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雪(正月廿一日)原文
五更滿布雲,傍曙霰花委。
侵尋自旦明,雲散日出矣。
徬徨惕且恧,不能安坐起。
時陰時復霽,瞪發勞仰企。
逮晚再聚同,入宵霙落駛。
小片與大片,紛灑鋪庭戺。
意謂雪或成,無兩刻而止。
未積寸祇分,孤望依然里。
詩詞問答
問:微雪(正月廿一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微雪(正月廿一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六
2. 正月廿一日
參考注釋
五更
(1) 舊時把一夜分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達五更。——《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滿布
亦作“ 滿佈 ”。猶布滿。 觀魯 《山東省討滿洲檄》:“父老試思我 山東 ,自 夏 商 以來,代有望國。 漢 時桑麻,衣被天下,經師滿佈人間,較之今日 江 浙 ,猶似過之。” 茅盾 《子夜》十一:“當下 馮雲卿 的灰白臉上就滿布喜氣,他連疲倦也忘了。” 徐遲 《精神分析》:“要是到了 瑞士 ,雪山風景,裡面滿布了洋房,然後你帶一個艷麗的肉體,在那裡喝咖啡,喝香檳,吃牛排,吃肥雞。”
見“ 滿布 ”。
侵尋
亦作“ 侵潯 ”。漸進,漸次發展。《史記·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 泰山 矣。”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馬貞 索隱:“ 小顏 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嬐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涌而上厲。”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自古賢人君子,進常艱,退常易,富貴有節,無侵尋之求。” 明 歸有光 《乞致仕疏》:“見今病勢侵尋,不能前邁,伏乞聖恩,容臣休致。” 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 中華民國 成立八年,變亂侵尋,迄無寧歲,中間經改易國體者兩次,違憲解散國會者兩次。”參見“ 侵淫 ”。
旦明
天明時。《儀禮·少牢饋食禮》:“旦明行事。” 鄭玄 註:“旦明,旦日質明。”《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 暘谷 ,浴於 鹹池 ,拂於 扶桑 ,是謂晨明。登於 扶桑 ,爰始將行,是謂朏明。至於 曲阿 ,是謂旦明。” 高誘 註:“平旦。”
雲散
像天空的雲那樣四處散開。比喻曾經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個地方
舊友雲散
日出
指太陽初升出地平線或最初看到的太陽的出現
徬徨
1.徘徊。來回行走。《國語·吳語》:“王親獨行徬徨於山林之中。”《文選·班固<西都賦>》:“既懲懼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徬,一本作“ 彷 ”。 高步瀛 李 注義疏:“徬徨、彷徨、方皇、房皇並同。” 唐 穀神子 《博異志·蘇遏》:“一更已後,未寢,出於堂,徬徨而行。”
2.徘徊。心神不寧貌。 明 李東陽 《夜過仲家淺閘》詩:“我時兀坐驚舂撞,攬衣而起心徬徨。” 巴金 《新生》:“我拚命掙扎了許久,急得汗出如漿,心也徬徨無主,好像真正到了死的境地。”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安坐
(1).安穩地坐著。謂不勞神費力。《莊子·說劍》:“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年四十當安坐,年五十當安臥。” 唐 韓愈 《講學解》:“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 宋 朱熹 《答黃直卿書》:“其勢駸駸,恐未容飽食而安坐也。”《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公公只管安坐前廳靜聽訊息。” 戴望舒 《秋》詩:“我是微笑著,安坐在我的窗前。”
(2).古時坐的一種姿勢。 清 鳳韶 《鳳氏經說·四牡》:“古者之坐皆跪。安坐,坐而著於蹠也。危坐,坐而直其身也。” 清 惲敬 《困說》:“古者危坐任膝,安坐任足,夷坐任臀。”
時陰
光陰;時間。 唐 明解 《遺畫工》詩:“痛矣時陰短,悲哉泉路長。”
時復
猶時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 老 莊 。” 唐 杜甫 《溪上》詩:“ 西江 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仰企
仰慕企望。 唐 孟郊 《貧女詞寄從叔先輩簡》詩:“仰企碧霞仙,高控滄海雲。” 清 王先謙 《續古文辭類纂序》:“愚柔者仰企而不及,賢智者則務為浩侈,不肯自抑其才。” 清 秋瑾 《贈蔣鹿珊先生言志》詩:“久聞吾 浙 有 蔣子 ,未見音容徒仰企。”
大片
(1) 延伸的大平面或廣闊區域(如陸地或水域)
布滿湖泊的大片林地
(2) 懸浮的或活動著的一大塊(如火、閃電、雨或霧)
一大片霧從海上滾滾而來
意謂
(1).以為;認為。 漢 李陵 《答蘇武書》:“ 陵 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一章一:“意謂貴族們無論如何破落,總還比普通人們不同一點,高貴一點。”
(2).心中所想。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帝或口陳事緒,手疏意謂,發言折中,下筆當理。”
(3).猶意義。《說郛》卷六六引 宋 竇革 《酒譜·酒之名》:“予謂古之所以名是物,以聲相命,取別而已……未必皆有意謂也。”
無兩
獨一無二。《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 郭沫若 《豕蹄·漆園吏游梁》:“他覺得他做寓言的工夫真正是古今無兩。”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