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即景原文
風來西北爽,雲去東南遒。
碧天無纖翳,夕陽爓樹頭。
蟬音奏笙亮,花氣蒸香浮。
詎惟賞晚景,所喜宜田疇。
素魄過弦寬,可以泛蘭舟。
詩詞問答
問:晚晴即景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晚晴即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三
參考注釋
西北
方位名,介於西和北之間。特指中國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記》
東南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碧天
青天;藍色的天空。 晉 王羲之 《蘭亭》詩:“仰視碧天際,俯瞰緑水濱。”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蔡少霞》:“碧天虛曠,瑞日瞳矓。” 前蜀 毛文錫 《巫山一段雲》詞:“雨霽 巫山 上,雲輕映碧天。” 清 陳維崧 《滿路花·荷珠》詞:“惆悵迴船,碧天早掛明鏡。” 朱自清 《荷塘月色》:“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纖翳
(1).微小的障蔽。多指浮雲。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司馬太傅 齋中夜坐,於時天月明浄,都無纖翳。” 宋 陸游 《入蜀記》卷六:“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 明 劉基 《梁甫吟》:“誰謂秋月明?蔽之往往由纖翳。”
(2).指事情的障礙。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蔡專使元培代表布 * 文》:“其至少數抱猜忌之見,騰離間之口者,皆將為泰和所同化,而無復纖翳之留。”
夕陽
傍晚的太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
樹頭
樹幹以上的部分。 唐 韓偓 《殘春旅舍》詩:“樹頭蜂抱花鬚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宋 梅堯臣 《和公儀龍圖小桃花》:“三分春色一分休,始見桃花著樹頭。” 宋 楊萬里 《病中感秋》詩:“病中一別祇三秋,況見西風在樹頭。”
音奏
音律節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 杜夔 調律,音奏舒雅; 荀勖 改懸,聲節哀急。”
花氣
花的香氣。 唐 賈至 《對酒麴》之一:“曲水浮花氣,流風散舞衣。” 宋 王安石 《見遠亭》詩:“圃畦花氣合,田徑燒痕斑。” 清 唐孫華 《同年王拙園太史招陪同里諸公飲大定庵花下》詩:“四面屋圍花氣聚,一庭陰合酒樽涼。”
晚景
(1) 傍晚的景色
(2) 晚年;老年的景況
晚景淒涼
田疇
(1).泛指田地。《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 孫希旦 集解引 吳澄 曰:“田疇,謂耕熟而其田有疆界者。” 漢 賈誼 《新書·銅布》:“銅布於下,採銅者棄其田疇,家鑄者損其農事,穀不為則鄰於飢。” 宋 范仲淹 《稼穡惟寶賦》:“田疇播殖之時,豈慙種玉。”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園後為籬柵,有門在正中偏右,園外一片田疇。”
(2).指封地。《韓詩外傳》卷三:“頒其爵列、等級、田疇,以賞羣臣。” 唐 元稹 《陽城驛》詩:“我實 唐 士庶,食 唐 之田疇。”
(3).指農業。《南齊書·州郡志上》:“ 鬱州 在海中,周迴數百里,島出白鹿土,有田疇魚鹽之利。”
(4).田官。《文子·自然》:“昔 堯 之治天下也, 舜 為司徒, 契 為司馬, 禹 為司空, 后稷 為田疇, 奚仲 為工師。”
素魄
月的別稱。亦指月光。 南朝 梁簡文帝 《京洛篇》:“夜輪懸素魄,朝光盪碧空。”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詩之五:“素魄銜夕岸,緑水生曉潯。” 宋 周邦彥 《倒犯·新月》詞:“駐馬望素魄,印遙碧,金樞小。”《水滸傳》第二回:“彩霞照萬里如銀,素魄映千山似水。” 清 姚鼐 《乙卯二月望夜與胡豫生觀月有詠》:“素魄行無極,光霽曠來臨。”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夠
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漢· 賈誼《論積貯疏》
(2) 表示許可
現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壞;還好
她的英文還可以
(4) 很;厲害
這真閒得可以
蘭舟
木蘭木製造的船。這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對船的美稱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晚晴即景原文_晚晴即景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