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靜佳齋原文
一動及一靜,循環方寸中。
一呼及一吸,出入七竅融。
儒語收放心,梵經辨三空。
乃識靜為佳,途殊而歸同。
然吾請進之,萬幾在一躬。
設使徒耽靜,政豈免脞叢。
動而有不紛,靜而有課功。
微斯誰與歸,觸目理可充。
詩詞問答
問:題靜佳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靜佳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九
參考注釋
一動
(1).一次舉動;一個行動。《左傳·昭公十五年》:“禮,王之大經也;一動而失二禮,無大經矣。”《二程遺書》卷二四:“聖人一言一動無不合於天理如此。”
(2).一經發動;一有所舉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昔 文王 一動,而功顯於千世,列為 三代 ,此所謂因天心以動作者也。” 漢 賈誼 《屬遠》:“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故 陳勝 一動而天下振。” 宋 羅大經 《鶴林雨露》卷八:“大軍一動,萬命所懸,乃可置於度外乎?” 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陳亮恢復之議》:“有所不動,一動而敵自鬭。”
(3).指思想、感情的突然觸動。《朱子語類》卷三一:“心自是仁,然私慾一動,便不仁了。” 明 胡居仁 《居業錄·心性》:“因心與理二,故一動便亂。”《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見了丫鬟説出‘ 呂仙閣 ’三字,心中一動。”
(4).猶動輒。如:他一動就罵人。如:這孩子一動就哭。
循環
以環形、迴路或軌道運行;沿曲折的路線運行;特指運行一周而回到原處
方寸
(1) 一寸的平方大小
方寸之地起波瀾
(2) 一平方寸
(3) ∶心神。語出《三國志》:徐庶母親被曹操抓去,徐指著胸口對劉備說:“方寸亂矣!”
一呼
(1).一聲呼喚。《莊子·山木》:“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 專諸 方與人鬭,將就敵,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其妻一呼即還。”
(2).一聲怒吼。《淮南子·繆稱訓》:“勇士一呼,三軍皆辟。”《晉書·蔡裔傳》:“ 蔡裔 者,有勇氣,聲若雷震。嘗有二偷入室, 裔 拊牀一呼,而盜俱隕。”
(3).一聲號召。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然 陵 一呼勞軍,士無不起。”《隋書·裴蘊傳》:“ 玄感 一呼而從者十萬。”《宣和遺事》後集:“ 方臘 一呼,四境回響。” 魯迅 《摩羅詩力說》:“動吭一呼,聞者興起。”
出入
不符之處,差距
有出入
七竅
指人頭上的七個孔,即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口
放心
(1) 心緒安定,沒有憂慮和牽掛
您放心,我會照顧他的
(2) 指沒有焦慮或無危險之虞
只在親密朋友當中才感到放心
梵經
貝葉經;佛經。 唐 司空曙 《贈衡岳隱禪師》詩:“講席舊逢山鳥至,梵經初向竺僧求。”《宋史·外國傳六·天竺》:“ 乾德 三年, 滄州 僧 道圓 自西域還,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貝葉梵經四十夾來獻。” 元 吳萊 《東夷倭人小折迭畫扇子歌》:“ 徐市 子孫附飛舲, 奝然 家世雜梵經。”
三空
指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後漢書·陳蕃傳》:“夫安平之時,尚宜有節,況當今之世,有三空之戹哉!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是謂三空。” 明 高攀龍 《答袁節寰中丞二》:“國家三空四盡,左支右吾之不給,孚號同於充耳,真如老公祖之教矣。”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我想這水旱交祲之後,三空四匱之時,本等的錢糧,尚且催征不起,額外的軍餉,如何措置得來。”
歸同
歸於同一。《列子·說符》:“唯歸同反一,為亡得喪。” 魯迅 《墳·人之歷史》:“求心力所以歸同,離心力所以趨異。”
萬幾
(1).《書·皋陶謨》:“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孔 傳:“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後以“萬幾”指帝王日常處理的紛繁的政務。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帝王﹞思勞於萬幾,神馳於宇宙。” 唐 劉禹錫 《唐故朝散大夫崔公神道碑》:“ 建中 初, 德宗 始親萬幾。”《明史·韓文傳》:“是時青宮舊奄 劉瑾 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觝,不親萬幾。”
(2).泛指執政者處理的各種政務。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四章:“萬幾百政,法律章程,皆由大地大眾公議。”
設使
如果;假使
課功
(1).考核功績。 宋 王安石 《酬吳季野見寄》詩:“聞道不先從事早,課功無狀取官頻。” 明 張居正 《辭考滿加恩疏》:“竊惟該部所奏,乃課功常典。臣之所處,則值事之變而酌禮之中,非可以常典概論者也。”
(2).監督做工。 清 黃之雋 《水碓》詩:“溪女鬢插山花紅,列坐臼旁如課功。從容揎袖簸揚畢,勞逸不與吾鄉同。”
觸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為觸目的特點是沒有樹
(2) 目光接觸到
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