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召伯斗野亭

作者:孫覺 朝代:宋代

題召伯斗野亭原文

淮海無林邱,曠澤千里平。

一渠閒防瀦,物色故不清。

老僧喜穿築,北戶延朱甍。

檐楯斗杓落,簾幃河漢傾。

平湖杳無涯,湛湛春波生。

結纜嗟已晚,不見芙蓉城。

尚想紫芡盤,明珠出新烹。

平生有微尚,一舟聊寄行。

遇勝輒偃蹇,霜須刷澄明。

可待齒牙豁,歸歟謝浮榮。

詩詞問答

問:題召伯斗野亭的作者是誰?答:孫覺
問:題召伯斗野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庚韻

2. 宋秦觀《淮海集》卷三《和孫莘老題召伯斗野亭》附

參考注釋

淮海

指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現在的連雲港市西南)一帶的地區

林邱

見“ 林丘 ”。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物色

(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標準去訪求

乃令以物色訪之。——《後漢書·嚴光傳》

物色人才

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3) 瞅見;看到

免親友物色

(4) 風物;景色

(5) 各種物品

老僧

(1).年老的和尚。 唐 韓愈 《與孟簡尚書書》:“ 潮州 時,有一老僧號 大顛 ,頗聰明,識道理。” 宋 陸游 《夏夜泛舟書所見》詩:“山房猶復畏炎蒸,長掩柴門媿老僧。” 清 鄭燮 《題畫蘭二十一則》之七:“昔游 天目山 ,與老僧坐密室中,聞幽蘭香,不知所出。”

(2).老和尚自稱。《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老僧與檀越又有一段因緣,願投宅上為兒,以報蓋棺之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居士,你但放心,説兇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穿築

謂挖池塘築假山。《梁書·昭明太子統傳》:“ * 山水,於 玄圃 穿築,更立亭館。” 宋 王安石 《招約之職方並示正甫書記》詩:“方坻最可愛,意謂可穿築。” 李壁 箋註:“ 阮孝緒 性沉靜,恆以穿池築山為樂。” 清 吳偉業 《西田招隱》詩:“穿築倦人事,田野得自然。”

北戶

(1).古國名。亦借指南方邊遠地區。《爾雅·釋地》:“ 觚竹 、 北戶 、 西王母 、 日下 ,謂之四荒。” 郭璞 註:“ 觚竹 在北, 北戶 在南。” 邢昺 疏:“ 北戶 者,即 日南郡 是也。 顏師古 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謂北戶以向日者。’” 秦 李斯 《琅玡台刻石》:“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 流沙 ,南盡 北戶 ,東有 東海 ,北過 大夏 。人跡所至,無不臣者。” 唐 郎士元 《送林宗配雷州》詩:“海霧多為瘴,山雷乍作鄰,遙憐 北戶 月,與子獨相親。” 清 姚鼐 《聖駕南巡賦》:“聖孝攸崇,推恩庻類, 北戶 而北, 窮髮 之南,靡弗欣懌。”

(2).向北開的門。 晉 左思 《吳都賦》:“開北戶以向日,齊 南冥 於 幽都 。” 唐 宋之問 《冬宵引贈司馬承禎》詩:“河有冰兮山有雪,北戶墐兮行人絶。” 宋 戴復古 《大熱》詩之四:“西照坐東偏,南薰開北戶。”

朱甍

(1).朱紅色的屋頂。 唐 李白 《明堂賦》:“皓壁晝朗,朱甍晴鮮。”

(2).借指帝王宮室和道院、廟宇等。 宋 陸游 《歸三山入秋益涼欣然有賦》:“碧瓦朱甍無傑屋,烏篷畫楫有新船。道山頂上雖清絶,萬頃煙波始是仙。” 明 何景明 《大梁行》:“萬騎千乘空雲屯,綺構朱甍不復存。” 明 王錂 《春蕪記·瞥見》:“朱甍畫棟繞 祗園 ,看雲外幡風飄亂。” 張懷奇 《頤和園詞》:“朱甍天際集鳳凰, 九成 避暑離宮涼。”

斗杓

(1).即斗柄。《淮南子·天文訓》:“斗杓為小歲。” 高誘 註:“斗,第五至第七為杓。” 宋 王安石 《作翰林時》詩:“欲知四海春多少,先向天邊問斗杓。” 元 元淮 《立春日賞紅梅之作》詩:“昨夜東風轉斗杓,陌頭楊柳雪纔消。”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御製千字詔》:“斗杓所豎,節序以更。”參見“ 斗柄 ”。

(2).比喻為人所敬仰者或眾人的引導者。 清 唐孫華 《顧端文公祠》詩之一:“斗杓當代擅聲華,俎豆江乾歲月遐。” 章炳麟 《<民報>紀念會祝詞》:“自茲以後,惟不懈益厲,為民斗杓,以起征胡之鐃吹,流 大漢 之天聲。” 章炳麟 《訄書·別錄乙》:“ 黃先生 論學,如 大禹 導山水,脈絡分明,吾黨之斗杓也。”

簾幃

猶簾幕。 宋 陳亮 《天仙子·七月十五日壽內》詞:“西風不放入簾幃,饒永晝,沉煙透,半月十朝秋定否?”

河漢

(1) 銀河

(2) 比喻浮誇而不可信的空話,轉指不相信或忽視

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莊子·逍遙遊》

杳無

了無,絕無。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 連貴 ﹞去年曾受對門 胡 家聘……越十餘年,杳無親戚來尋訪,乃以配圉人 劉登 。” 巴金 《滅亡》第八章:“女兒在十八歲時跟人結了婚,但不到半年,她底丈夫拋棄了她,從此音訊杳無。”

湛湛

(1).露濃貌。《詩·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陽不晞。” 毛 傳:“湛湛,露茂盛貌。”《初學記》卷十三引 三國 魏 王肅 《宗廟頌》:“湛湛甘露,濟濟醴泉,或涌於地,或降於天。” 明 何景明 《甘露頌》:“湛湛瀼瀼,既塗既溽。” 清 孫枝蔚 《貧農夏日吟》:“露湛湛兮晨出,月高高兮夜歸。”

(2).深厚貌;濃重貌。《楚辭·九章·哀郢》:“忠湛湛而願進兮,妬被離而鄣之。” 王逸 註:“湛湛,重厚貌。” 唐 韋應物 《善福精舍示諸生》詩:“湛湛嘉樹陰,清露夜景沉。” 宋 劉克莊 《賀新郎·九日》詞:“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

(3).聚集貌。《楚辭·九辯》:“乘精氣之摶摶兮,騖諸神之湛湛。” 朱熹 集註:“湛湛,厚集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下》:“紛湛湛其差錯兮,雜遝膠輵以方馳。” 顏師古 註:“湛湛,積厚之貌。”《晉書·摯虞傳》:“前湛湛而攝進兮,後僸僸而方馳。” 南朝 梁簡文帝 《 * 頌》:“運天宮之法駕,啟天路之威神……湛湛奕奕,轔轔赫赫。”

(4).水深貌。《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 王逸 註:“湛湛,水貌。” 南朝 梁武帝 《逸民》詩之十一:“巖巖山高,湛湛水深。” 清 陳廷敬 《渡江見焦山有作懷林吉人》詩:“只有思君日夜心, 長江 湛湛東流水。”

(5).清明澄澈貌。《藝文類聚》卷八引 晉 庾肅之 《水贊》:“湛湛涵淥,清瀾澄濬。” 南朝 梁 江淹 《清思》詩之三:“秋夜紫蘭生,湛湛明月光。”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楔子:“湛湛青天則俺識,三十六丈零七尺。” 明 無名氏 《華筵趣樂談笑酒令·譏爭坐席》:“詩曰:‘秋波湛湛甚分明,識書識寶識金銀。’” 田漢 《關漢卿》第七場:“若沒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

(6).深切貌。 唐 皇甫湜 《傷獨孤賦》:“涕浪浪以相接兮,痛湛湛而不移。”

春波

(1).春水的波瀾。 南朝 宋 謝靈運 《孝感賦》:“荑柔葉於枯木,起春波於寒川。” 唐 張泌 《春晚謠》:“ 蕭關 夢斷無尋處,萬疊春波起南浦。”

(2).指春水。 唐 杜牧 《送張判官歸兼謁鄂州大夫》詩:“江雨春波闊,園林客夢催。” 宋 王安石 《元珍送緑石硯》詩:“久埋瘴霧看猶濕,一取春波洗更鮮。”《冷廬雜識·瑀華妹》引 清 陸瑀華 《過蠡澤》詩:“橋邊煙影淡無痕,橋外春波緑到門。”

結纜

(1).繫舟,停舟。《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昏揚舲於分 陝 ,曙結纜於 河 陰。” 唐 梁知微 《入朝別張燕公》詩:“鳧舟纔結纜,騶駕已相迎。”

(2).亦作“ 結攬 ”。包攬;收攬。 元 關漢卿 《拜月亭》第三折:“他把世間毒害收拾徹,我將天下憂愁結攬絶。” 元 張國賓 《羅李郎》第一折:“這廝結纜著 章臺 柳,鋪買下 謝家 樓。”《元史·食貨志一》:“權勢之徒,結攬稅石者罪之,仍令倍輸其數。”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芙蓉城

(1).今 四川省 成都市 的別名。 後蜀 孟昶 於宮苑城上遍植木芙蓉,因以得名。簡稱 蓉城 。見 宋 張唐英 《蜀檮杌》卷下。 南唐 李煜 《感懷》詩:“空有當年舊煙月, 芙蓉城 上哭蛾眉。”

(2).古代傳說中的仙境。 宋 歐陽修 《六一詩話》:“ 曼卿 卒後,其故人有見之者雲,恍惚如夢中,言我今為鬼仙也,所主 芙蓉城 。” 宋 蘇軾 《芙蓉城》詩序:“世傳 王迥 字 子高 ,與仙人 周瑤英 游 芙蓉城 。 元豐 元年三月,余始識 子高 ,問之信然,乃作此詩。”

明珠

珍珠,比喻珍愛的人或美好珍貴的事物

掌上明珠

出新

文學藝術上指舊有的事物得到新發展

寫反面人物,如何才能出新,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微尚

微小的志趣、意願。常用作謙詞。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伊余秉微尚,拙訥謝浮名。” 唐 白居易 《聞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詩:“平生有微尚,彼此多幽獨。” 清 陶窳 《冬草》詩:“平生抱微尚,不與眾芳期。”

偃蹇

(1) 高聳

(2) 驕橫;傲慢

懼其偃蹇。——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那些督撫貴人點了點頭,他就得意的了不得,從此就故作偃蹇之態去驕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3) 困頓;窘迫

叔寶道:“小弟當時偃蹇。——《隋唐演義》

(4) 形容委曲婉轉的樣子

澄明

清澈明潔

河水澄明

可待

就會;就要。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二折:“若再不肯,你寫一封假書,只説 白侍郎 已死,他可待肯了。” 明 陳與郊 《文姬入塞》雜劇:“今日裡,可待離龍城,還鳳穴。”

齒牙

(1).牙齒。《漢書·東方朔傳》:“ 朔 對曰:‘臣觀其臿齒牙,樹頰胲,吐脣吻……臣 朔 雖不肖,尚兼此數子者。’”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士》詩:“自從齒牙缺,始慕舌為柔。”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葡卜冰》:“啟竇摘食,齒牙淅淅作聲。”

(2).口頭。《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此特羣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 唐 韓愈 《與鄂州柳中丞書》:“況此小寇,安足置齒牙間?”

(3).稱譽,說好話。 宋 蘇軾 《與王荊公書》之二:“願公少借齒牙,使增重於世。”《水滸傳》第八一回:“萬望恩相不惜齒牙,早晚於天子前題奏,速降招安之典。”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凡詞塲藝苑,苟擅一長,必傾心倒屣,不惜齒牙為游揚。”

浮榮

虛榮。 晉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歲寒無早秀,浮榮甘夙殞。” 唐 顧況 《贈僧》詩之二:“更把浮榮喻生滅,世間無事不虛空。” 宋 范仲淹 《與工部同年書》:“以此不如知足樂道,浮榮豈足道哉。” 明 劉基 《滿江紅·次韻和石末元帥》詞:“過眼浮榮胡蝶夢,縈身薄宦猩猩屐。”

詩詞推薦

題召伯斗野亭原文_題召伯斗野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