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蟬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聞蟬原文

萬物憑生各趨時,率因暄寒為早遲。

山莊今日始聞蟬,南北氣候殊若斯。

詎惟氣候殊,聲音亦異其。

北蟬聲雄粗且野,南蟬聲細清以淒。

大抵氣稟分人性,而眾生類鹹隨之。

蒙古遂謂綽爾齊,曲項蘆管和以吹。

有時頗叶韻高低,然而彼此兩不知。

豈非幕天席地中,若人若物同蒙大造同熙怡。

小哉俞琰席上腐談,獨舉昭君笑其渾不似,而又訛為火不思。

詩詞問答

問:聞蟬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聞蟬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一

2. 關外蟬音較內地宏而直蒙古曲謂之綽爾齊綽爾齊者胡笳奏人也以蟬聲相似故名之

參考注釋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趨時

亦作“趍時”。1.謂努力去適應當時的具體形勢、環境與條件。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周書》曰:‘凡彼聖人必趨時。’是故戰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趨時必果,乘機無怯。”《資治通鑑·魏邵陵厲公嘉平五年》:“當今伐之,是其厄會;聖人急於趨時,誠謂今日。” 魯迅 《花邊文學·趨時和復古》:“我這裡所用的是普通所謂‘趨時’中的一部分:‘前驅’的意思。”

(2).抓緊時機;及時。《史記·貨殖列傳》:“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淮南子·原道訓》:“ 禹 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掛而弗顧。非爭其先也,而爭其得時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麻》:“又諺曰:‘五月及澤,父子不相借。’言及澤急也。夏至後者,匪唯淺短,皮亦輕薄。此亦趨時,不可失也。”《金史·侯摯傳》:“臣請盡力規畫,勸喻農民趨時耕種。”

(3).迎合潮流;迎合時尚。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體方貞以居直者,雖誘以封國,猶不違情以趨時焉,安肯躐徑以取容乎?” 唐 白居易 《陳中師除太常少卿制》:“不背俗以矯逸,不趍時以沽名。” 嚴復 《救亡決論》:“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後,以巧宦為宗風,以趨時為秘訣。”

(4).引申指時髦;趕時髦。《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説的 繼之 也笑了道:‘本來作假是此刻最趨時的事。方才我這裡才商量了一起命案的供詞。你想命案供詞還要造假的,何況別樣。’” 孫中山 《五權憲法》:“近來 中國 底學生們,他無論懂不懂,也要講無政府以為趨時,真是好笑。” 洪深 《屬於一個時代的戲劇》:“還有一點,可以無須乎多聲明的,就是《貧民慘劇》與《趙閻王》都是我閱歷人生,觀察人生,受了人生的刺激,直接從人生里滾出來的。不是趨時的作品。(做文字同穿衣裳一樣會求時髦。)”

暄寒

(1).猶寒暄。謂談天氣和飲食起居之類的應酬話。《南史·蔡撙傳》:“自詹事以下鹹來造謁……及其引進,但暄寒而已,此外無復餘言。” 唐 徐凝 《奉和鸚鵡》:“毛羽曾經剪處殘,學人言語道暄寒。”

(2).猶寒暑。亦指年歲。《梁書·王僧孺傳》:“近別之後,將隔暄寒,思子為勞。”《陳書·徐陵傳》:“況吾生離死別,多歷暄寒,孀室嬰兒,何可言念!” 唐 黃滔 《刑部鄭郎中啟》:“遂使一換暄寒,三更揚歷。”

早遲

或早或晚。《老殘遊記》第十六回:“我勸你們早遲總得招認,免得饒上許多刑具的苦楚。”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一:“大 武漢 的保衛戰有時確實烈烈轟轟過一陣,但敵人志在必得,而當局卻志在保全實力,早遲必然要撤守是已經成了定局的。”

山莊

山中的村莊;別墅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氣候

(1) 指一年的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侯。亦泛指時令

氣候今年晚,濃霜始此回。——宋· 陸游《園中書觸目》

(2)

(3) 給定地區的天氣狀況和天氣發展所示的變動著的大氣狀態

一宮之內而氣候不齊。——唐· 杜牧《阿房宮賦》

(4) 一個團體或一個時期流行的傾向或環境條件

政治氣候

(5) 比喻結果或成就

成不了氣候

若斯

如此。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苟可貴其若斯,孰亦有雲而不珍。”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飄颻放志意,千秋長若斯。”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

聲音

(1)

(2) 使人產生聽覺的振動

(3) 一種由物體振動而發生的波造成的聽覺印象

(4) 某些起與人的語言相同作用的工具或表達手段

代表法律的莊嚴的聲音

大抵

大概;大致

稟分

天賦的資質。《宋書·劉穆之傳》:“ 高祖 既不能厝意,又稟分有在。” 宋 葉適 《鞏仲至墓志銘》:“然後知人之稟分高下絶殊,固非切磋誘掖所能增長矣。”

人性

(1) 指在一定的社會制度和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

(2) 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智

不通人性

生類

(1).泛指一切有生命之物。《列子·說符》:“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文選·張衡<東京賦>》:“方其用財取物,常畏生類之殄也。” 薛綜 註:“生類,謂天下萬物之類也。”《宋史·食貨志上一》:“其或昆蟲未蟄,草木猶蕃,輒縱燎原,則傷生類。”

(2).特指動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三生》:“﹝ 劉孝廉 ﹞遂矢志不殘生類,飢吞木實。”

蒙古

蒙古: ①民族名。唐時始見史書記載。初居額爾古納河流域,後逐漸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廣大地區,過著遊牧生活。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國。此後展開大規模軍事活動,先後攻滅西遼、西夏、金、大理、南宋,統一全國,建立元朝,勢力遠及中亞和南俄等地。 ②中亞內陸國。在中國和俄羅斯間。面積15665萬平方千米。人口231萬(1995年)。首都烏蘭巴托。全境為高原。氣候乾旱。草原分布廣,南部為戈壁區。居民主要從事畜牧業。工業以畜產加工最重要。銅鉬礦開採有相當規模。

蘆管

(1).蘆葦的莖。《水滸傳》第五六回:“ 時遷 溜下來,去身邊取個蘆管兒,就窗櫺眼裡只一吹,把那碗燈早吹滅了。”

(2).即蘆笳。 唐 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詩:“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唐 元稹 《遣行》詩之九:“猿聲蘆管調,羌笛竹雞聲。”參見“ 蘆笳 ”。

有時

(1).有時候。表示間或不定。《周禮·考工記·序》:“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 唐 張喬 《滕王閣》詩:“疊浪有時有,閒雲無日無。”《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心裡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卻也有時念及,心上有些遣不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遊樂場帶到另一個遊樂場,有時坐下來看一陣,有時站在那裡停一會。”

(2).謂有如願之時。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 劉雲 《婕妤怨》詩:“秋扇尚有時,妾身永微賤!”

叶韻

亦作“ 叶韻 ”。1. 南北朝 時,學者因按當時語音讀《詩經》,韻多不和,便以為作品中某些字需臨時改讀某音,稱為叶韻。後人並以此套用於其他古代韻文。此風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陳第 始建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的歷史語言觀,認為所謂叶韻的音是古代本音,讀古音就能諧韻,不應隨意改讀。參閱 明 陳第 《毛詩古音考序》。

(2).作韻文時於句末或聯末用韻之稱。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點化故事》:“借君銜以叶韻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五:“夫叶韻乃詞中最要之處。”

見“ 叶韻 ”。

高低

(1) 無論如何

嘴都說破了,老王高低不答應

通訊員卻高低不肯,挾了被子就走。——《百合花》

(2) 終究,到底

高低找到了這本書

這本書高低叫他弄丟了

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祭妹文》

彼此

對稱詞。指你我、雙方,那個和這個

彼此錯雜。——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軍中之將,各有彼此。——《資治通鑑》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豈非

難道不是…?用於反問

豈非咄咄怪事?

幕天席地

把天空當作幕,把大地當作席

大造

(1).大功勞;大恩德。《左傳·成公十三年》:“ 文公 恐懼,綏靜諸侯, 秦 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於西也。”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則幕府無德於 兗 土之民,而有大造於 操 也。”《三國志平話》卷上:“專令 張飛 持書遠見,倘蒙大造,特為解圍。非特 劉備 蒙恩,抑且生靈受惠。”

(2).指天地,大自然。 南朝 宋 謝靈運 《宋武帝誄》:“業盛曩代,惠侔大造,澤及四海,功格八表。” 唐 劉長卿 《重推後卻赴嶺外待進止寄元侍郎》詩:“大造功何薄,長牟氣尚冤。” 明 李東陽 《殿試讀卷東閣次都憲屠公韻》:“文章妙極寰區選,陶冶同歸大造仁。” 清 黃景仁 《大造》詩:“大造視羣生,各如抱中兒。”

熙怡

和樂;喜悅。 漢 蔡邕 《太尉喬玄碑陰》:“凡見公容貌,聞公聲音,莫不熙怡悅懌。”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十:“為此令人多悲悒,君當縱意自熙怡。” 宋 鄭俠 《煙雨樓》詩:“花鑣柳策熙怡里,耘笠漁簑笑語中。” 章炳麟 《俱分進化論》:“犬羊娩乳,熙怡自得。”

小哉

猶下等。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二折:“我雖是窮秀才,他覷人忒小哉。”《水滸傳》第三八回:“‘人情人情,在人情願’,你如何逼取人財?好小哉相!”《水滸傳》第三八回:“賊配軍,安敢如此無禮?顛倒説我小哉!”

席上

(1).筵席之上首。《禮記·燕義》:“諸侯燕禮之義,君立阼階之東南……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

(2).指筵席上。 唐 方乾 《江南聞新曲》詩:“席上新聲花下杯,一聲聲被拍聲催。”《西遊補》第五回:“ 行者 恐怕席上久了,有誤路程,便詳醉欲嘔。”參見“ 席下 ”。

(3).指儒學。《後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貴清靜者,以席上為腐議;束名實者,以柱下為誕辭。” 李賢 註:“清靜,謂道家也;席上,謂儒也。”《南史·隱逸傳下·馬樞》:“束名實則芻芥柱下之言,翫清虛則糠粃席上之説。” 宋 俞琰 有《席上腐談》一書。詳“ 席珍 ”。

腐談

迂腐的言論。 明 楊慎 《聖制尚書二解》:“朕自起兵訖今,未嘗不置步覽,焉可徇儒生腐談。”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然其深達理要者,辨事不過《論衡》,議政不過《昌言》,方人不過《人物誌》,此三家差可以攀晚 周 ,其餘雖嫻雅,悉腐談也。”

獨舉

(1).獨力擎起。《管子·八觀》:“山林雖近,草木雖美,宮室必有度,禁發必有時,是何也?曰:‘大木不可獨伐也,大木不可獨舉也。’”

(2).單獨進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台省·南御史改北》:“﹝南道御史 黃貞所 ﹞先籍 蘇州 ,差巡 下江 。以桑梓不便行事,改北道差……同時 江亨泉 為 吳 之 太倉 人,亦拜南御史,以鄉曲情,於 申 王 兩政府已許之,而難於獨舉;適有 黃 先籍一事,南臺長為 耿楚侗 ,遂並題請改北。”

(3).獨受稱舉。《淮南子·繆稱訓》:“帝王者多矣,而三王獨稱;貧賤者多矣,而 伯夷 獨舉。”

昭君

漢 南郡 秭歸 (今屬 湖北省 )人,名 嬙 ,字 昭君 晉 避 司馬昭 諱,改稱為 明君 ,後人又稱 明妃 。 元帝 宮人。 竟寧 元年, 匈奴 呼韓邪 單于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以結和親,她自請嫁 匈奴 。入 匈奴 後,被稱為 寧胡閼氏 。生一男。 呼韓邪 死,其前閼氏子代立, 成帝 又命她從胡俗,復為後單于的閼氏。生二女。卒葬於 匈奴 。現 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 南有 昭君 墓,世稱青冢。她的故事成為後來詩詞、戲曲、小說、說唱等的流行題材。參閱《漢書·元帝紀》及《匈奴傳》、《後漢書·南匈奴傳》。

渾不似

亦作“ 渾不是 ”。亦作“ 渾撥四 ”。樂器名。四弦,長項,圓鼙。又稱火不思,胡撥思。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樂曲》:“ 達達 樂器,如箏、秦琵琶、胡琴、渾不似之類,所彈之曲,與 漢 人曲調不同。”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渾不似》:“渾不似製如琵琶,直徑無品,有小槽,圓腹如半瓶榼,以皮為面,四絃皮絣同一孤柱。相傳 王昭君 琵琶壞,使胡人重造,造而其形小。 昭君 笑曰:‘渾不似。’遂以名。” 清 洪昇 《長生殿·合圍》:“番姬彈琵琶、渾不是,眾打太平皷板。” 清 俞正燮 《癸己存稿·火不思》:“ 俞玉吾 《席上腐談》云:渾撥四形較琵琶小,胡人改造琵琶, 昭君 笑曰:‘渾不似也。’後譌為渾撥四。案,火不思、渾撥四皆單字還音,非有改造不似義。《長安客話》謂之胡撥思。”

火不思

突厥語qobuz的音譯。一種弦樂器。約 宋 元 時傳入內地。形似琵琶,但頸細,槽有稜角,與琵琶又有不同。《元史·禮樂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頸,無品,有小槽,圓腹如半瓶榼,以皮為面,四絃皮絣,同一孤柱。”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火不思》:“琵琶直頸者, 宋 以來謂之‘火不思’。 俞玉吾 《席上腐談》云:‘渾撥四’形較琵琶小,胡人改造琵琶, 昭君 笑曰:‘渾不似也。’後譌為‘渾撥四’。案‘火不思’、‘渾撥四’皆單字還音,非有改造不似義。《長安客話》謂之‘胡撥思’…… 唐 人猶有直頸琵琶、曲頸琵琶之名, 宋 元 始以直頸者名‘火不思’。”參閱 林謙三 《東亞樂器考·關於火不思(渾不似)》。

詩詞推薦

  • 上之回

    高啟明代〕聖主重行幸,六虬法乾旋。北巡初避暑,東祠已祈年。群官從清塵,粲若星麗天。前揚豹尾竿,左靡魚須旃。瀚海
  • 次韻賓暘齋中獨坐五首

    方回宋代〕慣忍飢窮即聖賢,松心玉質未貞堅。苦無亂己庸何憾,斷不逢人便乞憐。龜鶴算高終老死,星辰位定有推遷。味公
  • 游淨寺遍參五百應真像

    王弘誨明代〕龍巖開淨域,鷲嶺凝香霧。層級凌虛空,危磴郁盤互。象設諸天迥,鐸響萬靈附。奇怪意每殊,變幻理非塑。向背
  • 紀游十首

    劉克莊宋代〕照眼園花發,傷心墓草陳。君謨兩字謚,迂叟九分人。
    聞蟬原文_聞蟬的賞析_古詩文
  • 桂隱紀詠讀易軒

    張鎡宋代〕大易緣何有,難逃此問中。不從橫畫會,爻象總能通。
  •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月

    李賀唐代〕玉壺銀箭稍難傾,釭花夜笑凝幽明。碎霜斜舞上羅幕,燭籠兩行照飛閣。珠帷怨臥不成眠,金鳳刺衣著體寒,長眉
    聞蟬原文_聞蟬的賞析_古詩文
  • 折芳圖

    乾隆清代〕烏雲蘭馥翠未整,阿香燒水簾櫳靜。曉寒初試五銖衣,庭欄小立胭脂冷。笑折芳枝佐玳鈿,露凝粉氣猶鮮鮮。歸來
  • 殢人嬌(李瑩)

    楊無咎宋代〕惱亂東君,滿目千花百卉。偏憐處、愛他穠李。瑩然風骨,占十分春意。休漫說、唐昌觀中玉蕊。妒雪凝霜,凌紅
  • 看月

    王猷定明代〕日見海天低,夜見海風苦。海水浴天時,星辰皆作雨。惟月下海中,百道金光聚。波響月可聽,波來月可取。試問
  • 塞上行

    周朴唐代〕秦築長城在,連雲磧氣侵。風吹邊草急,角絕塞鴻沉。世世征人往,年年戰骨深。遼天望鄉者,回首盡沾襟。
  • 苦熱和袁應祥用韋蘇州喬木生夏涼流雲吐華月

    郭印宋代〕山深隱{上鹿下加}麏,江寒亂鷗鶩。我欲從之游,形骸元土木。
  • 蠅虎六言

    楊萬里宋代〕長有青蠅入夢,初無白額負嵎。傅業義皇網罟,齊名斗谷於菟。
  • 上趙主簿霽宇

    張爚宋代〕辭棘鸞飛遠,重來棹雪舟。政聲清似水,官況冷於秋。譜系王侯貴,文章班馬流。賑民問錢穀,名已在金甌。
  • 冬日即事

    劉宰宋代〕飛廉不解卻豐隆,結就濃陰萬里同。須信碧霄無點滓,曉來紅日自生東。
    聞蟬原文_聞蟬的賞析_古詩文
  • 孤鶩

    李復宋代〕孤鶩何時失舊群,空郊迥立如長人。疾風拂地忽驚顧,欲起不起低昂頻。遼東八月霜氣早,萬里旅飛來南賓。雲間
  • 孝賢皇后陵酹酒

    乾隆清代〕往事一何迅,舂音廿二年。六旬我獨慶,百世汝稱賢。賦荇篇猶憶,種松陰已連。達觀息多戀,行矣命歸鞭。
  • 西橋柳色

    許德溥〔清代〕渠畔龍宮枕大堤,春風夾岸柳梢齊。羊腸白道穿雲出,雁齒紅橋亞水低。沽酒清陰時系馬,招涼短檻幾留題。更添
    聞蟬原文_聞蟬的賞析_古詩文
  • 閒館書懷

    李之世明代〕單居寡灌悰,含悽即空館。瑤琴久絕御,架上殘書亂。愁緒紛無次,據案漫捉管。對影憐影只,約帶減腰半。恍恍
  • 乾隆清代〕本擬今年去歲如,月初不料潦侵諸。急教決口勤修築,更命低田慎恤除。茲幸高原秋穫報,仍稱中稔八分餘。截長
  • 總督畢沅巡撫惠齡奏

    乾隆清代〕湖北 * 民,作亂肆狂狙。因征湖南苗,兵往綠營虛。紛起恣搶劫,勢不可爬梳。督撫率軍旅,速𠞰期靖諸。撫既
聞蟬原文_聞蟬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