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素堂原文
書堂敦素稱,素色正含冰。
設以還淳喻,惟應從儉能。
太平斯日久,黻飾以時增。
心識良言當,行之愧未能。
詩詞問答
問:敦素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敦素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敦素堂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蒸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六
2. 去聲
參考注釋
書堂
(1).學堂。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志銘》:“就經黌舍,略見書當;習武兵欄,偏知劍術。”《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達生 辭了母親,又到書堂中去了。”
(2).書房。 唐 趙嘏 《送權先輩歸覲信安》詩:“小齋松島上,重葉覆書堂。” 宋 陸游 《戲詠閒適》:“暮秋風雨暗江津,不下書堂已過旬。”
敦素
敦厚素雅。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三》:“ 張 嘗與啟札神交,詞多敦素,亦是恬雅人。”
素色
白色。 唐 李白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詩:“素色愁明湖,秋渚晦寒姿。” 唐 方乾 《東山瀑布》詩:“素色噴成三伏雪,餘波流作萬年溪。”
以還
以來
海禁以還
明清以還
三古以還年代。——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應從
對某種建議表示同意或答應
他點頭應從了大家的建議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日久
日子長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以時
(1).按一定的時間。《管子·幼官》:“藪澤以時禁發之。” 尹知章 註:“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獺祭魚,然後修澤梁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史記·孝文本紀》:“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各守其地,以時入貢,民不勞苦,上下驩欣。”
(2).及時,即時。《漢書·匡衡傳》:“ 衡 、 譚 ( 甄譚 )居大臣位,知 顯 ( 石顯 )等專權勢,作威福,為海內患害,不以時白奏行罰,而阿諛曲從,附下罔上,無大臣輔政之義。” 唐 元稹 《招討鎮州制》:“如 王廷湊 遂迷不寤,諸道宜便進軍,以時翦滅。”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義倉》:“ 宋 興, 乾德 之初,天子哀歲不登,而倉吏不以時出與民,於是著發粟之制,使不待詔令。”
心識
(1).心志。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然斯數子,皆以投命之禍,臨不測之機,表露心識,猶以安全;況乎君子無彼人之罪,而有其善乎?”
(2).才智。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答王太尉書》:“孤雖庸薄不及通賢,猶曰生民寧無心識。”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頌》:“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飲,不殊於羽族,取類於毛群,亦何貴於人靈,何用於心識?”
(3).心智。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白馬寺》:“有沙門 寶公 者,不知何處人也,形貌醜陋,心識通達,過去未來,預覩三世。”舊題 宋 蘇軾 《艾子雜說》:“數日,復又聞彼二人相謂曰:‘吾自食肉後,心識明達,觸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窮理。’”
(4).神志。 唐 韓愈 《進撰平淮西碑文表》:“聞命震駭,心識顛倒。非其所任,為愧為恐。經涉旬月,不敢措手。”
(5).意識。 許地山 《綴網勞蛛·換巢鸞鳳》:“ 和鸞 和 祖鳳 雖有主僕底名分,然而在他們底心識里,這種階級的成見早已消滅無餘。”
(6).道家指與實體相對的精神。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學賦》:“輟陰陽於形有,傳變化於心識。”
良言
善意而有益的話。《漢書·路溫舒傳》:“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 * 詞話》第二一回:“我 西門慶 一時昏昧,不聽你之良言,辜負了你的好意。”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五段:“古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做個領導人,說話更該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