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嵩岳二首·其二

作者:蒲里翰 朝代:元代

游嵩岳二首·其二原文

名山到處駐征騑,來訪幽棲杜德機。

雲蓋浮丘千歲井,煙籠玉女五銖衣。

唐碑猶有丹砂頌,漢室全無青鳥飛。

風捲長松清嘯發,佩環聲響九天微。

詩詞問答

問:游嵩岳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蒲里翰
問:游嵩岳二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游嵩岳二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2. 清嘯發,明陸柬撰隆慶五年刻本《嵩岳文志》卷四作“發清嘯”。

參考注釋

到處

各處;處處

陪客人到處參觀

到處找他

征騑

遠行的馬。 唐 柳宗元 《朗州竇常員外寄劉二十八詩見促行騎走筆酬贈》:“賜環留逸響,五馬助征騑。” 張通典 《秋柳用漁洋韻》之二:“但見征騑催 漢 使,祗今廋蝶畫 滕王 。”

來訪

來此訪問;造訪

歡迎來訪

幽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羇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絶。” 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採藥之幽棲,下有 蕭雲 讀書之故基。”

(2).隱居。《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 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

杜德機

謂閉塞生機。《莊子·應帝王》:“ 鄭 有神巫,曰 季鹹 …… 列子 與之見 壺子 。出而謂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濕灰焉。’ 列子 入,泣涕沾襟,以告 壺子 。 壺子 曰:‘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見吾杜德機也。’” 成玄英 疏:“杜,塞也;機,動也。至德之機,開而不發,示其凝淡,便為濕灰。” 宋 辛棄疾 《瑞鷓鴣》詞:“何人可覓安心法?有客來觀杜德機。”亦省作“ 杜機 ”。 宋 沉遼 《諭客詞》:“不杜機以驚俗,不屬騷以況 均 。” 明 唐順之 《有相士謂餘四十六歲且死者詩以自笑》:“色常帶墨緣辭肉,形或如灰似杜機。”

雲蓋

(1).狀如車蓋的雲。《山海經·海外西經》:“ 大樂之野 , 夏 後 啟 於此儛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三:“六龍服氣輿,雲蓋切天綱。”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雲蓋低臨,霓裳紛下。”《雲笈七籤》卷一○一:“雲蓋嵯峨,林竹蔥竿。”

(2).有雲紋彩繪的頂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文章》:“天樞下置鐵山,銅龍負載,獅子、麒麟圍繞,上有雲蓋,蓋上施盤龍,以托火珠。”

浮丘

(1).即 浮丘公 。《文選·郭璞<遊仙詩>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傳》:“ 浮丘公 接 王子喬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鳳笙篇》:“莫學吹笙 王子晉 ,一遇 浮丘 斷不還。”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見寄》詩:“何時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將昇第九天。” 宋 司馬光 《遊仙曲》之二:“何時得接 浮丘 袂,滄海橫飛萬餘里。”參見“ 浮丘公 ”。

(2).複姓。 漢 有 浮丘伯 。見《漢書·儒林傳·申公》。

千歲

(1) 千年。泛指年代長久

(2) 對天子(皇帝)所封諸王的直接稱呼,小說和戲劇中常用

千歲爺

(3) 對天子(皇帝)所封諸王的間接稱呼

玉女

(1).對他人之女的美稱。《禮記·祭統》:“故國君取夫人之辭曰:‘請君之玉女,與寡人共有敝邑。’” 鄭玄 註:“言玉女者,美言之也。君子於玉比德焉。”《史記·秦本紀》:“乃妻之 姚 姓之玉女。” 唐 張諤 《三日岐王宅》詩:“玉女貴妃生,嫛婗始發聲。” 宋 黃庭堅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詩:“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2).美女。《呂氏春秋·貴直》:“ 惠公 即位二年, * 暴慢,身好玉女。” 高誘 註:“玉女,美女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一夕,悉化為玉女,惑其徒。”《宣和遺事》前集:“到晚後乘龍車鳳輦,去三十六宮二十四苑閒遊,有多少天仙玉女。”

(3).仙女。《神異經·東荒經》:“﹝ 東王公 ﹞恆與一玉女投壺。”《楚辭·賈誼<惜誓>》:“建日月以為蓋兮,載玉女於後車。” 朱熹 集註:“玉女, 青要 、 乘弋 等也。”《文選·張衡<思玄賦>》:“載 太華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虙妃 。” 劉良 註:“玉女, 太華 神女。” 唐 李商隱 《寄遠》詩:“ 桓娥 擣藥無時已,玉女投壺未肯休。” 清 龔自珍 《戒將歸文》:“造亭亭之高宮兮,接玉女於雲涯。”

(4).常與“金童”對舉,指侍奉仙人的女童。《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一時仙樂數聲,畫閣開處,左有金童,右有玉女。”

(5).草名,即女蘿。《爾雅·釋草》:“蒙,玉女。” 郭璞 註:“蒙,即唐也,女蘿別名。”

五銖衣

亦稱“ 五銖服 ”。亦稱“ 五銑衣 ”。傳說古代神仙穿的一種衣服,輕而薄。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岑文本》:“﹝ 文本 ﹞又問曰:‘衣服皆輕細,何土所出’對曰:‘此是上清五銖服。’” 唐 李商隱 《聖女祠》詩:“無質易迷三里霧,不寒長著五銖衣。” 明 邵璨 《香囊記·祈禱》:“貧道身微賤,……不著五銑衣,身披一幅絹。” 清 趙翼 《美人風箏》詩:“五銖衣薄太風流,細骨輕驅稱遠遊。”亦省作“ 五銖 ”。 唐 李涉 《寄荊娘寫真》詩:“五銖香帔結同心,三寸紅牋替傳語。” 清 陳維崧 《霓裳中序第一·詠水仙花》詞:“看盡人間,多少蜂蝶,五銖寒到骨。”

丹砂

同“丹沙”。一種礦物,鍊汞的主要原料。可做顏料,也可入藥。又叫辰砂、硃砂

漢室

即漢朝

漢室之隆。—— 諸葛亮《出師表》

夏興漢室。

漢室傾頹。——《三國志·諸葛亮傳》

漢室可興。

青鳥

(1).青色的禽鳥。 漢 張衡 《西京賦》:“翔鶤仰而不逮,況青鳥與黃雀。”《文選·江淹<雜體詩·效阮籍“詠懷”>》:“青鳥海上游,鸒斯蒿下飛。” 劉良 註:“青鳥,海鳥也。” 唐 李白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詩:“益願狎青鳥,拂衣棲江濆。” 清 顧炎武 《張隱君元明於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征詩紀之》詩之二:“垣外白榆隨宿列,樹頭青鳥候風翻。” 冰心 《山中雜記·鳥獸不可與同群》:“西方人以青鳥為快樂的象徵,我看最恰當不過。”

(2).神話傳說中為 西王母 取食傳信的神鳥。《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 ,三青鳥居之。” 郭璞 註:“三青鳥主為 西 王母 取食者,別自棲息於此山也。”《藝文類聚》卷九一引舊題 漢 班固 《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 漢武帝 )於 承華殿 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 東方朔 , 朔 曰:‘此 西 王母 欲來也。’有頃, 王母 至,有兩青鳥如烏,俠侍 王母 旁。”後遂以“青鳥”為信使的代稱。 南朝 陳 伏知道 《為王寬與婦義安主書》:“玉山青鳥,仙使難通。” 唐 李商隱 《無題》詩:“ 蓬山 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之四:“但煩青鳥常通訊,貪住 蓬萊 忘憶家。” 歐陽予倩 《人面桃花》第二場:“聽他言來心煩悶,想不回家萬不能,哪有青鳥傳芳信?”

(3).指青鴍。《山海經·大荒西經》:“有 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鳥,人面有髮。爰有青鴍、黃鷔、青鳥、黃鳥,其所集者其國亡。” 袁珂 校註:“此經之下文‘青鳥、‘黃鳥’亦即上文‘青鴍、黃鷔’矣。’”參見“ 青鴍 ”。

(4).即青鳥氏。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於時青鳥司開,條風發歲。” 宋 李長民 《廣汴賦》:“當青鳥之司扉,開條風之研暖。”

(5).借指春季。 唐 陳子昂 《春台引》:“嘉青鳥之辰,迎火龍之始。”參見“ 青鳥氏 ”。

(6).即青烏。鳥,系“烏”字之訛。指 青烏子 。傳說中的古代堪輿家。 晉 葛洪 《抱朴子·極言》:“﹝ 黃帝 ﹞相地理則書 青鳥 之説。” 孫星衍 校:“《藝文類聚》《御覽》引‘鳥’作‘烏’。” 孫人和 校補:“作‘烏’是也。” 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白馬旒旐,青鳥墓田。”參見“ 青烏 ”。

(7).即青烏。鳥,系“烏”字之訛。指堪輿之術。 明 張居正 《葬地論》:“且青鳥之書,始於 郭璞 。”《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 安老爺 道:世兄,你是曉得我向來不解‘青鳥之術’。”參見“ 青烏 ”。

(8).羊的別稱。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古人説:羊一名鬍髯郎,又名青鳥。”

長松

藥草名。服之可黑鬚髮。 宋 蘇軾 《謝王澤州寄長松兼簡張天覺》詩之一:“莫道長松浪得名,能教覆額兩眉青。”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長松》:“長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長三五寸,味甘微苦,類人參,清香可愛。按 張天覺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風,眉髮俱墮,哀苦不堪。忽遇異人,教服長松,示其形狀。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顏色如故。”

清嘯

清越悠長的嘯鳴或鳴叫。《晉書·劉琨傳》:“ 琨 乃乘月登樓清嘯。” 唐 李山甫 《兵後尋邊》詩之二:“日暮卻登寒壘望,飽鴟清嘯伏屍堆。” 宋 陸游 《午睡起消搖園中因登山麓薄暮乃歸》詩:“踟躇遂忘歸,清嘯送日落。” 清 錢謙益 《許夫人嘯雪庵》詩序:“ 蘇門山 頭,嶺聞清嘯。”

佩環

玉制的環形佩飾物

如鳴佩環。——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聲響

聲音;響動

這發動機聲響太大

九天

天的最高處,形容極高。傳說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馳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傳》

詩詞推薦

游嵩岳二首·其二原文_游嵩岳二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