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侯若孩還洛中

作者:王琅 朝代:明代

送侯若孩還洛中原文

千山猿叫愴離魂,一水輕帆別古墩。

瀕海幾年隨淚渡,愁懷千古向誰論。

晉文土食終還國,無忌從君舊感恩。

此去落花寒食候,不須惆悵老夷門。

詩詞問答

問:送侯若孩還洛中的作者是誰?答:王琅
問:送侯若孩還洛中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侯若孩還洛中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琅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琅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參考注釋

千山

(1).極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詩:“千山鳥飛絶,萬逕人蹤滅。” 宋 王安石 《古松》詩:“萬壑風生成夜響,千山月照掛秋陰。”

(2).山名。在今 遼寧省 西南部,為 長白山 的支脈。上有 月芽 、 缽盂 、 筆架 等十餘峰。奇峰迭聳,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稱。參閱《嘉慶一統志·奉天府·山川》。

離魂

(1).指遠遊他鄉的旅人。 前蜀 韋莊 《家叔南遊卻歸因獻賀》詩:“旅夢遠依 湘水 闊,離魂空伴 越 禽飛。” 明 劉基 《正月十五夜燈花大開作》詩:“漫沽濁酒餉離魂,豈必忘憂惟樹萱。” 清 納蘭性德 《浣溪沙》詞:“春色已看濃似酒,歸期安得信如潮,離魂入夜倩誰招?”

(2).指遊子的思緒。 宋 柳永 《滿江紅》詞之四:“兩兩棲禽歸去急,對人相併聲相喚。似笑我、獨自向長途,離魂亂。”《花月痕》第八回:“卅年聚散總關情,銷盡離魂是此行!去日苦多來日少,春風淒切子規聲。”

(3).脫離軀體的靈魂。 宋 姜夔 《踏莎行》詞:“別後書辭,別時針錢,離魂暗逐郎行遠。”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然所見者,人耶鬼耶?抑離魂耶?則不可知矣。”

輕帆

亦作“ 輕颿 ”。指小舟,輕舟。 唐 王昌齡 《送竇七》詩:“ 鄂 渚輕帆須早發, 江 邊明月為君留。” 宋 柳永 《過澗歇近》詞:“數幅輕帆旋落,艤棹蒹葭浦。” 清 周亮工 《舟中載馬》詩:“輕颿載駃騠,夾岸草萋萋。” 蔡有守 《清明後一日訒生將赴日本同人祖餞於珠江畫舫即席用子匋韻》:“東鯷煙雨輕帆卸,可是櫻花尚未殘。”

瀕海

處在沿海地帶

愁懷

憂傷的心懷。 宋 張輯 《謁金門·花自落》詞:“睡起愁懷何處著?無風花自落。” 元 關漢卿 《玉鏡台》第一折:“怎能彀可情人消受錦幄鳳凰衾,把愁懷都打撇在玉枕鴛鴦帳。”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二:“江上的暮色更足引動人的愁懷。”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還國

(1).歸藩,回到封地。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序:“至七月與 白馬王 還國,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晉書·荀晞傳》:“伏願陛下寬宥宗臣,聽 越 還國。”

(2).返回本國。《宋書·魯爽傳》:“ 爽秀 得罪 晉 朝,負釁三世,生長絶域,遠身胡虜,兄弟闔門,淪點偽授,殞命不可,還國無因。”《梁書·胡僧祐傳》:“ 中大通 元年, 陳慶之 送 魏 北海王 元顥 入 洛陽 , 僧祐 又得還國。”《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詔下》:“有詔召 成 等至京師,見別殿,賜物良厚,慰遣還國。”

(3).回到都城。 元 白樸 《梧桐雨》第四折:“今日賊平無事,主上還國。”

無忌

(1).不猜忌。《左傳·定公二年》:“ 桐 叛 楚 。 吳子 使 舒鳩氏 誘 楚 人曰:‘以師臨我,我伐 桐 ,為我使之無忌。’” 孔穎達 疏:“為我之畏 楚 形狀,使 楚 人無復防忌於我也。”《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今 諸葛丞相 英才挺出,深覩未萌,受遺託孤,翊贊季興,與眾無忌,録功忘瑕。”

(2).無所忌憚。 晉 左思 《魏都賦》:“樵蘇往而無忌,即鹿縱而匪禁。” 清 孫枝蔚 《邗上酬贈施尚白督學二十韻》:“對酒吾無忌,論文愧見知。” 鄒韜奮 《大刀嚇敵聲中的空軍幻影》:“何以一遇‘對外’,便只有敵人的飛機在天空橫行無忌呢?”

(3).不必避忌;沒有忌諱。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造神麴並酒》:“﹝漬麴法﹞其糠瀋雜用,一切無忌。”如:童言無忌。

感恩

(1)

(2) 感謝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不盡

(3) 餐前或餐後對上帝表示感謝

寒食

(1).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於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 晉 陸翽 《鄴中記》、《後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後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參閱《太平御覽》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書鈔》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鹹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後一月。”

(3).猶冷食。指寒食節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採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於其下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惆悵

傷感;愁悶;失意

羈旅而無友生,惘悵兮而私自憐。——《楚辭·九辯》

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三國演義》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夷門

戰囯時魏囯都城大梁的東門

夷門監者。——《史記.魏公子列傳》

夷門侯生。

行過夷門。

夷門抱關者。

詩詞推薦

送侯若孩還洛中原文_送侯若孩還洛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