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埠墩原文
洲埠無陸路,四面圍清波。
不知跡貽誰,空傳天關羅。
卻與傘墩近,否則黃城訛。
徒愛結搆佳,往來率一過。
艤舟趁晴明,登閣聊延俄。
梁溪溯遠練,慧山濯翠螺。
忽憶李青蓮,客中此豪喔。
美酒鬱金香,玉碗朱顏酡。
滄桑幾變更,逸韻終不磨。
詩詞問答
問:黃埠墩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黃埠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八
參考注釋
陸路
陸地上的交通道路
四面
東、南、西、北四個方面,泛指周圍
四面受敵
清波
(1).清澈的水流。 漢 嚴忌 《哀時命》:“知貪餌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宋 王安石 《車螯》詩之二:“清波濯其污,白日曬其昏。” 巴金 《復仇集·愛的摧殘》:“ 賽納河 的清波在月光下發亮。”
(2).六朝時歌曲名。 康有為 《<味梨集>序》:“六朝時, 漢 《鐃歌》、《鼓吹》曲既廢,於是《清波》、《白鳩》、《子夜》、《鳥栖》之曲,亦以長短句為章。”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天關
(1).猶天門。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雍樂》:“迴日轡,動天關。” 唐 孟郊 《杏殤》詩之七:“靈鳳不銜訴,誰為叩天關。” 宋 葉適 《贈祈雨妙闍黎》詩:“旁搜潭洞攪龍蟄,鞭雷走電開天關。”
(2).指地勢險要的關隘。 唐 杜甫 《後苦寒行》之一:“蠻夷長老畏苦寒, 崑崙 天關凍應折。”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胡書巢 ……《朝天峽》云:‘側目望天關,閣道更渺茫。’”
(3).指宮廷。 唐 皎然 《覽史》詩:“嘉謀匡帝道,高步游天關。”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九:“天關啟鑰趨朝後,侍史焚香起草初。” 清 唐孫華 《舟雨遣悶》詩之二:“卻笑儒生思獻賦,欲持片紙撼天關。”
(4).星名。稱角星。《晉書·天文志上》:“二十八舍東方角二星為天關,其間天門也,其內天庭也。”
(5).星名。北辰。《文選·揚雄<長楊賦>》:“ 高祖 奉命,順斗極,運天關。” 李善 註:“《天官星占》曰:‘北辰一名天關。’又《星經》曰:‘牽牛神一名天關。’”
(6).星名。稱春三月的斗星。《太公金匱》:“春三月斗星為天關。”
(7).星名。稱冬月的奎星。《太公金匱》:“冬月奎星為天關。”
否則
如果不是這樣,就…
順我,即先刺心;否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清· 方苞《獄中雜記》
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則闔門善俟。——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結搆
見“ 結構 ”。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晴明
明澈,天空明朗
晴明的早晨
延俄
耽擱片時。 明 葉憲祖 《丹桂鈿盒》第二折:“腳步且延俄,難憑我, 溫郎 玉鏡事如何。” 清 蔣士銓 《桂林霜·烈殉》:“一對裙釵,值得些兒個。誰家燕子樓,愛延俄?誰抱箜篌止渡河?”
翠螺
(1).指婦女的髮髻。 宋 周紫芝 《鷓鴣天》詞:“明年身健君休問,且對秋風卷翠螺。”《剪燈餘話·秋夕訪琵琶亭記》:“翠螺青黛,絳仙慵畫眉嫵!”
(2).用以喻山巒的形狀。 清 陳維崧 《繞佛閣·由劍池循石磴上復折而下至小武當有奇石縱橫林立》詞:“曠望 鄧尉 ,支硎翠螺滴。”
(3).一種用翡翠嵌鑲的首飾。 清 黃遵憲 《都踴歌》:“貽我釵鸞兮餽我翠螺,荷荷!”
青蓮
(1).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發青蓮於王宮,驗奇花於陸地。” 胡之驥 註:“ 觀音大士 生於王宮,坐青蓮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呾叉始羅國》:“掬除灑掃,塗香散花,更採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蓮同馥。”
(2).指像青蓮一樣的顏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帶風。”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從容滿月,照耀青蓮。” 倪璠 註:“《維摩經》曰:‘目浄修廣如青蓮。’” 宋 蘇轍 《魏佛狸歌》:“青蓮湛然俛下視,擊鉦卷斾抽行營。”《古尊宿語錄》卷十一:“上堂云:青蓮視瞬已多繁, 迦葉 微微笑自謾。”
(4).佛教以為蓮花清淨無染。故常用以指稱和佛教有關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劉長卿 《戲贈乾越尼子歌》:“亭亭獨立青蓮下,忍草禪枝繞精舍。” 宋 蘇軾 《同王勝之游蔣山》詩:“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自註:“ 荊公 宅已為寺。” 明 高啟 《題黃鶴仙人畫》詩:“緑桂騷人宅,青蓮釋 * 。”(2)指佛經。 唐 劉禹錫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詩:“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妙霓》:“以是口誦青蓮,虔皈摩朅;手裁紫鳳,巧邁因祗。”(3)猶淨土。佛家所謂極樂世界。 唐太宗 《為戰陣處立寺詔》:“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馬青蓮舊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蓮。’”
(5).指 九華山 。 九華山 在 安徽省 青陽縣 南二十里,舊名 九子山 。九峰猶如蓮花削成,故稱 九華山 。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差差玉劍寒鋩利,褭褭青蓮翠葉重。”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清 吳瞻泰 《自題蓮花峰頂試泉圖》詩:“萬仞青蓮上,梯云為試泉。”
(6).見“ 青蓮居士 ”。
客中
謂旅居他鄉或外國。 唐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懷》詩:“我家 襄水 上,遙隔 楚 雲端,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宋 戴復古 《泉南》詩:“客中歸未得,歲事漸相催。” 元 尹廷高 《客中秋社》詩:“社日傷心在客中,悽然涕淚落秋風。故鄉田土荒蕪盡,枉向他州説歲豐。”《紅樓夢》第五七回:“ 寳玉 道:‘也沒什麼要緊,不過我想著 寳姐姐 也是客中,既吃燕窩,又不可間斷,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實。’” 瞿秋白 《赤俄之歸途》:“ 中國 社會呢?客中 中國 書籍沒有,不用說現代的不能研究,就是歷史的都不成。於是決定回國一次。”
美酒
色、香、味俱佳的酒;好酒
美酒佳肴
鬱金香
供觀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闊披針形,有 * ,花色艷麗,花瓣倒卵形,結蒴果。根、花可用作鎮靜劑
玉碗
(1).玉制的碗,亦泛指精美的碗。 唐 李賀 《過華清宮》詩:“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 明 何景明 《皇陵》詩:“玉碗留天地,金堂照寂寥。” 清 周亮工 《青酒苦澀》詩:“廿年常共酒人游,玉碗光承玉露柔。”
(2).堪輿家謂福地。 宋 曾慥 《類說·語林·玉碗金杯》:“ 李衛公 宅在 安邑 桑道茂 ,謂之玉碗; 牟相 宅在 新昌 北街,謂之金盃。”
朱顏
(1).紅潤美好的容顏。《楚辭·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則秀雅,穉朱顏只。” 王夫之 通釋:“穉朱顏者,肌肉滑潤,如嬰穉也。” 南朝 宋 鮑照 《芙蓉賦》:“陋 荊 姬之朱顏,笑 夏 女之光髮。”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詞:“雕欄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顏改。”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評》:“ 元卿 年十八第進士,其叔 正叟 賀之云:‘月中丹桂輸先手,鏡里朱顏正後生。’” 清 劉大櫆 《祭吳文肅公文》:“我初見公,公在內閣,皓髮朱顏,笑言磊磊。”
(2).和悅的臉色。表示親熱信任。《漢書·淮陽王劉欽傳》:“ 博 自以棄捐,不意大王還意反義,結以朱顏,願殺身報德。”
(3).美色;美女。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四:“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 余冠英 註:“朱顏為美色。” 南朝 梁簡文帝 《美女篇》:“朱顏半已醉,微笑隱香屏。”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七折:“欲覓佳姻,須索放還,強羈留,空絮煩,算除非為覓朱顏,算除非為覓朱顏。”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齋中有贈》詩:“翠幙出朱顏,清謳發皓齒。”
(4).指青春年少。 唐 郎士元 《聞蟬寄友人》詩:“朱顏向華髮,定是幾年程。” 宋 曾鞏 《孔教授張法曹以曾論薦特示長箋》詩:“緑髮朱顏兩少年,出倫清譽每相先。” 元 曾瑞卿 《留鞋記》第一折:“[梅香雲]姐姐,你纔一十八歲,慌怎么的![正旦唱]我則怕一去朱顏喚不回,誤了我這佳期。” 清 顧炎武 《薊門送子德歸關中》詩:“與子窮年長作客,子非朱顏我頭白。”
(5).臉紅。形容酒醉的面容。 晉 潘岳 《金谷集作》詩:“玄醴染朱顏,但愬杯行遲。” 宋 司馬光 《和子華招潞公暑飲》:“閒來高韻渾如鶴,醉里朱顏卻變童。”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自古纓冕無醜士,酸寒一洗朱顏酡。”
(6).臉紅。羞赧之色。《北齊書·王晞傳》:“丞相西閤祭酒 盧思道 謂 晞 曰:‘昨被召朱顏,得不以魚鳥致怪。’”
滄桑
“滄海桑田”的縮語
久經滄桑(比喻經歷了許多世事變化)
變更
(1) 改變,更改
變更所有制
(2) 某些方面(如尺寸、大小、進程、安排或傾向)變得不同,但通常實質不變
變更作息時間
逸韻
(1).高逸的風韻。《藝文類聚》卷三六引 晉 庾亮 《翟徵君贊》:“稟逸韻於天陶,含沖氣於特秀。” 宋 陸游 《梅花絕句》:“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 郭沫若 《芍藥及其他·丁東草》:“在深山裡,崖壑幽靜的泉水邊,或許也更有一番逸韻沁人心脾。”
(2).美妙動聽的樂聲、歌聲。《宋書·樂志四》:“逸韻騰天路,頽響結城阿。” 唐 李百藥 《雜曲歌辭·火鳳辭》:“嬌嚬眉際斂,逸韻口中香。”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瑤台小詠中》:“勒馬英姿颯爽,轉喉逸韻蒼涼。”
(3).高超的詩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麗句與深采並流,偶意共逸韻俱發。” 唐 劉禹錫 《樂天寄憶舊遊因作報白君以答》詩:“酒酣襞牋飛逸韻,至今傳在人人口。” 明 高啟 《三賢堂》詩:“逸韻邁羣流,豈將文墨牽。” 清 曹寅 《遊仙詩》之二十:“羨爾居然聳詩骨,洞天逸韻不嫌多。”
不磨
不可磨滅。《後漢書·南匈奴傳論》:“嗚呼,千里之差,興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官場現形記》第一回:“老侄你自己不要看輕,這個重擔,卻在我叔侄兩人身上,將來維持世運,歷劫不磨。”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迷途之鳥》裡面也盡有一些好詩,象這刻石的一首,也可以說是不磨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