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二老聖之清者處,為圖題句置齋中。
重來撫卷心難恝,便以拈毫意有融。
促就八叉原則慣,閒尋四景本相同。
蠅頭作不資眼鏡,似勝據鞍矍鑠翁。
詩詞問答
問:《久不作蠅頭茲題夷齊廟四景於自寫卷中以限於畫境遂勉為之輒成此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一百
2. 甲戌歲駐此題廟中四景詩並寫屈蟠松圖攜歸戊戌及今巡再疊舊韻俱親書卷中茲以詩字較多限於圖幅因勉作蠅頭細書年逾古棉目力尚能不資眼鏡因示皇子及軍機大臣等並命賡和四景詩元韻題於卷末留弆此處
參考注釋
二老
對父母雙親的尊稱
題句
(1).謂就一事一物或一文一圖寫上一句(或幾句)話以表示自己想法。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訪僧 紅葉寺 ,題句 白雲房 。”
(2).指題寫的字句。 宋 委心子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讖兆門下·遐周阿環》引《青瑣》:“ 李遐周 有道術, 天寶 中作題句以兆 祿山 之亂,曰:‘ 燕 市人皆去, 函關 馬不歸;若逢山下鬼,環上記羅衣。’”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死魂靈百圖>小引》:“移譯序文和每圖的題句的,也是 孟十還 君的勞作;題句大概依照譯本,但有數處不同,現在也不改從一律;最末一圖的題句,不見於第一部中。” 魯迅 《書信集·致孟十還》:“倘有,乞借給我一用,照出後即奉還,如能將圖下的題句譯示,尤感。”
重來
(1).再來;復來。 晉 陶潛 《雜詩》之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宋 秦觀 《望海潮·洛陽懷古》詞:“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事事堪嗟。” 劉大白 《丁寧·春雪》:“讓寒飆卷將凍雨,重來稱霸。”
(2). 漢 樂曲名。《宋書·樂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廟樂……加宗廟食舉《重來》、《上陵》二曲,合八典為上陵食舉。”《宋書·樂志一》:“ 漢 太樂食舉十三曲:一曰《鹿鳴》,二曰《重來》。”
拈毫
見“ 拈毫弄管 ”。
八叉
兩手相拱為叉。 唐 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入試,叉手構思,凡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四:“﹝ 溫庭筠 ﹞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後以“八叉”喻才思敏捷。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 張錫 ﹞天資俊拔,下筆成文,誠八叉七步之才也。” 清 趙翼 《集益齋即事》詩:“公於此已肱三折,我愧才非手八叉。”
原則
言行所依據的準則
四景
四時的景象。代指四時。 前蜀 杜光庭 《遂府相公周天醮詞》:“續其祚祿,增其壽年。五星四景之中,永銷危厄;天府地司之內,別注休禎。” 明 高明 《琵琶記·一門旌獎》:“拜謝皇恩了,歸院宇,一家賀喜。共設華筵會,四景常歡聚。”
相同
彼此無差異
蠅頭
(1).指像蒼蠅頭那樣小的字。 唐 吳融 《倒次元韻》:“魚子封牋短,蠅頭學字真。” 宋 陸游 《讀書》詩之二:“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自註:“時方讀小本《通鑑》。” 明 陸采 《明珠記·拆書》:“書看罷,恨轉深,蠅頭一紙寫細心,指望再同歡。”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張文和之才》:“然其才幹實出於眾,凡其所平章政事及召對諸語,歸家時,燈下蠅頭書於秘冊,不遺一字。”
(2).比喻微小的名利。 宋 周紫芝 《醉落魄》詞:“如今始信從前錯,為個蠅頭,輕負青山約。” 明 張景 《飛丸記·客途感慨》:“為衣食蠅頭,一似吞鉤吞線,那望前程路遠。”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膽智·陳星卿》:“村有寡婦,屋數間,田百餘畝,有子方在抱,姪欺之,陰獻其產於勢家子,得蠅頭遁去。” 太平天囯 楊秀清 蕭朝貴 《奉天討胡檄》:“我 中國 不能犂其窟而鋤其穴, * 其詭謀,受其凌辱,聽其嚇詐;甚至庸惡陋劣,貪圖蠅頭,拜跪於狐羣狗黨之中。”
不資
(1).匱乏。指物資缺乏。《管子·山至數》:“散振不資者,仁義也。”
(2).不可計數。《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嘉祐七年》:“凡人見絲毫之利,至相爭奪;今皇子辭不資之富,已三百餘日不受命,其賢於人遠矣。”
眼鏡
一種用來校正視力(如近視眼)或保護眼睛(如防強光、灰塵、飛迸的火星等)的器物
據鞍
跨著馬鞍。亦借指行軍作戰。《後漢書·馬援傳》:“ 援 自請曰:‘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 援 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周書·儒林傳·樊深》:“朝暮還往,常據鞍讀書,至馬驚墜地,損折支體,終亦不改。” 宋 劉克莊 《軍中樂》詩:“將軍貴重不據鞍,夜夜發兵防隘口。” 清 錢謙益 《貴州布政使司右參政陳府君墓志銘》:“師還之日,磨厓染翰,沾沾自喜,庶幾有據鞍裹革之志焉。” 俞鍔 《醉歌行》:“據鞍矍鑠空餘子,掀髯一飲話滔滔。”
矍鑠翁
(1).《後漢書·馬援傳》:“ 援 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矍鑠,形容老人精神健旺。時 援 年已逾六十。後以“矍鑠翁”為 馬援 的代稱。 唐 許渾 《登蒜山觀發軍》詩:“定繫猖狂虜,何煩 矍鑠翁 !”
(2).借指六十歲以上而精神健旺的老人。 宋 黃庭堅 《子范徼巡諸鄉捕逐群盜幾盡輒作長句勞苦行李》詩:“乃兄本是文章伯,此老真成矍鑠翁。”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迭韻詩》:“盛時進退原容易,林下新添矍鑠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