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性理書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覽性理書原文

常聞善問人,譬如攻堅木。

必先其易者,後乃及節目。

讀書或異此,窮理戒馳逐。

格物一以貫,精粗無不燭。

聖道豈殊途,知行要並勖。

何事立門庭,操戈判朱陸。

詩詞問答

問:覽性理書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覽性理書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九

參考注釋

聞善

謂聞知善言善行。語本《孟子·盡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 江 河 ,沛然莫之能御也。”《孔子家語·六本》:“聞善必躬行之,然後導之,是夫子之能勞也。” 唐 柳宗元 《送從兄偁罷選歸江淮詩序》:“夫聞善不慕,與聾聵同。”

譬如

(1) 舉個例子,打個比方;例如

(2) 比如,好比

天下之勢譬如一身。——宋· 蘇軾《教戰守策》

攻堅

(1) 攻打強敵或敵人的堅固防禦工事

攻堅部隊

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柔,怠惰),乘瑕則神。——《管子·制分》

(2) 花大力氣去突破科學、生產技術上的難題

地震預報是科學攻堅的重要項目

必先

(1). 唐 時應試舉子相互間的一種稱謂。謂其登第必在同輩之先,有推敬之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輕佻》:“ 鄭光業 常言及第之歲,策試夜,有一同人突入試鋪,為吳語謂 光業 曰:‘必先!必先!可以相容否?’ 光業 為輟半鋪之地……居二日, 光業 狀元及第。”

(2).以稱下第的同人。 唐 韓儀 《記知聞近過試》詩:“短行軸了付三銓,休把新銜惱必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三》:“ 韓儀 與關試後新人詩,有‘休把新銜惱必先’句,此必先又謂下第同人也。”

節目

(1) 文藝演出或電台、電視台播送的項目

(2) 情節

大關節目

(3) 事項

(4) 樹木枝幹相接的地方和紋理糾結不順的地方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窮理

窮究事物之理。《後漢書·胡廣傳》:“﹝ 廣 ﹞博物洽聞,探頤窮理。” 晉 葛洪 《抱朴子·行品》:“甄墳索之淵奧,該前言以窮理者,儒人也。” 宋 朱熹 《行宮便殿奏札二》:“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 章炳麟 《與鄧實書》:“故篇章無計簿之用,文辯非窮理之器,彼二短者,僕自以為絶焉。”參見“ 窮理盡性 ”。

馳逐

(1) 賓士追趕

繁華街區,請勿馳逐

(2) 賽馬

格物

(1) 窮究事物的道理

格物致知

(2) 糾正人的行為

精粗

亦作“ 精麄 ”。亦作“ 精麤 ”。1.細微和粗大。《禮記·樂記》:“禮樂偩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降興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父子君臣之節。” 鄭玄 註:“精粗,謂萬物大小也。”《莊子·秋水》:“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史記·天官書》:“終始古今,深觀時變,察其精粗,則天官備矣。”

(2).精密和粗疏。《禮記·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 唐 韓愈 《示兒》詩:“來過亦無事,考評道精麤。”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道無精粗,人之所見有精粗。”

(3).精良和粗劣。《管子·地圖》:“人之眾寡,士之精麤,器之功苦盡知之,此乃知形者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不辨人物之精粗,而委以品藻之政。” 宋 俞文豹 《吹劍錄》:“木石精麄,隨宜而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選擇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聖道

(1).聖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 漢 揚雄 《法言·問明》:“甚矣,聖道無益於庸也。”《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始自 秦 世,不師聖道,私以御職,姦以待下。” 唐 韓愈 《請復國子監生徒狀》:“今聖道大明,儒風復振,恐須革正,以贊鴻猷。”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見聖道之全者惟 顏子 。”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時候是 清 朝末年, 孔夫子 已經有了‘ 大成至聖文宣王 ’這一個闊得可怕的頭銜,不消說,正是聖道支配了全國的時代。”

(2).佛教謂出離生死煩惱之道。即“四聖諦”與“八正道”的合稱。《成實論·四無畏品》:“謂修聖道不能盡結,既不盡結,何能離苦?” 唐 道綽 《安樂集》卷上:“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聖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浄土。” 宋 陸游 《自警》詩:“聖道功殊淺,塵緣習未除。”參見“ 八正道 ”。

殊途

見“ 殊塗 ”。

知行

認識與實行。《禮記·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夫婦之不屑,可以能行焉” 漢 鄭玄 註:“言匹夫匹婦愚耳,亦可以其與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極也。”

智慮和德行。《尸子》卷上:“夫蠒,舍而不治則腐蠹……身者,蠒也,舍而不治則知行腐蠹。”《荀子·非相》:“知行淺薄。” 楊倞 註:“言智慮德行至淺薄。”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門庭

(1) 門前的空地;門口和庭院

(2) 指家庭或門第

改換門庭

操戈

(1).執戈。拿起武器。《列子·周穆王》:“操戈逐儒生。” 唐 符載 《愁賦》:“ 伏波 據鞍而骨驚, 定遠 操戈而涕激。” 明 張居正 《乞恩守制疏》:“皇上如不以臣為不肖,外則操戈執鋭,宣力於疆埸,內則荷橐持籌,預議於帷幄。”

(2).引申為交戰。 沉濤 《瑟榭叢談》卷上引 清 徐蘭 《赤陵姐琵琶歌》:“間起侵陵緣互市,終修和好悔操戈。”

(3).喻相互攻擊。 明 尹耕 《秋興》詩:“推轂丈人空肉食,操戈遺孽尚蕭牆。”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左氏》後出,博士囂然, 向 歆 以父子相難, 何 鄭 則弟子操戈,門戶逈分,渺難合併。” 高燮 《索黃濱虹治印先寄以詩》:“乃以空論相操戈,儒林道學遂分科。”

朱陸

宋 代 朱熹 和 陸九淵 的並稱。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理學一》:“ 乾道 、 淳熙 間, 晦庵先生 以義理之學闡於 閩 , 象山先生 以義理之學行於 江西 ,岳峻杓明,珠輝玉鏘。一時學士大夫雷動風從,如在 洙 泗 ,天下並稱之曰‘ 朱 陸 ’。” 晦庵 , 朱熹 的字; 象山 , 陸九淵 的號。

詩詞推薦

覽性理書原文_覽性理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