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范安道

作者:馬存 朝代:宋代

寄范安道原文

西山石腳盤如城,芙蓉峰插龍泉精。

有客高臥青雲層,孤吟自作太古聲。

古聲無味淡如水,今人有耳甜如餳。

君不見登高山,泛流水,子期已沒不復生,幾世幾年無此耳。

恨君不到蒼岩陰,不見此客搖頭吟。

千崖萬壑群動息,相知唯有清泉音。

春風捲野濃如波,著人如醉將奈何。

幾時見我銅鞮陌,為唱襄陽拍手歌。

詩詞問答

問:寄范安道的作者是誰?答:馬存
問:寄范安道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馬存的名句有哪些?答:馬存名句大全

注釋

1. 明《永樂大典》卷一四三八○引《番陽志》

參考注釋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於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於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參見“ 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雲。” 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風景優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石腳

(1).山腳。 唐 鮑溶 《玉山謠奉送王隱者》:“ 鳳凰城 南 玉山 高,石腳聳立爭雄豪。” 唐 李群玉 《宿鳥遠峽化台遇風雨》詩:“龍湫在石腳,引袂時一取。”

(2).石砌的牆基。《傣族情歌·月光這么好》:“我們情意多相合,好比月亮配娑羅,好比泥巴配蓮藕,好比屋牆靠石腳。”

芙蓉

(1) 芙蓉花。中國的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麗,白色或粉紅色,在夜間變深紅色

(2) 荷花的別名。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龍泉

(1).寶劍名。即龍淵。 漢 王充 《論衡·率性》:“棠谿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其本鋌山中之恆鐵也。”

(2).泛指劍。 唐 李白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詩:“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王琦 註:“龍泉即龍淵也, 唐 人避 高祖 諱,改稱龍淵曰龍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 張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龍泉萬卷書; 鶯鶯 有福,穩請了五花官誥七香車。” 清 宋玉叔 《<述哀>題後》詩:“我有父兄千載恨,對君霑血拂龍泉。”

(3).喻行事果斷。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龍泉獨斷,龜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萬戶。” 唐 常袞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壺之清澄,兼龍泉之斷割。”

(4).佛寺名。 北周 庾信 《送靈法師葬》詩:“ 龍泉 今日掩,石洞即時封。” 倪璠 註:“《法苑》云: 廬山 西有 龍泉精舍 , 慧遠 沙門之所立也。”

(5).常泛指僧院、佛門。 唐 陳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詩序:“來從 許 下,月旦出於龍泉;言入 蜀 中,星文見於牛斗。” 唐 賈島 《送僧歸太白山》詩:“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

(6).噴泉。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櫱山》詩:“陽岫照鸞采,陰谿噴龍泉。”

高臥

(1) 高枕而臥

解衣鋪被,準備高臥

(2) 比喻隱居;亦指隱居不仕的人

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 安石(謝安的字)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世說新語·排調》

青雲

(1) 比喻高官顯爵

平步青雲

(2) 舊時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雲之士

(3) 比喻隱居

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

(4) 天空

孤吟

獨自吟詠。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二:“孤吟屢闋莫與和,寸恨至短誰能裁。” 唐 鄭巢 《泊靈溪館》詩:“孤吟疏雨絶,荒館亂峯前。” 宋 楊萬里 《夜雨》詩:“寒夜耿難曉,孤吟悄無儕。”

太古

最古老的時代

無味

(1) 沒有味道

(2) 毫無趣味,枯燥

今人

現代人;當代人。與“古人”相對。 唐 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於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端肅拜》:“今人止以為婦人之禮。” 郭小川 《西出陽關》詩:“風砂呵風砂,只望你不把今人當古人!”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杜氏新書》:“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舉舉西州士,來為邦國華。藝文尤爾雅,經術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參見“ 高山景行 ”。

(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

(3).少數民族名。 清 魏祝亭 《兩粵傜俗記》:“其在西者,種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泛流

亦作“泛流”。流水。 唐太宗 《采芙蓉》詩:“棲鳥還密樹,泛流歸建章。”

子期

即 鍾子期 。 春秋 時 楚 人,精於音律,與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聽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絕弦破琴,終身不復鼓琴。見《呂氏春秋·本味》。 唐 李嶠 《琴》詩:“ 子期 如可聽,山水響餘哀。” 唐 李山甫 《贈彈琴李處士》詩:“三尺焦桐七條線, 子期 師曠 兩沉沉。” 前蜀 韋莊 《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詩:“ 子期 子野 俱不見,烏啼鬼哭空傷悲。”參見“ 伯牙 ”。

不到

(1)

不足,少於…

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

(3)

不周到

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

搖頭

頭左右搖動

群動

(1).各種動物。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七:“日入羣動息,歸鳥趨林鳴。” 梁啓超 《論自由》:“人秉天地清淑之氣以生,所以異於羣動者安在乎?”

(2).諸種活動。 唐 白居易 《宴坐閒吟》:“意氣銷磨羣動里,形骸變化百年中。” 宋 司馬光 《不寐》詩:“四遠寂然羣動收,只餘嚴鼓度坊樓。”

(3).泛指眾人。 宋 葉適 《法度總論三·銓選》:“陛下有是名器,為鼓舞羣動之具。”

相知

(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與三四個相知方才吃得數杯,則聽得街上鬧炒炒。——《京本通俗小說》

有清

指 清 代。有,詞頭。《清史稿·禮志十二》:“有 清家 法,不立儲貳。” 梁啓超 《新民說》十六:“有 清二 百年間民德之變遷,在 朱 學時代有偽善者,猶知行惡之為可恥也,在 漢 學時代並偽焉者而無之,則以行惡為無可恥也。”

泉音

謂黃泉下死人的音訊。 宋 梅堯臣 《張堯夫寺丞改葬輓詞》之三:“黃鸝啼棘上,玉女問泉音。”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著人

猶言討人喜歡。 元 無名氏 《爭報恩》楔子:“我見你這小的,生的乾浄濟楚,委的著人。”

奈何

(1) 怎么辦

無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且為之奈何。

奈何取之盡錙銖。(錙銖(zīzhū ),古代重量單位,一銖等於二十四分之一兩,六銖為一錙,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宮賦》

奈何飲於酒肆。——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4) 懲治;對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時見

(1).指諸侯不在規定期間朝見天子。《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鄭玄 註:“時見者,言無常期。”

(2).常見。 唐 李白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唐 戴叔倫 《過柳溪道院》詩:“日斜深巷無人跡,時見梨花片片飛。”

銅鞮

(1). 春秋 晉 邑名。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晉平公 曾築 銅鞮宮 於此。 漢 置縣,治所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北魏 以後屢有遷移。 明 洪武 初廢入 沁州 。《左傳·成公九年》:“秋, 鄭伯 如 晉 , 晉 人討其貳於 楚 也;執諸 銅鞮 。” 杜預 註:“ 銅鞮 , 晉 別縣,在 上黨 。” 楊伯峻 註:“據《嘉慶一統志》, 銅鞮 在今 山西 沁縣 南。”

(2). 春秋 晉 離宮名。《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 銅鞮 之宮數里,而諸侯舍於隸人。” 杜預 註:“ 銅鞮 , 晉 離宮。” 楊伯峻 註:“ 銅鞮宮 在 山西 沁縣 南二十五里。”

(3).指 襄陽 。 唐 李端 《代棄婦答賈客》詩:“ 玉壘城 邊爭馬走, 銅鞮 市里共乘舟。” 宋 張孝祥 《醉落魄》詞:“桃花庭院光陰速, 銅鞮 誰唱大堤曲。歸時想是櫻桃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公文介公詩》:“《襄陽》雲……林鶯送客巖花笑,曾見 銅鞮 歌舞無?”

(4).曲名。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敘飲》:“唱罷《銅鞮》日欲脯,花前醉樽前起舞。”參見“ 銅鞮曲 ”。

(5).亦作“ 銅鍉 ”。複姓。 春秋 時有 銅鍉伯華 。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拍手

雙手相拍或鼓掌

孩子們邊跳舞邊拍手

詩詞推薦

  • 國香(中宮生辰)

    曹勛宋代〕紅染芙蓉。似曉霞麗日,秋滿珠宮。瑞彩朝來,都做和氣蔥蔥。共慶龜台降祉,化均鳳歷同風。昇平助陰化,奉養
  • 送人歸京師

    陳與義宋代〕門外子規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
  • 生查子·窗雨阻佳期

    孫光憲五代〕窗雨阻佳期,盡日顒然坐。簾外正淋漓,不覺愁如鎖。夢難裁,心欲破,淚逐檐聲墜。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
    寄范安道原文_寄范安道的賞析_古詩文
  • 破陣樂

    張祜唐代〕秋風四面足風沙,塞外征人暫別家。千里不辭行路遠,時光早晚到天涯。
  • 偈頌一百零二首

    釋紹曇宋代〕索寞芝峰,賞元宵節。佳賓到來,如何鋪設。能挑海底燈,細剪山頭月。東山瓦鼓歌,堋八剌札,不是知音向誰說
  • 桃源憶故人

    汪莘宋代〕人間只解留春住。不管秋歸去。一陣西窗風雨。秋也歸何處。柴扉半掩閒庭戶。黃葉青苔無數。猶把小春分付。梅
    寄范安道原文_寄范安道的賞析_古詩文
  • 重約游山

    董嗣杲宋代〕江州廬山陰,萬象蘊奇秘。笑扶鬼面行,趁雲步幽邃。虎跡過溪明,龍氣蟠松翠。香爐紫煙合,燦若金布地。諸佛
  • 重九日賜蒙古王公等宴賚

    乾隆清代〕罷圍應犒賚,況復值良辰。筵對黃華設,恩頒翠綺均。寧須拘禮數,實可見情親。即命還遊牧,役人不欲頻。
  • 省親

    釋道沖宋代〕娘生面目既分明,遠不疏兮近不親。試向途中問歸客,不知誰是倚門人。
    寄范安道原文_寄范安道的賞析_古詩文
  • 喜晴用前韻

    乾隆清代〕入夕雲看散,中宵雨止霏。蕎畦都益潤,菜圃並增肥。晴曉欣稱若,暑殘去覓稀。何修慶斯遇,乾惕敢遑違。
  • 長相思·花似伊

    歐陽修宋代〕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寄范安道原文_寄范安道的賞析_古詩文
  • 鵲橋仙(菊)

    盧祖皋宋代〕寒叢弄日,寶鈿承露,籬落亭亭相倚。當年彭澤未歸來,料獨抱、幽香一世。疏風冷雨,澹煙殘照,日日重陽天氣
  • 贈郭承務蘆雁

    白玉蟾宋代〕畫士郭熙畫之冠,郭熙去後名未斷。其裔復有郭萬里,胸中丹青飽無限。為誰作此蘆雁圖,傑出南齊宇文煥。煙水
  •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顧歡

    林同宋代〕枕邊何所有,一卷促尼居。無處覓盧扁,應當寶此書。
    寄范安道原文_寄范安道的賞析_古詩文
  • 沁園春(慶彭司戶)

    劉仙倫宋代〕聞道參軍,今日垂弧,勝如去年。正新頒藍綬,天香芬馥,初開黃牒,御墨新鮮。鼻祖登科,已逾百載,衣缽於今
  • 造龕子

    釋普濟宋代〕病病相尋早是遲,鎖空龕子做多時。北邙山下明朝約,火後誰收眼底眉。
  • 登山

    方岳宋代〕一番雨過長莓苔,乘興登臨倦眼開。花落無聲春取去,社寒有信燕將來。人間事已不啻足,海上翁今莫見猜。負郭
  • 謝建陽宰劉潛夫寄酒

    陳宓宋代〕建陽則有王,桐城則有孟。王醞清而淳,孟盎和而勁。一酌適我情,再酌養我性。充腹皆陽和,陰慝不得並。或隔
  • 探梅

    李洪宋代〕幽姿矜冷淡,別占一家春。摩詰聞禪女,登伽善幻人。解愁空索笑,能賦更疑神。乞與水仙品,誰持上玉宸。
  • 題楊少卿書後

    安鴻漸唐代〕端溪石硯宣城管,王屋松煙紫兔毫。更得孤卿老書札,人間無此五般高。
    寄范安道原文_寄范安道的賞析_古詩文
寄范安道原文_寄范安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