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嶺原文
小徑躋危石甃荒,行行轉覺暮途長。
魚燈射水明如磷,山麝歸來暗自香。
月黑遠天星彩白,崖傾飛瀑雨聲涼。
還家細向燈前說,可怪浮生有底忙。
詩詞問答
問:暮嶺的作者是誰?答:葉惠仲
問:暮嶺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暮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明詩紀事 乙簽·卷二
參考注釋
小徑
(1) 狹窄的道路
(2) (木材)直徑小的
小徑木
危石
高大的岩石。《莊子·田子方》:“嘗與汝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若能射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二》:“山雨復大至,乃據危石,倚穹崖而坐待之。” 郭沫若 《英雄樹下花爭放·厓門》詩:“古祠已毀倭夷火,危石猶存 宋 帝蹤。”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暮途
傍晚的路程。多比喻困境或晚年。 唐 徐珩 《日暮望涇水》詩:“獨有迷津客,懷歸軫暮途。” 唐 杜甫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荒歲兒女瘦,暮途涕泗零。” 清 顧炎武 《答王茂衍》:“或且停車 渭 曲,坐石 磻溪 ,得隨巾拂之餘,上溯韋編之學……則耄齒增榮,暮途知勵矣。”參見“ 日暮途遠 ”。
魚燈
亦作“ 魚鐙 ”。1.即魚燭。 唐 曹鄴 《始皇陵下作》詩:“千金買魚燈,泉下照狐兔。” 明 高啟 《穆陵行》:“魚燈夜滅隧戶開,弓劍已出空幽臺。” 清 納蘭性德 《採桑子·居庸關》詞:“風雨諸陵,寂寞魚鐙, 天壽山 頭冷月橫。”參見“ 魚燭 ”。
(2).魚形的燈。 南朝 梁元帝 《對燭賦》:“本知龍燭應無偶,復訝魚燈有舊名。” 唐 尚顏 《除夜》詩:“魚燈延臘火,獸炭化春灰。” 明 張居正 《重修海會寺碑文》:“都人瞻仰,徒眾幽求;魚燈螺梵,無缺春秋。”
山麝
即麝香。雄麝肚臍和 * 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 唐 王建 《宮詞》詩之一○一:“供御香方加減頻,水沉山麝每回新。”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暗自
私下裡
心裡不由得暗自慶幸。——《七根火柴》
月黑
月黑天,夜晚不見月亮的時候
應元乘月黑。——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遠天
遙遠的天宇
星彩
星光。 唐 賈島 《送朱兵曹回越》詩:“星彩練中見,澄江豈有泥。” 唐 杜荀鶴 《旅舍遇雨》詩:“月華星彩坐來收,獄色江聲暗結愁。” 唐 吳融 《奉和御製六韻》:“日華偏照御,星彩迥分台。”
飛瀑
即瀑布。因其勢飛流而下,故稱。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典雅》:“眼琴緑陰,上有飛瀑。” 清 林則徐 《即目》詩:“飛瀑正拖千嶂雨,斜陽先放一峰晴。” 劉大白 《丁寧(二)》詩:“這是你心裡的飛瀑,琤琤瑽瑽的不滴的泉聲。”
還家
(1).回家。《後漢書·臧洪傳》:“ 中平 末,棄官還家,太守 張超 請為功曹。”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還家雖闕短,指日親晨飱。”《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個族人在那裡做主簿,打點去與他尋些盤費還家。”
(2).歸還農家。 陳殘雲 《南大門風光·河畔飄起紅旗》:“土改的鑼鼓聲,和貧苦農民‘土改還家’的歡笑聲,震盪了 深圳 南岸勞苦者的心聲,有些人回到家鄉,分到了土地,安居樂業搞生產。”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六:“咱們挖地主財寶是要咱們的血汗帳,是財寶還家。”
(3).指把農作物收穫回來。 劉澍德 《拔旗》:“附帶還有一條:注意不要拋撒,保證顆粒還家。”
前說
(1).前人的見解。《宋書·志序》:“百官置省,備有前説,尋源討流,於事為易。”
(2).先前的主張。《宋史·曾肇傳》:“ 肇 在禮院時,啟親祠北郊之議。是歲當郊, 肇 堅抗前説。”
可怪
令人詫異。《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劉將軍 生平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 宋 蘇軾 《上韓太尉書》:“士大夫皆自洗濯磨淬,戮力於王事,而不敢為非常可怪之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慢》詞:“可怪近來,傳語也無箇。”
浮生
語本《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虛浮不定,因稱人生為“浮生”。 南朝 宋 鮑照 《答客》詩:“浮生急馳電,物道險絃絲。”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詩:“自言行樂朝朝是,豈料浮生漸漸忙。” 明 王錂 《春蕪記·宴賞》:“浮生回首如馳影,能消幾度閒愁悶。” 茅盾 《追求》三:“永別了!如夢的浮生,謎一樣的人生!”
有底
知道底細或內情而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