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梁州

作者:鄭廷玉 朝代:元代

菩薩梁州原文

兩模兩樣鼻凹。

一點一般畫畫。

磕頭連忙拜他。

則被你蹺蹊我也救苦救難菩薩。

些兒失事眼前差。

先尋思撇掉了家私罷。

待將爺娘匹配的。

妻兒嫁。

便恩斷義絕罷。

雖然是忍心中自詳察。

布袋云:劉均佐。休了妻。棄了子。跟我出家去。正末云:他著我休了妻子出家去。唱:我且著些個謊話兒瞞他。

詩詞問答

問:菩薩梁州的作者是誰?答:鄭廷玉
問:菩薩梁州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菩薩梁州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忍字記 第二折

參考注釋

兩樣

不一樣;不同。 宋 范成大 《晚步西園》詩:“吹開紅紫還吹落,一種東風兩樣心。” 巴金 《滅亡》第七章:“他底動作差不多是笨拙的,而且帶孩子氣的,與 李靜淑 底理想中的 杜大心 完全兩樣。” 沙汀 《丁跛公》:“可是當他送上幾兩銀子,叩了一些‘響頭’,求得 泡水大爺 承認他是一個 哥老會 的會員以後,情勢就全然兩樣了。”

鼻凹

鼻翼兩旁凹下去的地方。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見和尚鼻凹上大刀落。”《水滸傳》第一○六回:“ 宋 陣里 瓊英 出陣,暗拈石子,覷定 陳贇 ,只一石子飛來,正打著鼻凹, 陳贇 翻身落馬。” 茅盾 《小圈圈裡的人物》:“ 祥師母 的太陽穴飛起兩朵紅暈,鼻凹里有幾粒汗珠。”

一點

(1) 漢字的一種筆畫。常指書畫中的點畫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量

做一點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4) 一小時

下午一點

一般

(1) 一樣,同樣

(2) 一種;一番

別有一般滋味

(3) 普通;通常

一般常識

(4) 總體上;概括地

一般說來

磕頭

舊時禮節,跪在地上兩手扶地,頭挨地

連忙

立即;馬上

連忙道歉

蹺蹊

亦作“ 蹺奇 ”。亦作“ 蹺欹 ”。亦作“蹻蹊”。1.奇怪;可疑。《朱子語類》卷二九:“如一件事物相似,自恁地平平正正,更著不得些子蹺欹。”《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小娘子與那後生看見趕得蹺蹊,都立住了腳。” 明 湯顯祖 《邯鄲記·外補》:“稟老爺,蹻蹊了,原來老爺朦朧取旨,馳驛而回,被 宇文老爺 看破了奏上,聖旨寬恩免究。”《歧路燈》第六回:“ 孝移 見話頭蹺奇,茫然不知所以。”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十章:“如今,沒有地主迫租追債,自盡了,定有蹺蹊。”

(2).詭譎。《朱子語類》卷六十:“如 齊桓 尚自白直,恁地假將去。至 晉文公 做了千般蹺蹊。所以夫子有‘正、譎’之論。”

(3).離奇。 宋 陳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書》:“ 曹孟德 本領一有蹺欹,便把捉天地不定,成敗相尋,更無著手處。”

救苦救難

謂把人從苦難中拯救出來。《水滸傳》第三四回:“ 劉高 在馬上,死應不得,只口裡念道:‘救苦救難天尊。’”《何典》第七回:“ 趕茶娘 便將自己如何生了怪症, 臭花娘 如何去燒財香, 活死人 如何救苦救難,細細告訴一遍。” 郭小川 《給一個瞎子》詩:“新民主主義呀,我看,就是救苦救難!”亦省作“ 救苦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妾墮玄海,求岸不得。郎君義氣乾雲,必能拔生救苦。”

菩薩

(1) 佛家語。梵語 bodhisattva 的音譯,也是菩提薩埵的省略,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譯為大道心眾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於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為神而加以崇拜者

(2) 泛指佛

(3) 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儒林外史》

(4) 比喻心腸慈善的人

些兒

(1).小貌。 唐 呂岩 《三字訣》詩:“些兒法,合大道。”

(2).少許,一點兒。 宋 陳亮 《祝英台近·九月一日壽俞德載》詞:“世間萬寳都成,些兒無欠,只待與黃花為地。”《西遊記》第六三回:“水裡本事,我略有些兒。” 清 納蘭性德 《臨江仙》詞之七:“帶得些兒前夜雪,凍雲一樹垂垂。” 茅盾 《子夜》十五:“本來我萬事都耐著些兒,現在可不能再馬虎!”

(3).片刻,一會兒。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些兒來遲,已成不救,定應一命見閻王。” 明 賈仲名 《蕭淑蘭》第二折:“如今將學生放假三日,且在書房中獨坐些兒。”

失事

(1) 誤事;失敗

吾令汝同馬謖守街亭,汝何不諫之,致使失事?——《三國演義》

(2) 發生意外事故,產生不幸後果

飛機失事

眼前

(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農舍

(2) 目前,當前或面臨

眼前的問題

尋思

想;思考

家私

(1) 家庭財產

變賣家私

(2) 家務

將爺

舊時對軍官或兵士的尊稱。《說岳全傳》第九回:“只見一個軍健,從東首轅門邊茶館內走將出來。 岳大爺 就上前把手一拱,叫聲:‘將爺,借問一聲,大老爺可曾坐過堂么?’”

匹配

(1) 成為夫婦關係

(2)

(3) 配合;搭配

(4) 配合

阻抗匹配

妻兒

(1).妻和兒女。《後漢書·獨行傳·範式》:“乃營護 平子 妻兒,身自送喪於 臨湘 。” 唐 白居易 《偶作寄朗之》詩:“歡娛接賓客,飽暖及妻兒。”《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急忙心生一計,分咐妻兒取些湯水,把兩個人都遣開了。”

(2).指妻。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五三出:“它是你妻兒怎拋棄?” 元 無名氏 《小孫屠》戲文第八出:“自今一家要和氣,改日與你娶房妻兒。”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四折:“誰著你戲弄人家妻兒,迤逗人家婆娘!”

恩斷義絕

感情破裂,情義斷絕。多指夫妻離異。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忍心

(1) 抑制心情,硬著心腸

不忍心看到

(2) 耐心

忍心三兩日,莫作破齋人

詳察

詳細考察

布袋

(1).布制的袋子。《隋書·食貨志》:“有司嘗進乾薑,以布袋貯之。”

(2).指招贅的女婿。或以為“補代”的音訛。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世號贅壻為布袋,多不曉其義。如入布袋,氣不得出。頃附舟入 浙 ,有一同舟者號 李布袋 。篙人問其徒云:‘如何入舍壻謂之布袋?’眾無語。忽一人曰:‘語訛也,謂之補代。人家有女無子,恐世代自此絶,不肯嫁出,招壻以補其世代爾。’此言絶有理。”一說作“布代”。參見“ 布代 ”。

出家

棄捨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正末

元 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腳色行當,相當 明 以後戲劇里的“生”。 元 關漢卿 《魯齋郎》楔子:“正末扮 張珪 引祇候上。”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妻子

(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卻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

些個

見“ 些箇 ”。

(1).猶言多少,幾許,若干。

(2).一點兒。

謊話

說話人明明知道是不真實的斷言;故意歪曲事實的話

他的故事是一大套謊話、遁詞和誇張

詩詞推薦

菩薩梁州原文_菩薩梁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