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清音齋原文
欲問清音處,原于山水間。
漫尋聲動靜,試領韻高閒。
絲竹那堪比,畫圖或可攀。
謀宜捐耳目,奇賞破天慳。
詩詞問答
問:題清音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清音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清音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刪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
參考注釋
清音
(1) 清越的聲音;清亮的聲音
山水有清音
(2) 發音時聲帶不振動的音,如國語語音中的 p、t、k、f、s等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尋聲
(1).隨聲;緊接別人的聲音。《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令發之日,下之應也,猶響尋聲耳。”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上嘗問曰:‘此胡腹中何物,其大如是。’ 祿山 尋聲應曰:‘腹中更無他物,惟赤心爾。’”
(2).循著聲音;尋找發聲之處。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魯迅 《吶喊·阿Q正傳》:“ 阿Q 尋聲漸漸的尋到 趙太爺 的內院裡。”
動靜
(1) 指動作或說話發出的聲音
(2) 訊息;情況
牢城營里都沒有動靜。——《水滸傳》
絲竹
(1) 弦樂器和管樂器(簫笛等)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禮記·樂記》
(2) 泛指音樂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 劉禹錫《陋室銘》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猶言兼之;何況。畫圖
圖畫(多用於比喻)
這些詩篇構成了一幅農村生活的多彩的畫圖
耳目
(1) 耳朵與眼睛;耳聞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淺
耳目靈光
(2) 監視人或為別人收集情報者
使者以從事為耳目。——《後漢書·朱浮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