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作者:朱鼎 朝代:明代

沁園春原文

潤玉佳人。太真才子。

下鏡成婚。適五胡作釁。

神州陸沈。懷憫北狩。

天馬南奔。奉詔勤王。

絕裾辭母。夫婦萱堂兩處分。

與劉祖同心協力。百戰淨邊塵。

不意王敦叛逆。詭將心腹誘強臣。

俾丹陽出守。聲罪致討。

妻孥陷獄。難屈堅貞。

義感說客。持書寄鏡。

一怒鯨波盡削平。離鸞合。

門迎具慶。天祿永承恩下。

詩詞問答

問:沁園春的作者是誰?答:朱鼎
問:沁園春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玉鏡記 第一出

參考注釋

潤玉

女婿的美稱。 清 李漁 《風箏誤·郊餞》:“承台命,我中心敬領,定搜尋一雙潤玉配清冰。”參見“ 冰清玉潤 ”。

佳人

(1) 貌美的女子

(2) 美好的人,指懷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3) 有才幹的人

真才

亦作“ 真材 ”。真實的才學。亦指有真才實學的人。 宋 秦觀 《王朴論》:“適用而不窮者,天下之真材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那年進場做房考,又暗通關節,賣了舉人,屈了真才。”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二》:“奇士固斷斷乎出賄賂之外,真才亦未必不在人情之中。”

成婚

結婚;兩家結成姻親,也可指訂好結婚日期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五胡

晉武帝 死後, 晉 室內亂,北方少數民族 匈奴族 的 劉淵 及 沮渠氏 赫連氏 , 羯族 石氏 , 鮮卑族 慕容氏 及 禿髮氏 乞伏氏 , 氐族 苻氏 呂氏 , 羌族 姚氏 ,相繼在中原稱帝,史稱“五胡”。《晉書·元帝紀論》:“ 晉氏 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廟隳尊。” 明 劉元卿 《賢奕編·仙釋》:“譬之典午之祚,甘心偏安 江左 ,而中原一片田土,反為五胡占據,豈不悲哉!”

作釁

製造事端。 明 朱鼎 《玉鏡台記·開場》:“適五胡作釁,神州陵沉。”《再生緣》第二七回:“黃冠呀,爾本 鸞山 道士徒,不該作釁起風波。”

神州

(1) 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

神州大地

(2) 指京城

春風楊柳萬子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毛 * 《送瘟神》

陸沈

見“ 陸沉 ”。

北狩

(1).到北方狩獵。《魏書·和跋傳》:“後車駕北狩 豺山 ,收 跋 ,刑之路側。”

(2).借指向北進軍。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驃騎讓太尉贈封第二表》:“將陪雲驂以北狩,扈朝服以濟師,乃為少雪庸誠,微謝天眷耳。”

(3).皇帝被擄到北方去的婉詞。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四:“逮二聖( 宋徽宗 、 欽宗 )北狩, 彭 以無名位,獨得留內庭。”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內官子弟登第》:“又二年而 敬 歿, 英宗 北狩不返, 徐埕 輩議南遷, 于謙 等爭之不能得。”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大戲節戲》:“又譜 宋 政和 間 梁山 諸盜及 宋 金 交兵、 徽 欽 北狩諸事,謂之《忠義璇圖》。”

天馬

(1).駿馬的美稱。《史記·大宛列傳》:“初天子發書《易》,雲‘神馬當從西北來’。得 烏孫 馬好,名曰‘天馬’。及得 大宛 汗血馬,益壯,更名 烏孫 馬曰‘西極’,名 大宛 馬曰‘天馬’雲。”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唐 王維 《送劉司直赴安西》詩:“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 清 黃遵憲 《香港感懷》詩之九:“指北 黃龍 飲,從西天馬來。”

(2).傳說中獸名。《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 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

(3).神馬。《漢書·禮樂志》:“太一況,天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權奇,籋浮雲,晻上馳。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在,龍為友。”《雲笈七籤》卷八四:“忽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寢臥之前。” 明 劉基 《走馬引》:“精誠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馬從天來,揮霍雷電揚風埃。”

(4).星名。屬於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晉書·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

(5).螳螂的別名。《呂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漢 高誘 註:“螳蜋,一曰天馬。”《爾雅翼·釋蟲二》:“螗蜋(螳螂)…… 許叔重 又云:世謂之天馬。蓋驤首奮臂,頸長而身輕,其行如飛,有馬之象。”

南奔

(1).向南奔跑;南逃。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值五馬之南奔,逢三星之東聚。”《隋書·音樂志上》:“於是樂人南奔, 穆皇 羅鐘磬; 苻堅 北敗, 孝武 獲登歌。”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二:“ 三川 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 永嘉 。”《宋史·何灌傳》:“ 靖康 元年正月二日,次 滑州 , 方平 ( 梁方平 )南奔, 灌 亦望風迎潰。”

(2). 南北朝 時期謂郎官轉任治書侍御史者。《南史·謝幾卿傳》:“ 梁 天監 中,自尚書三公郎為治書侍御史。舊郎官轉為此職者,世謂之南奔。”《通典·職官六》:“自 宋 齊 以來,此官不重。自郎官轉持書者,謂之南奔。”按: 陳垣 《史諱舉例》卷五:“‘持’應作‘治’。”

奉詔

(1).接受皇帝的命令。《史記·呂太后本紀》:“王且亦病,不能奉詔。”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 崇文 奉詔,進退規矩。”《玉嬌梨》第十一回:“原來 吳翰林 奉詔還京,擇了吉日起行。”

(2).猶稱旨。 宋 錢愐 《錢氏私志》:“ 敏甫 告 岐公 云:‘近有一 錢少監 子,風骨不羣,文采富贍,恐可奉詔。’”

勤王

(1) 盡力於王事

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晉書·謝安傳》

勤王之事

(2) 臣下發兵救援地位岌岌可危的主子

德祐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宋史·文天祥傳》

火速勤王

絕裾

扯斷衣裳,指去堅決

母崔氏固駐之, 嶠絕裾而去。——《世說新語·尤悔》

夫婦

(1).夫妻。《易·序卦》:“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紗帽圓領,金帶皂靴,先拜了給諫公夫婦;一派細樂,引進洞房。”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陳白露 (按電鈴)你們夫婦兩人感情真好,這一會兒都離不開。”

(2).猶言匹夫匹婦,指平民男女。《管子·宙合》:“分敬而無妒則夫婦和勉矣。” 郭沫若 等集校:“此二句獨言‘夫婦’,蓋謂舉國百姓之男女也。君臣相得,故天下之男女亦和諧而共勉。”《管子·君臣下》:“有道之國發號出令,而夫婦盡歸親於上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 鄭玄 註:“言匹夫匹婦愚耳,亦可以其與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極也。” 唐 劉駕 《唐樂府》序:“獲見明天子以德歸 河 湟 地,臣得與天下夫婦復為太平人。”

萱堂

《詩·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毛 傳:“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 陸德明 釋文:“諼,本又作萱。”謂北堂樹萱,可以令人忘憂。古制,北堂為主婦之居室。後因以“萱堂”指母親的居室,並藉以指母親。 宋 葉夢得 《再任後遣模歸按視石林》詩之二:“白髮萱堂上,孩兒更共懷。” 元 耶律楚材 《祝忘憂居士壽》詩:“玉佩丁東照蘭省,斑衣搖曳悅萱堂。” 清 李漁 《奈何天·誤相》:“怎當他,前有萱堂,後有 紅娘 ;便道是,做 張生 全要風流。”

處分

(1)

(2) 對違反法律或犯錯誤的人按情節輕重處罰

免予處分

(3) 處理;處置

處分適兄意,那得吾自專!——漢樂府《孔雀東南飛》

處分封疆大事

同心協力

為了共同的目的或為取得一致的效果而統一思想、共同努力

敵對的政黨在這個行動上是同心協力的

百戰

多次作戰。《吳子·料敵》:“三軍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擊倍,百戰不怠。”《晉書·索綝傳》:“大小百戰, 綝 手擒賊帥 李羌 。” 唐 羅虬 《比紅兒》詩之六九:“幾拋雲髻恨金墉,淚洗花顏百戰中。” 宋 王安石 《烏江亭》詩:“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迴。”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超勇親王》:“王陣擒賊首二,皆百戰渠魁,賊帥 小策零 墮騎,裸身跨白駝遁。”

邊塵

(1).邊地的塵土。 唐 岑參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馬》詩:“習戰邊塵黑,防秋塞草黃。” 明 馮夢龍 《精忠旗·逆檜南歸》:“雙袖染邊塵,回首關津,受恩深,處假為真。” 清 方文 《偕蔣穆之登金山懷龍友先生》詩:“邊塵一起飛黃葉,岸柳重攀變緑枝。”

(2).代稱邊境戰事。《三國志·魏志·明帝紀》“ 新城 太守 孟達 反,詔驃騎將軍 司馬宣王 討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今者海內清定,萬里一統,三垂無邊塵之警,中夏無狗吠之虞。” 唐 戴叔倫 《送耿十三湋復往遼海》詩:“野迥邊塵息,烽消戍壘空。” 清 陳夢雷 《贈臬憲於公》詩:“從容殲小丑,談笑靜邊塵。”

不意

沒有想到

敵出不意。——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叛逆

(1) 背叛

公然叛逆

(2) 有背叛行為的人

封建禮教的叛逆

心腹

親信的人

丹陽

(1).銅的別稱。 唐 呂巖 《寄白龍洞劉道人》詩:“競向山中尋草藥,伏鉛制汞點丹陽。”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一:“余家有古鏡,背銘云:‘ 漢 有善銅出丹陽,取為鏡,清如明,左龍右虎補之。’不知‘丹陽’何語,問 東坡 ,亦不解。後見《神仙藥名隱訣》云:‘銅亦名丹陽。’”

(2).道教謂煅粉點銅之術。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序丹灶》:“自 三茅君 以 丹陽 歲歉,死者盈道,因取丹頭點銀為金,化鐵為銀,以救飢人,故後人以煅粉點銅者,名其法曰丹陽。”

(3).佛教所謂超脫塵世的境界。 明 李贄 《復丘若泰書》:“丹陽雖上仙,安能棄輪迴,舍因緣,自脫於人世苦海之外耶?” 明 李贄 《復丘若泰書》:“非謂必如何空之而後可至丹陽境界也。”

出守

由京官出為太守。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阮始平》:“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唐 杜甫 《宴忠州使君侄宅》詩:“出守吾家姪,殊方此日歡。” 宋 陳善 《捫虱新話·呂居仁秦少游詩》:“近 王會 出守 吳興 ,其甥 秦伯陽 以詩送之。”《花月痕》第四六回:“ 劍秋 替他張羅出京,説是朝廷因你肯説話,纔叫你一麾出守的。”參見“ 一麾出守 ”。

聲罪致討

宣布對方的罪狀,進行公開譴責

妻孥

妻子和兒女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詩·小雅·常棣》

堅貞

不改變節操

堅貞不屈

說客

(1) 勸說別人接受某種主張的人(今多含貶義)

(2) 替別人遊說的人

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 曹氏作說客耶?——《三國演義》

持書

官名。司理書簿。《後漢書·杜林傳》:“ 隗囂 素聞 林 志節,深相敬待,以為持書平。” 劉攽 《<東漢書>刊誤》:“案文多一‘平’字。蓋舊作‘治書’,讀者以‘平’音‘治’字, 章懷 已改,作‘持’,後人又妄留‘平’字也。” 唐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詩:“執簡寧循枉,持書每去邪。”集注引 孫汝聽 曰:“ 漢 有治書侍御史,後曰持書。《後漢書》 蔡邕 舉高第,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持書亦御史職也。”

鯨波

巨浪

以小舟涉鯨波。——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削平

(1).剷平,清除。 唐 李紳 《禹廟》詩:“削平水土窮滄海,畚鍤東南盡 會稽 。”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一:“生意蓬勃的農場裡,如果點綴著死寂的墳墓,多么不調和啊;所以必須把它削平。”

(2).平定,消滅。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至如 秦帝 按劍,諸侯西馳,削平天下,同文共規。” 宋 李綱 《與鄭少傅書》:“竊恐此賊難以指日削平,矧亦未易制其衝突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位天子﹞在位四十八年,削平了三處寇亂。”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二節:“ 道宗 削平叛亂,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離鸞

比喻與配偶分開的人

離鸞別鳳煙梧中。——李賀《湘妃》

具慶

父母均存

晨安厚卿亦在政府,父日華尚康寧,且具慶焉。——王明清《揮塵前錄》

天祿

(1).天賜的福祿。《書·大禹謨》:“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後常指帝位。《後漢書·桓帝紀贊》:“ 桓 自宗支,越躋天祿。”《周書·宣帝紀》:“帝王之量,未肅而成;天祿之期,不謀已至。” 唐 張說 《鄴都引》:“君不見 魏武 草創爭天祿,羣雄睚眥相馳逐。”

(2).俸祿。《孟子·萬章下》:“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定婚店》:“此人命當食天祿,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 元 湯式 《醉高歌帶繡鞋紅·送大本之任》曲:“老母親賸飡天祿,新夫人穩坐香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朝田畝制度》:“功勳等臣世食天祿,其後來歸從者,每軍每家設一人為伍卒。”

(3).傳說中獸名。 漢 代多以石雕其形以為飾。《後漢書·靈帝紀》:“復修 玉堂殿 ,鑄銅人四,黃鐘四,及天祿、蝦蟆。” 李賢 註:“天祿,獸也……今 鄧州 南陽縣 北有 宗資 碑,旁有兩石獸,鐫其膊一曰天祿,一曰辟邪。據此,即天祿、辟邪並獸名也。 漢 有 天祿閣 ,亦因獸以立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 至和 中, 交趾 獻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鱗,首有一角。考之記傳,與麟不類,當時有謂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鱗……今以予觀之,殆天祿也。”

(4). 漢 代閣名。後亦通稱皇家藏書之所。 唐 楊炯 《渾天賦》:“ 馮唐 入於郎署也,兩君而未識; 揚雄 在於 天祿 也,三代而不遷。” 明 徐渭 《芸閣校書篇》詩:“他年在 天祿 ,羞與俗人同。”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採訪遺方》:“不拘抄本刻本,隨時進呈,以廣 石渠天祿 之儲。”參見“ 天祿閣 ”。

(5).酒的代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之美祿。” 宋 蘇軾 《桂酒頌》序:“ 東坡先生 曰:酒,天祿也。其成壞美惡,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豈非天哉!”

承恩

(1).蒙受恩澤。 唐 岑參 《送張獻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前日承恩 * 殿 ,歸來見者誰不羨。”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一七四:“君王碧洗頒冠玉,養子承恩四子婚。”

(2). 漢 台館名。《漢書·霍光傳》:“築神道,北臨 昭靈 ,南出 承恩 。”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云:“ 昭靈 、 承恩 、皆館名也。”

詩詞推薦

沁園春原文_沁園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