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青石樑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過青石樑原文

塞山過雨曉猶雲,隱現諸峰濯黛紋。

為喜農功益茂實,何妨旅景自殷勤。

近藩已有聯翩至,一體曾無內外分。

祖訓聰聽仰深意,高談底更事云云。

詩詞問答

問:過青石樑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過青石樑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過青石樑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九

參考注釋

隱現

不清晰地顯現;隱隱約約顯現出來

茂實

(1).茂盛而多實。《管子·五行》:“五穀鄰熟,草木茂實。” 宋 吳可 《藏海詩話》:“四時之序,方春則華麗,夏則茂實,秋冬則收歛。”

(2).豐足。 清 孫嘉淦 《南遊記》:“土田肥美,物產茂實。”

(3).盛美的德業。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俾萬世得激清流,揚微波,蜚英聲,騰茂實。” 南朝 梁簡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別傳表》:“永彰茂實,式表洪徽。” 唐 司空圖 《成均諷》:“訪徽猷於 顯慶 ,酌茂實於 開元 。”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養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2) 熱情周到

殷勤的服務員

(3) 勤奮

殷勤小心

(4) 禮物

日後致殷勤

聯翩

鳥飛翔時的一種姿態。比喻斷續而迅疾

一夜春風,細雨聯翩

一體

(1) 有機的整體

融成一體

(2) 有機地結合或聯結起來的整體

俱為一體。——諸葛亮《出師表》

胡越為一體。——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祖訓

(1).祖先的遺訓。語本《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 孔 傳:“皇,君也。君祖 禹 有訓戒。”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開讀有感》:“廟謨可使歸權倖,祖訓由來重變更。” 蔡東藩 《清史通俗演義》第六三回:“ 順治 後頗謹遵祖訓,傳到 鹹豐 時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訓漸漸忘懷。”

(2).祖父的訓戒。 清 曾國藩 《日記·問學》:“余之不信僧巫,不信地仙,頗能謹遵祖訓父訓,而不能不信藥。”《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到了孫述祖訓,筆之於書,想要垂教萬世。”

聰聽

(1).明於聽取;明於辨察。《書·酒誥》:“聰聽祖考之彝訓,越小大德,小子惟一。” 漢 揚雄 《法言·吾子》:“或問蒼蠅紅紫,曰:‘明視’;問 鄭 衛 之似,曰;‘聰聽。’” 唐 張說 《<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敏識聰聽,探微鏡理。” 章炳麟 《<新方言>序》:“諸州國殊言詰詘者,雖未盡憭,儻得模略,足以聰聽知原,後生不可待也。”

(2).特指君主的聽聞。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六:“而當時主眷之隆,已駸駸以重臣相待。蓋 閩 中作令之政聲,早達聰聽也。”

深意

非常深刻的含意

高談

亦作“ 高譚 ”。1.侃侃而談,大發議論。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接識》:“是故多陳處直,則以為見美,靜聽不言,則以為虛空,抗為高談,則為不遜。” 北周 庾信 《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高譚變白馬,雄辯塞 飛狐 。” 明 許承欽 《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詩:“蟹羹魚炙行日夕,高談話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談‘男女之大防’的,豈非就是他這班‘社會的棟樑’么?”

(2).不切實際的議論。 晉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靈 聽聖言而數驚, 秦孝 聞高談而睡寐。”

(3).高明的談吐;高尚的言談。 南朝 梁 蕭統 《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高談屬時勝,寡聞終自恧。” 宋 秦觀 《送喬希聖》詩:“杖藜對客騁高談,自覺胸襟輩 堯 禹 。”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高譚羣兒驚,健筆小儒怍。”

更事

(1).再生事。 馬王堆 漢 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朱己謂魏王章》:“ 秦 非無事之國也, 韓 亡之後,必將更事。”

(2).常事;交替出現的事。《史記·秦本紀》:“ 晉 旱,來請粟。 丕豹 説 繆公 勿與,因其飢而伐之。 繆公 問 公孫支 , 支 曰:‘飢穰更事耳,不可不與。’”

(3).經歷世事。《漢書·平帝紀》:“及選舉者,其歷職更事有名之士,則以為難保,廢而弗舉,甚謬於赦小過舉賢材之義。” 宋 陸游 《春雨絕句》之六:“更事老翁頑到底,每言宜睡好燒香。”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二:“ 三桂 年老更事多,欲出萬全,不肯棄 滇 、 黔 根本。” 葉聖陶 《四三集·冥世別》:“什麼叫‘有地位有家室有經驗者多不肯冒險一試,學生更事不多,激動較易……為最便於利用之工具’?”

云云

如此,這樣

他來信說讀了不少新書,很有心得云云

鳥具對所得詩句云云。——明· 魏禧《大鐵椎傳》

詩詞推薦

過青石樑原文_過青石樑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