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劉太乙

作者:仝軌 朝代:清代

寄劉太乙原文

汲黯嘆積薪,頗恨後來上。

豈知初盛間,文伯常交讓。

功成自一時,禮樂賢草創。

陳杜兩拾遺,代起無衰旺。

彭城奮襄野,才大年方壯。

下筆走雷霆,豁如泯江漲。

古今入爐錘,臨文空所傍。

風雲萬態殊,誰顧襄州樣。

大兒愧文舉,稿脫或西餉。

三舍避從前,兩雄吾敢抗。

四海王新城,金魚心所向。

虎臥誰敢違,熙然推大將。

歸來益讀書,扃戶塞其向。

蹤跡慕黃公,淵源窮素王。

足明俊哲情,遠到疇能量。

記我會無人,埋名聽崖嶂。

詩詞問答

問:寄劉太乙的作者是誰?答:仝軌
問:寄劉太乙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漾韻

參考注釋

積薪

(1).積聚木柴。《墨子·備城門》:“城下州道內,百步一積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塗之。”《國語·周語中》:“虞人入材,甸人積薪。”《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回:“夫人自聞 晉君 見獲,便攜太子服喪服,徒步出宮,至於後園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積薪數十層,送饔飱者履薪上下。”

(2).指積聚的木柴。《漢書·西域傳下·車師後國》:“﹝ 陳良 等﹞即將數千騎至校尉府,脅諸亭令燔積薪,分告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謝先生》:“燃積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戲。”

(3).《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後以“積薪”喻隱伏危機。《後漢書·黃瓊傳》:“前 白馬 令 李雲 ,指言宦官罪穢宜誅,皆因眾人之心,以救積薪之敝。”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於戲!邦勢若此,念積薪之已然;民力幾何,懼奔駟之將敗。” 清 譚瑩 《寄懷徐鐵生大令》詩之四:“幕府談兵大有人,東南重鎮太平民;督師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積薪。”

(4).《漢書·汲黯傳》:“ 黯 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後以“積薪”喻選用人才後來居上。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儻使士有澹雅若 嚴君平 ,清廉如 段乾木 ,與僕易地而處,亦將彈鋏告勞,積薪為恨。” 宋 蘇軾 《辭免翰林學士第二狀》:“如前所陳,實以勞舊尚多,必有積薪之誚,兄弟並進,豈無連茹之嫌。” 清 錢謙益 《吏部文選清吏司員外郎張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滯,用昭新政之清夷,積薪之流,半登於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積薪之嘆,捷徑多窘步之憂。”

(5).喻後來居上。 黃人 《<清文匯>序》:“夫以吾國文學之雄奇奧衍……一入今朝,則又兼收並畜,大會細入,兩京、三 唐 ,不免積薪之愧, 姬 孔 之際,於斯為盛。”

後來

屬於隨後的時間或時期的;繼…之後出現的

後來的情況好多了

後來的行動

伯常

複姓。 春秋 時有 伯常騫 。見《莊子·則陽》。《晏子春秋·雜下四》作“栢常騫”。

交讓

(1).相互謙讓。《晏子春秋·雜上十八》:“諸侯相見,交讓,爭處其卑,禮之文也。” 唐 司空圖 《連珠》:“優遊辭聘,乃弘交讓之風。” 與之 《論中國現在之黨派及將來之政黨》:“政府以交讓的精神,而許吾民有參政上之權利。”

(2).木名,即交讓木。《文選·左思<蜀都賦>》:“交讓所植,蹲鴟所伏。” 劉逵 註:“交讓,木名也。兩樹對生,一樹枯則一樹生,如是歲更,終不俱生俱枯也。出 岷山 ,在 安都縣 。”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樂賢

《詩·小雅·南有嘉魚序》:“《南有嘉魚》,樂與賢也。” 鄭玄 箋:“樂得賢者,與共立於朝,相燕樂也。”後因以“樂賢”謂樂於求賢。《宋書·文帝紀》:“朕寐寤樂賢,為日已久,而則哲難階,明揚莫効。” 唐 皇甫湜 《明分》:“故君子指人之過為嫉惡,譽人之善為樂賢。”

草創

(1) 開始創建;開始進行

草創時期

(2) 起草

拾遺

(1) 拾取旁人遺失的東西,據為己有

塗(途)不拾遺。——《史記·孔子世家》

夜不閉戶,道不拾遺

(2) 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

拾遺補闕

衰旺

亦作“ 衰王 ”。衰落與旺盛。王,通“ 旺 ”。 清 黃遵憲 《番客篇》:“遂與西域賈,逐利爭衰旺。”

襄野

傳說 黃帝 由 方明 、 張若 、 謵朋 、 昆閽 、 滑稽 等扈從,欲赴 具茨山 ,見 大隗 神。行至 襄城 原野,七聖迷失,無從問路。“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牧馬童子對答如流。 黃帝 讚許道:“異哉小童!非徒知 具茨 之山,又知 大隗 之所存。請問為天下。”事見《莊子·徐無鬼》。後遂以“襄野”喻指受到帝王稱讚的少年、童子。《藝文類聚》卷五一引 南朝 梁簡文帝 《為長子大器讓宣城王表》:“ 襄 野之辯,尚對 軒君 ; 弘羊 之計,猶乾 漢主 。”

大年

(1) 春節

過大年

(2) ∶農業豐收年

(3) 果樹結果的年或結果多的年

(4) 農曆12月有30天的年份

(5) 春分點運動一整圈所需的約25800年的周期,在此期間天極環繞黃極描出一個完整的圓

下筆

落筆

雷霆

(1) 疾雷

響振雷霆動九天

(2) 比喻人的盛怒或聲威極大

大發雷霆

雷霆之怒

豁如

(1).開闊;曠達。《漢書·高帝紀上》:“ 高祖 為人……寬仁愛人,意豁如也。” 顏師古 註:“豁如,開大之貌。”《舊唐書·李石傳》:“ 石 器度豁如,當官不撓。”《明史·俞大猷傳》:“家貧屢空,意嘗豁如。”

(2).闊大。 唐 楊炯 《<王子安集>序》:“翰苑豁如,詞林增峻。”

(3).曉悟。 清 劉大櫆 《<張弘勛詩集>序》:“一理之未明,讀書十年之久而不能貫;諮之於友,一朝而豁如。”

江漲

指 江漲橋鎮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武林門 北。 宋 蘇軾 《杭州故人信至齊安》詩:“相期結書社,未怕供詩帳。還將夢魂去,一夜到 江漲 。”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爐錘

亦作“ 爐鎚 ”。亦作“鑪槌”。 1.猶錘鍊。 宋 蘇軾 《次韻孫莘老見贈時》:“爐鎚一手賦形殊,造物無心敢忘渠。” 宋 楊萬里 《晚寒題水仙花並湖山》詩之三:“鍊句爐槌豈可無,句成未必盡緣渠。” 明 李贄 《四書評·論語·先進》:“多言而躁之人,定須這樣爐錘他。” 清 趙翼 《簷曝雜記·汪劉二公文學》:“ 劉文定 公亦令諸門生撰稿,卻不肯襲用一語。而其中新料、新意,又必另入爐錘,改製而用之,蓋為刻稿地也。”

(2).指冶煉工業。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即使 盛氏 慚於清議謝絶外人,爐錘再興,狹隘如昨,何如收歸國有,大事擴張。”

見“ 爐錘 ”。

臨文

撰寫或研讀、抄錄文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諷誦則績在宮商,臨文則能歸字形矣。” 宋 張載 《正蒙·大易》:“往之為義,有已往,有方往,臨文者不可不察。” 清 龔煒 《巢林筆談·親不貶尊》:“ 顧文康 嘗受業於嫡姪,臨文稱‘老姪先生’,蓋亦不以親故貶尊也。”參見“ 臨文不諱 ”。

風雲

①風和云:天有不測~。 ②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突變。

大兒

年長的兒子

脫或

倘或。 唐 元稹 《論教本書》:“脫或萬代之後,有若 周成王 中才者,而又生於深宮優笑之間,無 周 邵 保助之教,則將不能知喜怒哀樂之所自矣,況稼穡之艱難乎?”《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十一年》:“朕巡省之後,脫或有事,卿必親之,毋忽細微。”

三舍

(1).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為九十里。《國語·晉語四》:“若以君之靈,得復 晉國 , 晉 、 楚 治兵,會於 中原 ,其避君三舍。” 韋昭 註:“古者師行三十里而舍,三舍為九十里。”

(2).泛指距離遠。 清 趙翼 《高黎貢山歌》:“層椒青青日西下,借問下山尚三舍。”

(3).二十八宿,一宿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呂氏春秋·制樂》:“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賞君,今夕熒惑,其徙三舍。”《淮南子·覽冥訓》:“ 魯陽公 與 韓 搆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為之反三舍。” 唐 盧照鄰 《宴梓州南亭》詩:“願得迴三舍,琴樽長若斯。” 清 曹寅 《避熱》詩之四:“他日一瓻重命酒,願回三舍倒戈鋋。”

(4). 宋 代 元豐 以後,太學分三舍;上舍、內舍、外舍。 宋 曾慥 《高齋漫錄》:“ 崇寧 初, 蔡京 用事。 章公 惇 謂客曰:‘ 蔡元長 必行三舍,奈何?’客曰:‘三舍取士,《周官》賓興之法,相公何為不取。’” 明 康海 《王蘭卿﹞》第四折:“九天仙客正疑猜,三舍書生莫打乖。”參見“ 三捨生 ”。

從前

(1) 往昔,先前

從前香山觀有個道士天天講故事

(2) 曾經,一度

從前和她很熟悉,可是現在忘記了她的名字

兩雄

(1).兩個強有力者。《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且兩雄不俱立, 楚 漢 久相持不決,百姓騷動,海內搖盪,農夫釋耒,工女下機,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漢書·南粵傳》:“吾聞兩雄不俱立,兩賢不並世。”《晉書·盧志傳》:“ 志 聞兩雄不俱處,功名不並立。”

(2).兩者一起強大。《史記·孟嘗君列傳》:“夫 秦 齊 雄雌之國, 秦 強則 齊 弱矣,此勢不兩雄。”

海王

憑藉海的有利條件而成王業。《管子·海王》:“海王之國,謹正鹽筴。” 尹知章 註:“言以負海之利而成王業。”

(1).海上的霸王;海上的首領。 清 魏源 《寰海》詩之九:“鼓角豈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傾。”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 裴倫 之祖 約翰 ,嘗念先人為海王,因投海軍為之帥。”

(2).指海上主權。 清 黃遵憲 《出軍歌》:“國軌海王權盡失,無地劃 禹 跡。”

金魚

鯽魚經過人工培養而成的變種,有金黃、紅、白、黑、藍等顏色,形體多樣,供觀賞

所向

(1).謂所指向的地方。 漢 蔡琰 《悲憤詩》:“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馬》詩:“所向無空濶,真堪託死生!”

(2).猶去向。《太平廣記》卷一九四引 唐 裴鉶 《傳奇·聶隱娘》:“及夜,果失 隱娘 所向。”《太平廣記》卷一九四引 唐 裴鉶 《傳奇·聶隱娘》:“ 劉 使人尋之,不知所向。”

大將

(1) 軍銜。將官的最高一級

(2) 比喻某一集團中的重要人物

(3) 高級將領的泛稱

當羅馬大將愷徹未到時。——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扃戶

閉戶。 唐 李白 《贈清漳明府侄聿》詩:“牛羊散阡陌,夜寢不扃戶。” 宋 洪邁 《夷堅丁志·留怙香囊》:“入室即扃戶,非溫凊與賓客至,輒不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郭子儀》:“崇垣扃戶,不通內外。”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介類·赤蛇》:“自扃戶就寢,天明起視,前鞋宛然在故處。”

蹤跡

行動所留下可覺察的形跡

不留蹤跡

詭蹤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黃公

(1). 中國 古代寓言中一個謙虛過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齊 有 黃公 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以其美也,常謙詞毀之,以為醜惡。醜惡之名遠布,年過而一國無聘者。”

(2). 漢 代術士。《西京雜記》卷三:“有 東海 人 黃公 ,少時為術,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氣力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行其術。 秦 末,有 * 見於 東海 , 黃公 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 漢 張衡 《西京賦》:“ 東海 黃公 ,赤刀粵祝,冀厭 * ,卒不能救。”《醒世恆言·大樹坡義虎送親》:“當初 黃公 有道術,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終為虎害。”

(3).指 東漢 太尉 黃瓊 。 明 何良俊 《世說新語補·德行》:“ 徐孺子 嘗事 江夏 黃公 ,後 黃公 亡歿, 孺子 往會葬,無資以自致,齎磨鏡具自隨,所在取直,然後得前。”參閱《後漢書·徐稺傳》。

(4).泛指賣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詩:“醉臥 黃公 肆,人知我是誰。” 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歸舟中書事》詩:“水痕秋落蟹螯肥,閒過 黃公 酒舍歸。”參見“ 黃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黃石公 。又稱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張右丞書》:“ 黃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師之道者,豈以孺子而捨諸?”

(6).指 夏黃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詩:“ 蘇武 元還 漢 , 黃公 豈事 秦 ?” 仇兆鰲 註:“ 黃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參閱《史記·留侯世家》。

(7).鳥名。黃鸝。 宋 蘇軾 《書普慈長老壁》詩:“久參白足知禪味,苦厭黃公聒晝眠。”自註:“鳥名。” 王文誥 輯註:“黃公,黃鸝也。”

淵源

源流,本原

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三國志·管寧傳》

事物淵源

素王

(1).上古帝王。《史記·殷本紀》:“ 伊尹 處士, 湯 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 湯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司馬貞 索隱:“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質素,故稱素王。”

(2).猶空王。謂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莊子·天道》:“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之道也。” 郭象 註:“有其道為天下所歸,而無其爵者,所謂素王自貴也。” 漢 賈誼 《過秦論下》:“諸侯起於匹夫,以利會,非有素王之行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能立素王之業者,不必東 魯 之 丘 。” 胡思敬 《政變月記》:“方今聖人在上,奮發有為。 康有為 必欲以衰 周 之事,行之今時,恐人人存改制之心,人人謂素王可作。”

(3).指 孔子 。 漢 王充 《論衡·定賢》:“ 孔子 不王,素王之業在《春秋》。”《淮南子·主術訓》:“ 孔子 之通,智過於 萇宏 ,勇服於 孟賁 ……然而勇力不聞,伎巧不知,專行教道,以成素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玄聖創典,素王述訓。” 唐 劉滄 《經曲阜城》詩:“三千弟子標青史,萬代先生號素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百尺翠雲巔,仰見宸題金匾;素王端拱, 顏 曾 四座冠冕。” 陳去病 《自兗州過曲阜謁聖廟孔林》詩之二:“《春秋》素王業,今古復焉如。”

明俊

亦作“ 明儁 ”。 * 俊異。《世說新語·言語》“當由欲者不多,而使與者忘少” 劉孝標 注引《謝車騎家傳》:“ 玄 字 幼度 ,鎮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 宋 王讜 《唐語林·方正》:“﹝ 劉從諫 ﹞少年明俊,自謂 河 朔 近無倫比。”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他人之詞,詞才也, 少游 ,詞心也。得之於內,不可以傳,雖 子瞻 之明儁, 耆卿 之幽秀,猶若有瞠乎後者,況其下耶!” 端木蕻良 《可塑性的》:“那魅力則應該是水彩的明俊,還是油畫似的熱情呢?”

遠到

(1).深遠周到。 宋 張淏 《雲谷雜記》卷一:“﹝《漢書》﹞全略去 武帝 問左右一節,只言恐女主顓恣數言而已,殊失其本意,不若《史記》所載為實録,可以見 武帝 識見遠到處。” 朱自清 《白采的詩》:“作者是有深銳的理性和遠到的眼光的人;他能覺察到人所不能覺察的。”

(2).猶遠至。《晉書·陶侃傳》:“尚書 樂廣 欲會 荊 揚 士人,武庫令 黃慶 進 侃 於 廣 。人或非之, 慶 曰:‘此子終當遠到,復何疑也!’”《新唐書·蕭嵩傳》:“時 崔琳 、 王丘 、 齊澣 皆有名,以 嵩 少術學,不以輩行許也,獨 姚崇 稱其遠到。” 明 徐渭 《女狀元》第四折:“他才學既自出羣吏,事又十分這等精敏,他日必是遠到之器。”

能量

(1) 物質做功的能力

(2) 比喻人的活動能力

政治能量

無人

(1).沒有人才。《左傳·文公十三年》:“﹝ 士會 ﹞乃行。 繞朝 贈之以策,曰:‘子無謂 秦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 金 元好問 《曲阜紀行》詩之八:“吾謀未及用,勿謂 秦 無人。”

(2).沒有人;沒人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王 屏左右,宮中虛無人。”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良思書》:“足下去後,甚相思想。《叔田》有無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風人之作,豈虛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詞:“深院無人,黃昏乍拆鞦韆,空鎖滿庭花雨。”參閱《詩·鄭風·叔于田》。

埋名

隱瞞自己的真實名字

隱姓埋名

崖嶂

狀如屏障的山崖。 唐 杜甫 《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詩:“粉墨形似間,識者一惆悵。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 清 顧炎武 《京師作》詩:“西來 太行 條,連天矚崖嶂。”

詩詞推薦

寄劉太乙原文_寄劉太乙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