鳧飛 葉縣 遙。” 宋 劉克莊 《送薛明府》詩:“祇恐鳧飛後,民間事事新。”參見“ 鳧舄 ”。

向日

(1) 往日;從前

向日所議非小女,原是舍甥女。——《玉嬌梨》

(2) 朝著太陽;面對太陽

瑞鶴

象徵吉祥之鶴。也指仙鶴。 唐 蘇頲 《龍池樂章》:“恩魚不入 昆明 釣,瑞鶴長如 太液 仙。”《宋史·五行志二下》:“ 政和 三年九月,大饗明堂,有鶴迴翔堂上,明日,又翔於 上清宮 。是時,所在言瑞鶴,宰臣等表賀不可勝紀。” 元 王沂 《題賈侍郎九十壽》詩:“靈蓍叢五色,瑞鶴羽千年。”《西湖二集·韓晉公人奩兩贈》:“通犀排帶胯,瑞鶴勘袍花。”

隨車

見“ 隨車致雨 ”。

簪纓

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後遂藉以指高官顯宦

不將蘿薜易簪纓。——張悅《浥湖山寺》

玉雪

(1).白雪。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黃鐘十一月》:“彤雲垂四面之葉,玉雪開六出之花。” 宋 楊萬里 《送鄒元升歸安福》詩:“我昔見子 盧谿 南,炯如玉雪照晴嵐。” 明 楊慎 《謝同鄉諸公寄川扇》詩之二:“自覺金風爽仙馭,誰將玉雪灑人寰。”

(2).喻潔白美麗。 唐 韓愈 《殿中少監馬君墓誌》:“眉眼如畫,髮漆黑,肌肉玉雪可念。” 元 湯式 《柳營曲·薛瓊瓊彈箏圖》:“玉雪顏,翠雲鬟, 昭陽殿 里醉了幾番。” 明 王世貞 《石羊生傳》:“兒時肌體玉雪,眉目朗秀。”

(3).喻高潔。 唐 唐彥謙 《吊方乾處士》詩之一:“不謂高名下,終全玉雪身。” 宋 趙以夫 《孤鸞·梅》詞:“記當年曾共花前笑,念玉雪襟期,有誰知道。”

(4).借指白色的花。 宋 范成大 《連夕大風凌寒梅已零落殆盡》詩:“玉雪飄零賤似泥,惜花還記賞花時。” 清 朱鶴齡 《禊日石湖社集》詩:“祓除無異 永和 年,玉雪遺坡賞倍妍。”

(5).喻少妻或愛子。 宋 辛棄疾 《菩薩蠻·重到雲岩戲徐斯遠》詞:“君家玉雪花如屋,未應山下成三宿。” 鄧廣銘 註:“詳詞中戲語或當在 徐 氏已經續婚之後。” 金 元好問 《吊岳家千里駒》詩:“掌中玉雪恩憐在,筆底雲煙取次休。”

丰姿

豐度姿態

玠之舅也,俊爽有風姿。——《晉書·衛玠傳》

豈弟

和樂平易。《詩·小雅·蓼蕭》:“既見君子,孔易豈弟。” 宋 歐陽修 《南省試進士策問》之二:“豈朝廷禮樂文物,萬民富庶豈弟,必如是之勤且詳,然後可以致之歟?” 清 黃宗羲 《密庵陸公墓碑》:“公為人豈弟,雅以濟物為務。”參見“ 愷悌 ”。

崎嶇

山路不平

崎嶇而經丘。——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崎嶇坎坷

郎官

(1).謂侍郎、郎中等職。 秦 代置郎中令,為皇帝左右親近的高級官員。屬官執掌護衛陪從、隨時建議等。 西漢 因 秦 制不變。 東漢 以尚書台為行政中樞。其分曹任事者為尚書郎,職權範圍擴大。 魏 、 晉 、 南北朝 時期,尚書郎官之制,略同於 漢 。 隋 分郎官為侍郎與郎。 唐 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員外郎。 唐 以後郎官的設定,基本上無大變革。《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曰﹞‘且陛下從 代 來,每朝,郎官上書疏,未嘗不止輦受其言。’”《後漢書·明帝紀》:“ 館陶公主 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帝﹞謂羣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 * 受其殃,是以難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裴安卿 做了郎官幾年,陞任 襄陽 刺史。”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六·歷代郎官》。

(2).湖名。在 漢陽城 東南。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予久客 古沔 …… 郎官 、 大別 之幽處,無一日不在心目間。”參見“ 郎官湖 ”。

(3).指郎位星。 清 孫枝蔚 《式廬詩為石仲昭明府訪方爾止處士而作》:“江天昨夜寒偏甚,忽有郎官過少微。”參見“ 郎位 ”。

聲傳

指傳聞之事。《宋書·庾炳之傳》:“伏願深加三思,試以諸聲傳,普訪諸可顧問者。”

禁直

在宮廷官署中值班。亦指值班人員。 宋 羅願 《水調歌頭·中秋和施司諫》詞:“來歲公歸何處?照耀彩衣簪橐,禁直且休催。” 明 李東陽 《齋居和亨父用杜韻》之一:“禁直居仍限,篇章意屢沾。”

茅茨

亦作“茆茨”。1.茅草蓋的屋頂。亦指茅屋。《墨子·三辯》:“昔者 堯 舜 有茅茨者,且以為禮,且以為樂。”《韓非子·五蠹》:“ 堯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錢起 《早渡伊川見舊鄰作》詩:“村落通白雲,茆茨隱紅葉。” 清 侯方域 《明東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銘》:“公歸而無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數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乃於園中築茅茨,擇美婢往侍。”

(2).指簡陋的居室。引申為平民里巷。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不慕榮宦,身安茅茨。” 宋 蘇軾 《內中御侍以下賀太皇太后年節詞語》:“求賢審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陳田 《明詩紀事戊籤·華察》引 陳臥子 曰:“ 子潛 清儉,似茅茨下人。”

(3).用以謙稱自己的家。 唐 清晝 湯衡 《懷李司直縱聯句》:“幽獨何以慰,友人顧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闕下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詩:“但願一門皆貴仕,時將車馬過茆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三仙》:“未修地主之儀,忽叨盛饌,於理不當。茅茨不遠,可便下榻。”

燕雀

(1) 一種顏色鮮明的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繁殖在亞洲和歐洲北部,冬季向南遷徙,常作為籠鳥

(2) 燕和雀,比喻微賤或器量志向小的人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棄燕雀之小志。——丘遲《與陳伯之書》

山澤

(1).山林與川澤。《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史記·貨殖列傳》:“ 漢 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山澤焦枯,草木凋落。” 明 吳承恩 《介祉頌》:“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其天人之交會,而山澤之鐘靈者乎!”

(2).泛指山野。《後漢書·馮衍傳上》:“雖則山澤之人,無不感德,思樂為用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洧水》:“ 司馬彪 曰: 華陽 ,亭名,在 密縣 。 嵇叔夜 常採藥于山澤,學琴於古人,即此亭也。”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參相》:“小生一介寒儒,久困山澤。” 清 龔自珍 《皇朝碩輔頌序》:“愳山澤之癯,有不盡知,用敢仰衷國史,作贊二十有一。”

樵漁

(1).樵夫和漁夫。亦泛指村舍中人。 唐 岑參 《終南山雙峰草堂作》詩:“有時逐樵漁,盡日不冠帶。” 唐 於鵠 《題鄰居》詩:“雖然在城市,還得似樵漁。”

(2).打柴和捕魚。 宋 蘇軾 《唐陸魯望硯銘》:“甘杞菊,老樵漁。” 清 方文 《贈張甥晢如冠》詩之二:“翱翔天尺五,勿似舅樵漁。”

傾蓋

途中相遇,停車交談,雙方車蓋往一起傾斜。形容一見如故或偶然的接觸

於傾蓋不意作緣相國。——清· 周容《芋老人傳》

論交

(1).爭論與交談。 唐 李頎 《行路難》詩:“秋風落葉閉重門,昨日論交竟誰是。”

(2).結交;交朋友。 唐 高適 《送前衛縣李寀少府》詩:“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 宋 陳師道 《贈魯直》詩:“相逢不用蚤,論交宜晚歲。” 清 龔自珍 《哭鄭八丈》詩:“論交三世久,問字兩兒趨。” 張昭漢 《癸丑暮秋偕璧子漫遊長江歌以紀事》:“古人論交恩義重,徙倚琴臺有餘痛。”

維舟

(1).古代諸侯所乘之船。維連四船,使不動搖,故稱。《爾雅·釋水》:“天子造舟,諸侯維舟。” 郭璞 註:“維連四船。”

(2).泛指帝王貴族所乘之船。 唐 趙彥昭 《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六龍齊軫御朝曦,雙鷁維舟下緑池。”

(3).繫船停泊。 南朝 梁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詩:“居人行轉軾,客子暫維舟。”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韋宥》:“行次江館,其家室皆已維舟入亭矣。”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皇舅墓》:“維舟上讀半磨滅,使君乃緣戚里恩。”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記》:“望見有石壁甚峭峻,維舟登岸,尋之得一尼菴。”

上國

(1).指國都以西的地區。《左傳·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簡上國之兵於 宗丘 。” 杜預 註:“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

(2). 春秋 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 吳 楚 諸國相對而言。《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吳子 ﹞使 延州來 季子 聘於上國,遂聘於 晉 ,以觀諸侯。”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上國,中國也。蓋以 吳 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為上國也。”《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韋昭 註:“上國,中國也。” 三國 魏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國,與 晉 爭長。”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3).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後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 註:“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鶻可汗文》:“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戎,名播上國。”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惟 布達拉 一區,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華夏 ,故 吐番贊普 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4).指京師。 南朝 梁 江淹 《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 金陵 之蕙枝。”《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 胡三省 註:“時藩鎮竊據,自比古諸侯,謂京師為上國。”《紅樓夢》第四回:“ 薛蟠 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會,一來送妹待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再計新支,--其實只為遊覽上國風光之意。”

河潤

恩惠施及很遠

河潤九里,澤及三族。——《莊子·列禦寇》

沾溉

沾濡澆灌。比喻恩典、德澤

沾溉時雨

對酒

(1).面對著酒。 三國 魏 曹操 《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 * :“對酒不能言,悽愴懷酸辛。”《北史·李孝貞傳》:“每暇日,輙引賓客,弦歌對酒,終日為歡。”

(2).樂府相和曲名。或作“對酒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對酒》 郭茂倩 題解引《樂府解題》曰:“ 魏 樂奏 武帝 所賦‘對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澤廣被,政理人和,萬物鹹遂。”

春生

(1).在春季萌生。《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漢 王充 《論衡·變動》:“春生而冬殺者,天也。” 唐 韓愈 《新修滕王閣記》:“春生秋殺,陽開陰閉。”

(2).猶言春天到來。 唐 張喬 《送友人游湖南》詩:“春生 南嶽 早,日轉大荒遲。” 唐 崔顥 《相逢行》:“春生百子殿,花發五城樓。” 宋 陸游 《小園春思》詩:“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

調琴

彈琴。《漢書·揚雄傳上》:“陰陽清濁穆羽相和兮,若 夔 牙 之調琴。” 唐 鄭谷 《獻制誥楊舍人》詩:“窗下調琴鳴遠水,簾前睡鶴背秋燈。”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何處調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月滿

(1).月圓。《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後漢書·丁鴻傳》:“閒者月滿先節,過望不虧,此臣驕溢背君,專功獨行也。” 李賢 註:“月滿先節謂未及望而滿也。” 唐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秋月》:“雲披玉繩浄,月滿鏡輪圓。” 元 楊維楨 《璚花珠月二名姬》詩:“月滿十分珠有價,花開第一玉無瑕。”

(2).比喻幸福團聚。 宋 陸游 《八月十四夜三叉市對月》詩:“明年萬事不足論,但願月滿人常健。”

(3).足月。指胎兒在母體中成長的月份已滿。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先時有 張嫗 者,嘗往 周 家傭賃,野合有身,月滿當孕,便遣出外,駐車屋下,產得兒。” 宋 歐陽修 《奏內降補僧官又三事》:“蓋自 蟲兒 言有娠,太后遣宮人善護之,日給緡錢二千以市可食物,如此,至其月滿無娠,始加窮詰耳。”

(4).泛指滿限定的月數。《禮記·服問》“而反三年之葛” 唐 孔穎達 疏:“而反三年之葛者,此著麻月滿還反服三年之葛也。”

雁行

(1) 飛雁的行列

(2) 並行或走在前頭。引申為有次序的排列,借指兄弟

兩驂雁行。——《詩·鄭風·大叔于田》

我書比鍾繇,當抗行;比 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晉書·王羲之傳》

雁行有序。——丘遲《與陳伯之書》

相憶

相思;想念。《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三·飲馬長城窟行》:“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一:“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前蜀 韋莊 《謁金門》詞之二:“空相憶,無計得傳訊息。”《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深閨只是空相憶,不見關山愁 * 。”

裁書

(1).草寫檄文。 南朝 陳 徐陵 《謝敕賚燭盤答齊國移文啟》:“昔 班彪 草移, 阮瑀 裁書,馳譽當年,遂無加賞,非常大賚,始自今恩。”

(2).裁箋作書,寫信。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頃何以自娛?頗復有所造述不?東望於邑,裁書敘心。” 唐 孟浩然 《人日登南陽驛門亭子懷漢川諸友》詩:“未有南飛鴈,裁書欲寄誰。” 清 陳維崧 《賀新郎·作家書竟題范龍仙書齋壁上<蘆雁圖>》詞:“漏悄裁書罷。繞廊行、偶然瞥見,壁間古畫。”

起予

(1).《論語·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發明我意,可與共言《詩》。”後因用為啟發自己之意。 唐 韓愈 《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詩:“將經貴郡煩留客,先惠高文謝起予。” 宋 蘇軾 《答任師中家漢公》詩:“我時年尚幼,作賦慕 相如 。侍立看君談,精悍實起予。” 清 顧炎武 《與友人論學書》:“且以區區之見,私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啟發他人。《文選·應璩<與廣川長岑文瑜書>》:“ 周 征 殷 而年豐, 衛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應,甚於影響,未可以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謹書起予。” 呂向 註:“恐其不致至誠,不知善否之應,故以書起發其章。”

詩詞推薦

趨京道逢劉簿賦詩贈之原文_趨京道逢劉簿賦詩贈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