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苦竹嶺山行絕頂望四明山四首·其二

作者:汪禮約 朝代:明代

原文

天迥路孱顏,危巒絕可攀。

陰風回大壑,紫氣滿千山。

月彩標孤白,春聲起暮關。

幽奇探不盡,煙樹水潺湲。

詩詞問答

問:《從苦竹嶺山行絕頂望四明山四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汪禮約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汪禮約的名句有哪些?答:汪禮約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刪韻 出處: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迥路

漫長的道路。《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長驅西入 關 ,迥路險且阻。” 晉 陸雲 《登台賦》:“於是迥路逶夷,邃宇玄芒,深堂百室,曾臺千房。”

孱顏

(1).參差不齊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顏。” 顏師古 註:“孱顏,不齊也。” 宋 王安石 《次韻曾子翊赴舒州官見詒之詩》:“一水碧羅裁繚繞,萬峯蒼玉刻孱顏。” 清 錢謙益 《過清流關和尹員外》:“我來弔古 清流關 ,升關四望山孱顏。”

(2).斑駁陸離貌。 宋 司馬光 《和張文裕初寒》之四:“晴空煙澹泊,返照雪孱顏。” 龐樹松 《檗子書來約游》詩:“ 南屏 依舊碧孱顏,先烈祠堂草棘間。”

(3).險峻、高聳貌。 唐 李商隱 《荊山》詩:“壓河連華勢孱顏,鳥沒雲歸一望間。” 明 高啟 《同謝國史游鐘山逢鐵冠先生》詩:“日日城中望 鐘山 ,孤塔縹緲峯孱顏。” 清 錢謙益 《畫士張季輓詞》:“俠骨千年埋傲兀,孤墳三尺起孱顏。” 清 顧炎武 《攝山》詩:“徵君舊宅此山中,山館孱顏往蹟空。”

(4).指高峻的山嶺。 唐 李紳 《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詩:“ 周王 止化惟 荊蠻 , 漢武 鑿遠通孱顏。” 宋 蘇軾 《峽山寺》詩:“天開清遠峽,地轉凝碧灣。我行無遲速,攝衣步孱顏。” 清 王策 《浣溪沙·玉山道中》詞:“野堠斜明遠樹間,幾家邨屋嵌孱顏。”

危巒

險峻的山巒。 明 徐復祚 《投梭記·逆節》:“從來 採石 是危巒,四週遭似壁垣。”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自是危巒曲磴,傾側迤行。”

陰風

(1) 從陰暗處來的一股不正或 * 的風

扇陰風、點鬼火

(2) 寒冷的風

大壑

(1) 大海

大壑之為物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莊子·天地》

(2) 亦說“巨壑”

紫氣

紫色的霞氣,古人以為瑞樣的徵兆

紫氣舒其石。——唐· 李朝威《柳毅傳》

千山

(1).極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詩:“千山鳥飛絶,萬逕人蹤滅。” 宋 王安石 《古松》詩:“萬壑風生成夜響,千山月照掛秋陰。”

(2).山名。在今 遼寧省 西南部,為 長白山 的支脈。上有 月芽 、 缽盂 、 筆架 等十餘峰。奇峰迭聳,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稱。參閱《嘉慶一統志·奉天府·山川》。

月彩

月亮的光澤。亦借指月亮、月影。 南朝 梁 沉約 《齊竟陵王題佛光記》:“日華月彩,炤曜天外。” 唐 丁澤 《上元日夢王母獻白玉環》詩:“似見霜姿白,如看月彩彎。” 唐 杜牧 《奉和僕射相公即事書成四韻》:“ 昭陽殿 下風迴急,承露盤中月彩圓。”

春聲

春天的聲響。如春水流響、春芽坼裂和禽鳥鳴囀等。 唐 元稹 《和樂天早春見寄》:“雨香雲淡覺微和,誰送春聲入棹歌?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東面受風多。” 宋 蘇軾 《春帖子詞·夫人閣二》:“細雨曉風柔,春聲入御溝。” 潘漠華 《牧生和他的笛》:“他又能仿吹鷓鴣布穀的春聲。”

幽奇

(1).指玄妙的哲理。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夫神光靈變,及無量之壽,皆由誠信幽奇,故將生於佛土,親映光明,其壽無量耳。”

(2).幽雅奇妙。 宋 梅堯臣 《寄滁州歐陽永叔》詩:“爛漫寫風土,下上窮幽奇。” 清 姚瑩 《游欖山記》:“是鄉在 香山 治東北七十里,居稠而民富,無幽奇壯勝之觀,而人士彬彬有文采。” 朱自清 《懷魏握青君》:“他輕輕地訴說他生平冒險的故事。說一會,默一會。這是一個幽奇的境界。”

不盡

(1)

不完全

不盡合理

(2)

沒有盡頭;不完

感恩不盡

煙樹

亦作“煙樹”。雲煙繚繞的樹木、叢林。 南朝 宋 鮑照 《從登香爐峰》詩:“青冥搖煙樹,穹跨負天石。” 唐 孟浩然 《閒園懷蘇子》詩:“鳥從煙樹宿,螢傍水軒飛。” 元 周孚先 《蝶戀花》詞:“舟艤津亭何處?曉起瓏璁,回首 * 樹。” 許地山 《綴網勞蛛·換巢鸞鳳》:“我記住遠地煙樹,就系君去處。”

潺湲

水慢慢流動的樣子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詩詞推薦

從苦竹嶺山行絕頂望四明山四首·其二原文_從苦竹嶺山行絕頂望四明山四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