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性之原文
一笑形骸外,便能攜手行。
雲容與山靨,今日眼偏明。
共坐松下石,仰聽松上聲。
古人亦何遠,安用社中名。
詩詞問答
問:次韻性之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次韻性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庚韻
參考注釋
形骸
形體(多指人的)
便能
謂動作敏捷,技巧嫻熟。《太平廣記》卷四七三引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桓謙》:“部陣指麾,更相撞刺,馬既輕快,人亦便能。”
手行
(1).親手施行。《南史·垣崇祖傳》:“時 張超之 手行大逆,亦領軍隸 柬 , 詢之 規殺之。”
(2).以手據地而行。《新唐書·劉闢傳》:“始, 闢 嘗病,見問疾者必以手行入其口, 闢 即裂食之。”《舊唐書·劉闢傳》作“皆以手據地,倒行入 闢 口”。
容與
(1) 悠閒自得的樣子
步容與於南林。——晉· 陶淵明《閒情賦》
(2) 猶豫不前的樣子
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楚辭·屈原·涉江》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共坐
古代坐姿的一種。謂坐時微俯視尊者之膝以示恭敬。共,通“ 恭 ”。 漢 賈誼 《新書·容經》:“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俯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下石
往井下丟石塊。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語出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六:“已擠溝壑,猶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彎弓而相射。” 清 唐孫華 《贈同年趙蒙泉》詩:“臨危翻下石,顛岸復彎彀。”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我以為師如荒謬,不妨叛之,但師如非罪而遭冤,卻不可乘機下石,以圖快敵人之意而自救。”參見“ 落井下石 ”。
上聲
(1)
(2) 古漢語四聲的第二聲
(3) 國語字調的第三聲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亦何
何其;多么。 晉 葛洪 《神仙傳·陰長生》:“況仙人亦何急急,令聞達朝闕之徒,知其所云為哉!” 唐 杜甫 《鹿頭山》詩:“斯人亦何幸,公鎮踰歲月。”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趙子固孟堅》:“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