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變文·其七

作者:佚名 朝代:唐代

王昭君變文·其七原文

詩書既許禮緣情,今古相傳莫不情。

漢家雖道生離重,蕃率猶□死葬輕。

單于是日親臨送,部落皆來引仗行。

賭走熊羆千里馬,爭來競逞五軍兵。

牛羊隊隊生埋壙,仕女紛紛聳入坑。

地上築墳猶未了,泉下惟聞叫哭聲。

蕃家法用將為重,漢國如何輒肯行。

若道可汗傾國葬,焉知死者絕妨生。

黃金白玉連車載,寶物明珠盡庫傾。

昔有秦王合國葬,挍料昭君亦未平。

墳高數尺號青冢,還道軍人為立名。

只今葬在黃河北,西南望見受降城。

詩詞問答

問:王昭君變文·其七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王昭君變文·其七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庚韻

參考注釋

詩書

(1) 指《詩經》和《尚書》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泛指一般書籍、詩文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漫捲詩書喜欲狂。——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緣情

(1).抒發感情。 唐 獨孤及 《送開封李少府勉自江南還赴京序》:“緣情者莫近於詩,二三子盍詠歌以為贈?”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後人陋《花間》《草堂》之惡習,而並忘緣情托興之旨歸,豈非操選政者加之厲乎?” 朱自清 《文學的標準與尺度》:“載道或言志的文學以‘儒雅’為標準,緣情與隱逸的文學以‘風流’為標準。”

(2).借指作詩。 唐 杜甫 《偶題》詩:“緣情慰漂蕩,抱疾屢遷移。” 王嗣奭 釋:“‘緣情’用 陸機 語,謂作詩也。”參見“ 緣情體物 ”。

(3).因循人情;順乎人情。 唐 張九齡 《上姚令公書》:“曩之用才,非無知人之鑑,其所以失溺,在緣情之舉。”《舊唐書·文苑傳中·賈曾》:“ 曾 奏議:‘請於南郊方丘,設皇地祇及從祀等坐,則禮惟稽古,義得緣情。’” 宋 范仲淹 《<賦林衡鑑>序》:“緣古人之意者,謂之緣情。”

(4).緣分;情意。 明 沉鯨 《雙珠記·赴婚遇兄》:“涉水登山來路遠,緣情應不淺。”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相傳

(1) 長期以來流傳下來的

相傳這事發生在北方

(2) 遞相傳授

莫不

沒有一個不;無不

聽到這個訊息,全校師生莫不為之失聲痛哭

漢家

即漢朝

漢家山東二百州。—— 唐· 杜甫《兵車行》

為漢家除殘去穢。——《資治通鑑》

生離

猶生別離。生時與親友的難以再見的別離。《楚辭·九辯》:“重無怨而生離兮,中結軫而增傷。” 晉 葛洪 《抱朴子·用刑》:“暴兵百萬,動數十年,天下有生離之哀,家戶懷怨曠之嘆。” 元 馬致遠 《黃粱夢》第一折:“想為人在世,最苦是生離。”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第一場:“她是捨不得和她的兒女生離,所以才那樣悲哀。”

單于

漢時匈奴人對其君主的稱呼。泛指外族首領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唐· 盧綸《塞下曲》

單于使衛律治其事。——《漢書·李廣蘇建傳》

臨送

謂親臨送別。《南史·虞荔傳》:“及喪柩還鄉里,上親出臨送,當時榮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出師旗折》:“ 哥舒翰 守 潼關 ,天子御 勤政樓 臨送。”

部落

由若干血緣相近的氏族組成的集體

以色列的十二個部落

引仗

清 代輿衛使用之杖。《清史稿·禮志五》:“ 雍正 二年,西廡增祀 文襄公 圖海 ,定功臣配饗儀,前期告太廟。屆日陳綵亭,列引仗,奉主至廟西階。”《清會典圖·引仗》:“引仗:削竹,長四尺三寸八分,闊一寸七分,厚二分,髤朱,首加圓木,長九寸二分,闊如之,厚五分,髤黃,繪金雲龍,通高五尺三寸。”

熊羆

(1).熊和羆。皆為猛獸。因以喻勇士或雄師勁旅。《書·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書·康王之誥》:“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勝殘去殺,上馮宗廟之威;禁暴戢姦,下藉熊羆之用。” 元 朱守諒 《秋夜偶成》詩:“暫止熊羆消大暑,秋深雲合殄妖氛。” 黃燮清 《黃天盪懷古》詩:“八千勁旅走熊羆,曾斷 金 人十萬師。”

(2).指生男之兆。語本《詩·小雅·斯乾》:“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三國志·魏志·高柔傳》:“而頃皇子連多夭逝,熊羆之祥,又未感應羣下之心,莫不悒戚。” 唐 李群玉 《哭小女痴兒》詩:“平生未省夢熊羆,稚女如花墜曉枝。” 明 謝讜 《四喜記·大宋畢姻》:“更須夸蘭玉祥開,何必慮熊羆占緩。”

(3).指帝王得賢輔。典出《史記·齊太公世家》:“ 西伯 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 周 西伯 獵,果遇 太公 於 渭 之陽,與語大説……載與俱歸,立為師。” 西伯 ,指 周文王 。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 燕王 買駿骨, 渭老 得熊羆。”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舟檝 商巖 命,熊羆 渭水 占。”

(4).比喻貪殘的人。《楚辭·劉向<九嘆·愍命>》:“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羆羣而逸囿。” 王逸 註:“熊羆,猛獸,以喻貪殘也。”

千里馬

原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現在常用來比喻人才;特指有才華的青少年

千里馬常有。——唐· 韓愈《雜說》

然後有千里馬。

軍兵

兵卒。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二》:“名營以 烏衣 ,蓋軍兵所衣之服,因此得名。”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卻怎生鬧炒炒軍兵列,休把我當攔者!”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十四章:“有軍兵則軍法尤嚴重, * 如草芥焉。”

生埋

活埋。 晉 潘岳 《西征賦》:“ 秦始皇 之為君也,傾天下以厚葬,自開闢而未聞。匠人勞而弗圖,俾生埋以報勤。”《法苑珠林》卷五八:“一臣言,但隨師所語,掘地作深坑而生埋之。” 宋 洪邁 《容齋續筆·秦隋之惡》:“ 始皇 葬於 驪山 ,下錮三泉,多殺宮人,生埋工匠,計以萬數,天下苦其役而反之。”

仕女

(1) 宮女

(2) 以美女為題材的中國畫。也作“士女”

既畫人物、仕女,也畫山水、花鳥

(3) 舊指貴族官僚家庭的婦女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地上

(1).陸地上。《周禮·春官·大司樂》:“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亦指地面上。 唐 李白 《靜夜思》詩:“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魯迅 《吶喊·鴨的喜劇》:“小鴨也誠然可愛,遍身松花黃,放在地上,便蹣跚的走,互相招呼,總是在一處。”

(2).指人間,陽世。《墨子·兼愛下》:“人之生乎地上之無幾何也,譬之猶駟馳而過隙也。”《漢書·周亞夫傳》:“廷尉責問曰:‘君侯欲反何?’ 亞夫 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乎?’吏曰:‘君縱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宋 蘇舜欽 《吳江亭上對月》詩:“不疑身世在地上,祗恐槎去觸鬥牛。”

未了

(1) 沒有了卻、結束

未了的心事

(2) 漫漫,沒有終點

未了的欠債

泉下

(1) 黃泉之下,指人死後所埋葬的地方,也指陰間

泉下物

(2) ;又稱“泉世”,“泉壤”

家法

(1) 家長統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聖賢家法。——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家長責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漢國

漢 朝。亦借指其他漢族王朝。《漢書·翟方進傳》:“天休於安帝室,興我 漢國 。”《後漢書·安帝紀》:“今以侯嗣 孝和皇帝 後。其審君 漢國 ,允執其中。” 唐 荊叔 《題慈恩寺塔》詩:“ 漢國 山河在, 秦 陵草木深。” 唐 張說 《奉和送金城公主》:“戎王子壻寵, 漢國 舅家慈。”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可汗

中國古代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的君長的稱號

傾國

(1).傾覆邦國。《晏子春秋·諫上十》:“此離樹別黨,傾國之道也, 嬰 不敢受命。”《史記·項羽本紀》:“此天下辯士也,所居傾國。” 唐 李商隱 《馬嵬》詩之二:“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 馬嵬 !”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後書懷》:“燕頷封侯空有相,蛾眉傾國自難昏。”

(2).謂耗盡國力。 漢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下》:“故未服之時,勞師遠攻,傾國殫貨,伏屍流血,披堅敗敵如此之難也。”

(3).舉國,全國。極言人多。 唐 杜甫 《留花門》詩:“胡為傾國至,出入暗金闕?”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拾遺》:“方 符堅 傾國而來,朝野大震。”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和尚》:“當是時,傾國瞻仰,男女喘汗屬於道。”

(4).形容女子極其美麗。 唐玄宗 《好時光》詞:“莫倚傾國貌,嫁取箇、有情郎。”《二刻拍案驚奇》卷九:“眼角偷傳傾國貌,心苗曾倩多情種。” 清 唐孫華 《維揚舟中作》詩:“空谷未聞傾國貌,褰帷都作倚門妝。”參見“ 傾國傾城 ”。

(5).指美女。 南朝 梁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詩:“傾城今始見,傾國昔曾聞。” 唐 李白 《清平調詞》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齊賢 註:“傾國指妃子。”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泛湖》:“載去 西施 豈無意,恐留傾國更迷君。”

死者

已死的人

死者與生者

黃金

(1)

(2) 銅

黃金折。——《戰國策·齊策四》

太傅齎黃金。

(3) 金

天作黃金色。——《廣東軍務記》

(4) 金黃色

黃金絡馬頭。——《樂府詩集·陌上桑》

(5) 見“金”

白玉

(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禮記·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楚辭·九歌·湘夫人》:“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晉書·慕容德載記》:“ 障水 得白玉,狀若璽。”《紅樓夢》第四回:“ 賈 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至於青瑤窗里,明月初回;白玉房前,垂楊自見。”

(2).喻指豆腐。 明 李詡 《戒庵老人漫筆·豆腐詩》:“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適吾口,不畏老齒摧。”

連車

(1).車子連線不斷。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今富者連車列騎,驂貳輜軿。” 晉 王嘉 《拾遺記·後漢》:“及國難既夷,收天下遺書於 曾 家,連車繼軌,輸於王府。” 明 湯顯祖 《紫簫記·巧探》:“你要他時,胡瓶瑞錦連車送。”

(2).指多部水車相連合作,分段把水引入高田。 清 顧祿 《清嘉錄·小滿動三車》:“旱則用連車,遞引溪河之水,傳戽入田,謂之踏水車。”

寶物

寶貴的物件

明珠

珍珠,比喻珍愛的人或美好珍貴的事物

掌上明珠

國葬

以國家名義為有特殊功勳或特殊地位的人舉行的葬禮。

昭君

漢 南郡 秭歸 (今屬 湖北省 )人,名 嬙 ,字 昭君 晉 避 司馬昭 諱,改稱為 明君 ,後人又稱 明妃 。 元帝 宮人。 竟寧 元年, 匈奴 呼韓邪 單于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以結和親,她自請嫁 匈奴 。入 匈奴 後,被稱為 寧胡閼氏 。生一男。 呼韓邪 死,其前閼氏子代立, 成帝 又命她從胡俗,復為後單于的閼氏。生二女。卒葬於 匈奴 。現 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 南有 昭君 墓,世稱青冢。她的故事成為後來詩詞、戲曲、小說、說唱等的流行題材。參閱《漢書·元帝紀》及《匈奴傳》、《後漢書·南匈奴傳》。

未平

(1).未必妥當。《三國志·吳志·顧雍傳》“ 顧君 不言,言必有中”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權 曰:‘ 顧公 歡悅,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當重思之。’”

(2).沒有平息。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青冢

亦作“ 青冢 ”。1.指 漢 王昭君 墓。在今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南。傳說當地多白草而此冢獨青,故名。 唐 杜甫 《詠懷古蹟》之三:“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仇兆鰲 註:“《歸州圖經》:邊地多白草, 昭君 塚獨青。”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二折:“怎下的教他環佩影搖青塚月,琵琶聲斷黑江秋。”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出塞》詞:“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塚黃昏路。” 翦伯贊 《內蒙訪古》:“在 大青山 腳下,只有一個古蹟是永遠不會廢棄的,那就是被稱為青冢的 昭君 墓。”

(2).泛指墳墓。 唐 於武陵 《有感》詩:“四海故人盡,九原青冢多。” 阿英 《關於<巴黎茶花女遺事>》:“至今青冢埋香骨,一片山茶濕冷紅。”

(3).借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 唐 賈島 《送於中丞使回紇冊立》詩:“漸通青塚鄉山盡,欲達皇情譯語初。” 南唐 陳陶 《關山月》詩:“青塚曾無尺寸歸,錦書多寄窮荒骨。”

見“ 青塚 ”。

還道

猶歸路。 宋 尹洙 《皇雅·帝制》詩:“既擾我疆,復利吾寶,無若勵兵,襲其還道。”

人為

(1) 人造成

一種人為的裝飾品

(2) 人去乾、做

事在人為

立名

(1).樹立名聲。《史記·伯夷列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實》:“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剛正》:“汝若事君盡忠,立名千載,吾死不恨焉。” 清 龍啟瑞 《宋伯姬論》:“有聞而慕之者,將殘身以立名。”

(2).命名;建立名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蓋羣論立名,始於茲矣。” 章炳麟 《文學說例》:“及其立名借字,則社會已開,必在 虞 夏 以後也。”

只今

如今;現在。 唐 李白 《蘇台覽古》詩:“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吳王 宮裡人。” 宋 陳師道 《春懷示鄰里》詩:“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清 李國宋 《朝天宮感懷》詩:“自昔鼎成龍已去,只今松老鶴還飛。” 郭沫若 《雄師百萬挽狂瀾》詩:“只今雙喜大臨門,‘七一’佳期水庫成。”

黃河

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每年達16億噸,除12億噸入海外,有4億多噸沉積在下遊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為有名的“地上河”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望見

(1).猶謁見。《戰國策·趙策四》:“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

(2).從高處、遠處看到。《左傳·定公三年》:“ 邾子 在門臺,臨廷。閽以缾水沃廷。 邾子 望見之,怒。”《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 趙 軍望見而大笑。” 唐 顧況 《臨海所居》詩之二:“此去 臨溪 不是遙,樓中望見 赤城 標。”《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孟沂 ﹞步行回去,偶然一個去處,望見桃花盛開。”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翻過山頂,望見新郎的家了。”

受降城

城名。 漢 唐 築以接受敵人投降,故名。 漢 故城在今 內蒙古 烏拉特旗 北; 唐 築有三城,中城在 朔州 ,西城在 靈州 ,東城在 勝州 。《史記·匈奴列傳》:“ 漢 使貳師將軍 廣利 西伐 大宛 ,而令因杅將軍 敖 築 受降城 。” 唐 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詩:“ 迴樂峰 前沙似雪, 受降城 外月如霜。”《新唐書·張仁願傳》:“時 默啜 悉兵西擊 突騎施 , 仁願 請乘虛取漠南地,於 河 北築三 受降城 ,絶虜南寇路。” 明 敖英 《塞上曲》:“ 受降城 上月,暮色隱悲笳。”亦省作“ 受降 ”。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曹景宗》:“豈直 受降 可築, 涉安 啟土而已哉!” 宋 黃庭堅 《奉答謝松定與榮子邕論狄元規孫少述詩長韻》:“世方尊兩耳,未敢築 受降 。”

標籤:王昭君

詩詞推薦

王昭君變文·其七原文_王昭君變文·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