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日幸香山靜宜園即事再疊壬子詩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寅重九疊子重陽,雨後因之曉卻涼。

惟切望晴心不懌,那欣應節菊傳香。

地高秋穫幸既碩,候暖林連觀未蒼。

三歲農功一較量,圖來消悶悶難忘。

詩詞問答

問:《重陽日幸香山靜宜園即事再疊壬子詩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九十二

2. 庚戌以八旬正壽七月下旬旋京是以重陽至此登高壬子則因塞外早寒未進木蘭九月朔日旋蹕御園九日來此有復如庚戌度重陽之句去歲又以

參考注釋

重九

即重陽,陰曆九月九日

疊子

碟子。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忠志》:“ 安祿山 恩寵莫比,錫賚無數。其所賜品目有桑落酒……金銀平脫隔餛飩盤、金花獅子瓶、平脫著足曡子。”

重陽

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日。舊時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現又定為老人節。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 * 《採桑子·重陽》

雨後

指穀雨後採制的茶葉。《宋史·食貨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歸州 、 江南 、 荊湖 ,有龍溪、雨前、雨後之類十一等。”

切望

迫切希望

切望一見

不懌

(1).不悅;不歡愉。《史記·五帝本紀》:“﹝ 堯 ﹞召 舜 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 舜 讓於德不懌。” 裴駰 集解:“謂辭讓於德不堪,所以心意不悅懌也。” 唐 元稹 《鶯鶯傳》:“然而君既不懌,無以奉寧。”《明史·錢士升傳》:“帝雖優旨報聞,意殊不懌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寄生》:“初, 鄭子僑 卻聘, 閨秀 頗不懌。”

(2).謂病不愈。《書·顧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 孔 傳:“ 馬 本作不釋。云:不釋,疾不解也。” 宋 岳珂 《桯史·三忠堂記》:“時 周益公 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歲多不懌,稍謝碑版之請,不肯為。”《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太子侍疾無憂色,上不懌,遣太子先還。”

應節

(1).應合節拍。《列子·湯問》:“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又指蝦蟆及諸行蟲燕雀之屬,使舞,應節如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2).適應節令。《後漢書·郎顗傳》:“王者崇寬大,順春令,則靁應節,不則發動於冬,當震反潛。” 三國 魏 曹丕 《讓禪令》:“風雨應節,禎祥觸類而見。”

傳香

(1).佛教語。傳戒。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太子重雲殿受戒》詩:“傳香引上德,列伎進名臣。” 唐 馬戴 《送宗密上人》詩:“一自傳香後,名山願卜鄰。”

(2).佛教語。行香。謂行法事時持香繞行道場。 唐 廣宣 《禁中法會應制》詩:“侍讀霑恩早,傳香駐日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賢愚經》云:‘為蛇施金設齋,令人行香僧手中。’《普達王經》云:‘佛昔為大姓家子,為父供養三寶,父命子傳香。’此雲‘行香僧手中’與‘傳香’,今世國忌日尚行此意。”

高秋

秋高氣爽的時節

高秋夜方靜,神居肅且深。——南朝齊· 謝脁《謝宣城集·奉和隋王殿下》

連觀

互相連線的樓台。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連觀霜縞,周除冰浄。” 唐 元稹 《清都夜境》詩:“夜久連觀靜,斜月何晶熒。”

較量

通過比賽或打仗等方式分出雙方高低上下

較量功夫

悶悶

(1).愚昧、渾噩貌。《老子》:“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唐 韋應物 《善福精舍答韓司錄清都觀會宴見憶》詩:“皦皦仰時彥,悶悶獨為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此翁過去生中乃一村叟,其人淳淳悶悶,無計較心;悠悠忽忽,無得失心。”

(2).鬱悶不樂。 唐 趙璘 《因話錄·羽》:“﹝進士 鄭滂 ﹞一夕忽夢及第,而與 韋周方 同年。當時 韋氏 先期舉人,無 周方 之名者,益悶悶。”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二折:“這兩日氣得我悶悶的眠,害得我懨懨的臥。”《紅樓夢》第三十回:“話説 林黛玉 自與 寶玉 口角後,也覺後悔,但又無去就他之理,因此日夜悶悶,如有所失。”

(1).不作聲,悶聲不響。 魯迅 《徬徨·祝福》:“當臨近祝福的時候,是萬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類的話的……這樣悶悶的吃完了一餐飯。” 茅盾 《子夜》一:“ 張素素 搖頭,不作聲,悶悶地繞著一張梨木的圓桌子走。”

(2).形容聲音沉悶不揚。 張天翼 《兒女們》:“佛堂里篤篤的木魚聲悶悶地響著,聽來仿佛是好幾里路外面發出來的。”

難忘

(1) 無法忘記

難忘的時刻

(2) 永遠留在腦海里

一個具有政治膽識的難忘行動

(3) 值得記憶的

難忘的歲月

詩詞推薦

重陽日幸香山靜宜園即事再疊壬子詩韻原文_重陽日幸香山靜宜園即事再疊壬子詩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