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肖玄令義寧·其二原文
省闈休訝未成名,曾試為郎應宿明。
文鐸乍喧陶象郡,銅章新綰出羊城。
蘭芽足雨三秋茁,椿樹凌霜萬曆青。
昭代循良終不棄,菟裘池館末須營。
詩詞問答
問:送胡肖玄令義寧·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何其厚
問:送胡肖玄令義寧·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胡肖玄令義寧·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何其厚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其厚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十一部
參考注釋
省闈
(1).宮中;禁中。《後漢書·第五倫傳》:“伏見虎賁中郎將 竇憲 ,椒房之親,典司禁兵,出入省闈,年盛志美,卑謙樂善。” 宋 蘇舜欽 《內園使連州刺史知代州劉公墓誌》:“後以久任省闈,上書願效死邊漠,以報國寵。”
(2).指中央行政官署。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署廨》:“各官職掌,除民事外,內自廠衛,以至各監局,外自省闈,以至驛郵,歲時自宗廟陵寢行幸以至澣洗之事,雖巨細不一等,而縣應固沓如也。”
(3). 唐 宋 時試進士由尚書省禮部主持,故稱。又稱禮闈。 元 以後,稱各行省主持的考試,中式者為舉人。又稱鄉闈。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今蒙文調,將赴省闈。”一本作“選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 景州 高冠瀛 ……篤學能文,小試必第一,而省闈輒北,竟坎壈以終。”
成名
因為某種成就而有了名聲
不足以成名
銅章
古代銅製的官印。 唐 以來稱郡縣長官或指相應的官職。 漢 應劭 《漢官儀》:“千石至三百石銅印。六百石銅章墨綬。” 唐 岑參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詩:“縣花迎墨綬,關柳拂銅章。” 明 宋濂 《處州季君墓銘》:“手麾義旌,從者如水,左捕右攘,朱衣銅章。”
羊城
(1). 廣州 的別名。 唐 高適 《送柴司戶劉判官之嶺外》詩:“海對 羊城 闊,山連 象郡 高。” 陳毅 《廣東》詩:“高閣 羊城 接大荒,騁懷極望鬱蒼蒼。”參見“ 五羊城 ”。
(2). 契丹 設定的進行貿易的處所。《遼史·太祖紀上》:“置羊城於 炭山 之北以通市易。”
蘭芽
蘭的嫩芽。常比喻子弟挺秀。 南朝 梁 劉孝綽 《答何記室》詩:“蘭芽隱陳葉,荻苗抽故叢。” 金 元好問 《德華小女五歲能誦余詩數首以此詩為贈》:“好箇通家女兄弟,海棠紅點紫蘭芽。” 清 全祖望 《慶曆五先生書院記》:“再世蘭芽,陔南弗替。”參見“ 芝蘭玉樹 ”。
三秋
(1) 指秋收、秋耕、秋播
(2) 指秋季的三個月
(3) 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九月
(4) 指三年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李白《江夏行》
凌霜
抵抗霜寒。常用以比喻人品格高潔,堅貞不屈。 南朝 宋 謝惠連 《甘賦》:“嘉寒園之麗木,美獨有此貞芳;質葳蕤而懷風,性耿介而凌霜。” 唐 李白 《鳴雁行》:“客居煙波寄 湘 吳 ,凌霜觸雪毛體枯。” 清 吳定 《示諸生書》:“澗松所以能凌霜者,藏正氣也;美玉所以能犯火者,畜至精也。” 楊朔 《寄亞非作家會議》:“收穫完畢就該翻耕土壤,播種上凌霜傲雪的冬麥了。”
萬曆
明神宗朱翊公元的年號(公元1573—1619年)
萬曆初。——清· 張廷玉《明史》
昭代
政治清明的時代。常用以稱頌本朝或當今時代。 唐 崔塗 《問卜》詩:“不擬逢昭代,悠悠過此生。” 宋 陸游 《朝飢示子聿》詩:“生逢昭代雖虛過,死見先親幸有辭。”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味經齋遺書》:“經制之學,亦昭代名家矣。”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俱往矣!昭代盛世和熙朝在等待我們。”
循良
(1).謂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孫搴等傳論》:“ 房謨 忠勤之操,始終若一。 恭懿 循良之風,可謂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出膺賢守,則郡國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吾每見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終不能活者,不剛也。” 孫中山 《孫文學說·不知亦能行》:“官吏不過為人民之僕,當受人民之監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當任用之;其酷劣者,當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謝上表》:“常以萬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張夫子巡撫山東》詩之一:“循良久數 張京兆 ,副相依然 漢 上公。”
(3).善良。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烏可執一哉?”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舟子頗循良,令其糴米煮飯。”
不棄
不遺棄;不嫌棄。《詩·小雅·伐木序》:“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 * 德歸厚矣。”《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又得遇卿不棄,今日成此良緣,真恩上加恩。” 清 李漁 《蜃中樓·雙訂》:“小生有個朋友,姓 張 名 羽 ……青年未娶,若還令妹不棄,待小生作伐何如?”
菟裘
地名。在今 山東省 泗水縣 。《左傳·隱公十一年》:“ 羽父 請殺 桓公 ,以求大宰。公曰:‘為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使營 菟裘 ,吾將老焉。”後因以稱告老退隱的居處。 宋 陸游 《暮秋遣興》詩:“買屋數間聊作戲,豈知真用作菟裘。” 元 耶律楚材 《過燕京和陳秀玉韻》之四:“自料荒疏成棄物,菟裘歸計乞封留。” 清 唐孫華 《閒居寫懷》詩之九:“諒無 郗嘉賓 ,為我謀菟裘。”
池館
亦作“ 池舘 ”。池苑館舍。 南朝 齊 謝朓 《游後園賦》:“惠氣湛兮帷殿肅,清陰起兮池館涼。” 宋 韓維 《登湖光亭》詩:“雪盡塵消徑露沙,公家池舘似山家。” 清 姚椿 《<喬處士遺集>序》:“侍御有池館在 柘溪 ,去城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