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

作者:方鶴齋 朝代:清代

原文

經綸只在詐虞中,盟誓都如過耳風。

馬齒不歸中廄寶,鹿皮買盡蜀山銅。

撫摩盜賊難為子,飽死侏儒敗乃公。

安得長謀紓魏絳,八音調葉似和戎。

詩詞問答

問:《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的作者是誰?答:方鶴齋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經綸

(1) 整理過的蠶絲

(2) 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大展經綸

滿腹經綸

(3) 借指抱負與才幹

只在

(1).總在;仍在。 宋 蘇軾 《殢人嬌·贈朝雲》詞:“朱脣筯點,更髻鬟生彩。這些箇,千生萬生只在。” 宋 李萊老 《謁金門》詞:“舊恨新愁都只在,東風吹柳帶。”《三國志平話》卷中:“見二嫂靈前燒香奠酒啼哭, 關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賈島 《尋隱者不遇》詩:“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水滸傳》第八回:“那人問道:‘ 薛端公 在何處住?’ 董超 道:‘只在前邊巷內。’”《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這酸子。’”

詐虞

欺騙。 明 黃淳耀 《和贈羊長史》:“七雄昔橫騖,君臣相詐虞。” 清 陳維崧 《見鳥為狸奴所攫食而嘆之用梅村集中松鼠韻》:“嗟爾鳥來前,貴賤理則一;爾我無詐虞,何由被覊縶。” 郭沫若 《蜩螗集·漁翁吟》:“翁言價不知,兩不相詐虞。十斤對十斤,不爭分與兩。”

盟誓

結盟立約;指盟約

過耳風

經過耳邊之風。喻對別人的話不留一點印象。語出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 富 ( 富弼 )、 韓 ( 韓琦 )、 司馬 ( 司馬光 )總孤忠,懇諫良言過耳風。”

馬齒

(1).馬的牙齒。《穀梁傳·僖公二年》:“ 晉獻公 欲伐 虢 。 荀息 曰:‘君何不以 屈 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 虞 也?’…… 獻公 亡 虢 ,五年而後舉 虞 。 荀息 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2).馬的牙齒隨年齡而添換,看馬齒可知馬的年齡,故常以為謙詞,借指自己的年齡。 北周 庾信 《謹贈司寇淮南公詩》:“猶憐馬齒進,應念節旄稀。” 清 姚鼐 《毛俟園用仆<看桂>前字韻作詩見貽因復答之》詩:“君輩論文推馬齒,世間相士貴鳶肩。”

(3).即馬齒莧。 唐 杜甫 《園官送菜》詩:“苦苣刺如針,馬齒葉亦繁。” 宋 范成大 《初秋閒記園池草木》詩之五:“馬齒任藏汞冷,鴻頭自勝硫溫。”參見“ 馬齒莧 ”。

不歸

(1).不返家。《詩·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清 蒲松齡 《司文郎》:“又聞次年再行鄉試,遂不歸,止而受教。”

(2).不歸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盜戶》:“詎惡久假不歸,霸為己有。”

中廄

亦作“ 中 ”。宮中的車馬房。《穀梁傳·僖公二年》:“ 虞 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漢書·戾太子劉據傳》:“發中廄車載射士。” 顏師古 註:“中廄,皇后車馬所在也。”

鹿皮

(1).鹿的皮。古代用作酬賓的禮物。《管子·大匡》:“諸侯之禮,令 齊 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報, 齊 以馬往,小侯以犬報。”《國語·齊語》:“ 桓公 知諸侯之歸己也,故使輕其幣而重其禮。故天下諸侯罷馬以為幣,縷纂以為奉,鹿皮四個。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載而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馬介甫》:“嗚呼!百年鴛偶,竟成附骨之疽;五兩鹿皮,或買剝牀之痛。” 呂湛恩 註:“ 陳祥道 《禮書》:納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納吉禮。 鄭氏 曰:束帛,十端也。儷,兩也。皮,鹿皮。” 何垠 註:“五兩鹿皮,婚禮所用幣也。”

(2).見“ 鹿皮冠 ”。

蜀山

蜀 地山嶽的泛稱。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蜀 江水碧 蜀 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唐 溫庭筠 《錦城曲》:“ 蜀 山攢黛留晴雪,簝筍蕨芽縈九折。” 元 雅琥 《送趙宗吉編修代祀西嶽》詩:“ 蜀 山千丈雪, 秦 嶺萬重雲。”

撫摩

(1) 用指觸摸

撫摸下巴

(2) 無目的地來回玩弄或移動

手在床邊上來回撫摩著

賊難

殘害使之受難。《逸周書·周祝》:“故木之伐也,而木為斧;賊難而起者,自近者。” 孔晁 註:“因木以伐木,因近以成賊。”

侏儒

(1) 身材異常矮小的人;矮子

(2) 形容個子矮小

奉化應方伯,在京與試,成績很優;因為貌頗侏儒,未能列選。—— 阿英《明朝的笑話》

(3) 借指未成年人

(4) 指樑上短柱

乃公

(1).傲慢的自稱語。猶今言你老子。《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淮南王 乃謂侍者曰:‘誰謂乃公勇者?吾安能勇?’”《漢書·高帝紀》:“豎儒幾敗乃公事!”

(2).你的父親。 清 金農 《盧郡掾官齋銷夏即事有贈》詩之二:“濟源水味恨難同,茶事殷勤羨乃公。”

迺公:對人自稱的傲慢語。《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漢書·張良傳》:“ 漢王 輟食吐哺,駡曰:‘豎儒,幾敗迺公事!’令趣銷印。”

音調

(1) 說話或吟誦詩文的腔調

音調鏗鏘

(2) 指發音的方式或音質

柔和的音調

和戎

(1).指與少數民族或別國媾和修好。《左傳·襄公四年》:“公曰:‘然則莫如和戎乎?’對曰:‘和戎有五利焉。’”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二:“晚節從世務,乘障遠和戎。”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諸將恥於無功,莫敢言和戎者。” 郁達夫 《雜感》詩之四:“策到和戎原辱國,功成不義反封侯。”

(2).猶和親。指封建王朝與邊境少數民族統治者結親交好。 明 馬鑾 《明妃》詩:“安邊無策始和戎,簫鼓含情出禁中。” 郁達夫 《詠史》之三:“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愛君深。”

詩詞推薦

  • 初春三絕·其二

    呂陶宋代〕誰知真宰執天端,天運無私造化寬。是物向榮皆銳意,莫於春色辦蒿蘭。
  • 四睡圖贊

    釋廣聞宋代〕睡時遞相枕藉,醒後互相熱謾。笑中有刃,用處多奸。看來人斑,寧可虎斑。
  • 送喻鳧校書歸毗陵

    姚合唐代〕主人庭葉黑,詩稿更誰書。闕下科名出,鄉中賦籍除。山春煙樹眾,江遠晚帆疏。吾亦家吳者,無因到弊廬。
    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原文_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擬古傷歌行

    石寶明代〕葉落花殘君不見,春來秋去如飛電。富貴千年劫火灰,丘陵幾度桑田變。五侯高樓臨大道,寶釵金鈿埋秋草。張放
  • 冬至南郊禮成述事

    乾隆清代〕六旬大祀詣年年,感謝天恩告十全。伊古帝王獨承眷,至今夙夜凜乘乾。歲功幸得九分報,政事欽將元子傳。樂奏
  • 冬夜戲書

    陸游宋代〕東歸剡曲寄彷徉,閒日雖冬亦自長。梅瘦有情橫淡月,雲輕無力護清霜。長魚通印鹽花白,珍鮓披綿麴糝香。一飽
  • 減字木蘭花

    程垓宋代〕雙雙相併。一點紅邊偏照映。玉翦雲裁。不比浮花共蒂開。幾回心曲。選勝摘來情自足。插向雲鬟。要與仙郎比並
  • 感秋

    汪莘宋代〕秋水無塵浸碧虛,風前一葉故飛飛。瀟湘帝子何時降,立盡斜陽未肯歸。閒佩仙瓢到柳汀,柳邊一點酒旗星。斜陽
  • 圩丁詞十解

    楊萬里宋代〕河水還高港水低,千枝萬泒曲穿畦。斗門一閉君休笑,要看水從人指揮。
  • 牧童歌十首

    蒲壽宬宋代〕隔溪騎度水,浮去似鴟夷。莫話五湖事,且看牛背兒。
  • 癸未四十述懷八首·其三

    方仁淵〔清代〕托跡歧黃亦可憐,愧非醫國手回天。工夫未及肱三折,方制何能技十全。布襪藤冠屠沽事,青燈黃卷聖賢篇。終朝
  • 張碩重寄杜蘭香

    曹唐唐代〕碧落香銷蘭露秋,星河無夢夜悠悠。靈妃不降三清駕,仙鶴空成萬古愁。皓月隔花追款別,瑞煙籠樹省淹留。人間
    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原文_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賞菊四首

    楊萬里宋代〕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妍華。菊花自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原文_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張五歸山

    王維唐代〕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原文_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花落複次前韻

    蘇軾宋代〕玉妃謫墮煙雨村,先生作詩與招魂。人間草木非我對,奔月偶桂成幽昏。暗香入戶尋短夢,青子綴枝留小園。披衣
  • 送李南玉

    梅堯臣宋代〕小人貧於資,君子貧於時。小人富於貨,君子富於辭。貧雖同寒飢,富不同路岐。彼富歿則已,此富名不移。丈夫
    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原文_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又漁父四首

    蒲壽宬宋代〕青山淡淡水悠悠,有客江邊孟浪遊。漁父相逢欲借問,掉頭吟詠不相酬。
  • 除架

    乾隆清代〕白露零場圃,瑟瑟西風寒。可憐含甲蔬,生意忽摧殘。垂架青青葉,引蔓已半乾。呼僮為除治,蕭然景物闌。猶喜
  • 題沈周寫生冊·其九·石榴

    乾隆清代〕囊擘絳瑪瑙,子堆紅水晶。迎眸形錯落,可口氣和平。齒訝寒敲玉,心疑液咽瓊。葉羌供歲貢,鑿空種真輕。
  • 題陳淳花卉冊·其九·菊

    乾隆清代〕一枝風露態離披,尤覺傳神淡寫宜。比擬不須遠索古,淵明醉矣欲眠時。
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原文_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