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即事簡陳公望宮諭

作者:王弘誨 朝代:明代

雨過即事簡陳公望宮諭原文

霽雨散炎蒸,端居暢遐想。

薰風時南來,四望回新爽。

鳴蟬集高樹,幽鳥自來往。

輕霞浮瀲灩,遠嶼互蒼莽。

憑軒一以眺,悠然足心賞。

散帙窺遺編,鳴琴發清響。

吏隱稀朝謁,地偏避塵鞅。

無勞談丹丘,即此超世網。

摳衣時出門,苔1一1綠侵階長。

詩詞問答

問:雨過即事簡陳公望宮諭的作者是誰?答:王弘誨
問:雨過即事簡陳公望宮諭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弘誨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弘誨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養韻

參考注釋

霽雨

雨止。 宋 張元乾 《怨王孫》詞:“霽雨天迥,平林煙暝。” 劉白羽 《芳草集·崑崙山的太陽》:“霽雨初晴,西北高原陽光格外燦爛。”

炎蒸

亦作“ 炎烝 ”。1.暑熱熏蒸。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五月炎烝氣,三時刻漏長。” 唐 杜甫 《熱》詩之三:“歘翕炎蒸景,飄颻征戍人。” 宋 柳永 《玉山枕》詞:“當是時, 河朔 飛觴,避炎蒸,想風流堪繼。” 清 吳偉業 《雁門尚書行》:“六月炎蒸驅萬馬,二 崤 風雨斷千山。”

(2).指炎熱地區。 明 吳承恩 《贈馮南淮比部謫茂名》詩:“昨日尚書郎,今日投炎蒸。”

端居

謂平常居處。 唐 孟浩然 《臨洞庭贈張丞相》詩:“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明 雷士俊 《寄王築夫》詩:“寂寞荒村靜,端居念遠朋。”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淄川小聖人》:“先生端居緘默;遇有問難,輒指畫談議,袞袞滔滔,竟晷不倦。”

遐想

超越現實作高遠的想像

薰風

(1).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東陽 《天津八景》詩之四:“層軒南向坐薰風,極目平疇遠近同。” 陳毅 《紀念寧滬解放十周年》詩:“解放 寧 滬 吾道東,大軍整肅勝薰風。”

(2).相傳 舜 唱《南風歌》,有“南風之薰兮”句,見《孔子家語·辯樂》。後因以“薰風”指《南風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有虞 繼作,政阜民暇,‘薰風’詩於元後,‘爛雲’歌於列臣。” 宋 蘇軾 《東陽水樂亭》詩:“鏗然澗谷含宮徵,節奏未伐君獨喜。不須寫入薰風弦,縱有此聲無此耳。”

四望

四顧

四望無人

鳴蟬

寒蟬;秋蟬。《文選·潘岳<河陽縣作>詩》:“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 李善 注引《禮記》:“孟秋,寒蟬鳴。”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遠路鳴蟬秋興發,華堂美酒離憂銷。”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

來往

(1) 來和去

街上來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車輛來往

(3) 聯繫、交往或接觸——用於人

他僅與那些百萬富翁們來往

(4) 左右;上下

總不過二尺來往水

輕霞

淡霞。 南朝 宋 謝瞻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輕霞冠秋日,迅商薄清穹。” 唐 王維 《酬諸公見過》詩:“山鳥羣飛,日隱輕霞。” 明 劉基 《北嶺將軍廟碑》:“輕霞動兮江色赭,神之來兮風振野。”

瀲灩

(1) 形容水盈溢

(2) 形容水波蕩漾

浟湙瀲灩,浮天無岸。——木華《海賦》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湖光瀲灩

蒼莽

無邊無際的樣子

我們簡直不像在浩蕩的長江上,而是在蒼莽的叢林中尋找小徑跋涉前進了

悠然

(1) 安閒、閒適的樣子

悠然自得

(2) 深遠的樣子

(3) 形容韻味未盡

餘韻悠然

(4) 久遠的樣子;遼闊的樣子

年代悠然

足心

(1).滿足之心。亦謂滿足心意。《墨子·親士》:“非無安居也,我無安心也;非無足財也,我無足心也。”《醒世姻緣傳》第一百回:“依隨著他,上廟就去上廟,游山就去游山,耍金魚池,看 韋公寺 ,風魔了個足心足意。” 孫犁 《白洋淀紀事·小勝兒》:“這一頓飯, 小金子 吃的很多,兩碗掛麵四個雞蛋全吃了,還有點不足心的樣子。”

(2).腳底板的中心。《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濟北王 阿母自言足熱而懣,臣 意 告曰:‘熱蹶也。’則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無出血,病旋已。”《後漢書·酷吏傳·黃昌》:“ 昌 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當為二千石。” 明 郎瑛 《七修類稿·義理一·手足心》:“人之足心,湧泉穴,通腎氣,腎屬水,水性靜也,故抓之心畏懼而怕癢也。”

散帙

打開書帙。亦借指讀書。《文選·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凌澗尋我室,散帙問所知。” 劉良 註:“散帙,謂開書帙也。” 唐 王維 《丁寓田家有贈》詩:“開軒御衣服,散帙理章句。” 明 唐時升 《南翔里有八老人為社日相娛樂詩以紀之》:“南村翳翳桑榆日,出共持杯歸散帙。” 清 納蘭性德 《生查子》詞:“散帙坐凝塵,吹氣幽蘭並。”

遺編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舊唐書·章懷太子賢傳》:“往聖遺編,鹹窮壼奧。” 宋 蘇轍 《寄題蒲傳正學士閬中藏書閣》詩:“更把遺編觀得失,君家舊物豈須猜。” 明 黃哲 《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遺編軼正雅,曠代殊徽音。” 清 杜濬 《詠史得謝皋》:“所以 晞髮翁 ,遺編燦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盧照鄰 《樂府雜詩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諸侯;中使驅車,訪遺編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籟集>序》:“頃余有志於先朝文獻,欲勒為一書,所至輒訪求遺編,頗畧具。”

(3).釋卷;放下書籍。 明 袁宏道 《送葉使君還朝序》:“雖紛龐業雜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遺編。”

鳴琴

(1).琴。《韓非子·說林下》:“ 文子 曰:‘吾嘗好音,此人遺我鳴琴;吾好珮,此人遺我玉環。’” 晉 陸機 《擬東城一何高》詩:“閒夜撫鳴琴,惠音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薦琴石》詩:“遠師 騶忌 鼓鳴琴,去和《南風》愜 舜 心。”

(2).彈琴。 唐 高適 《登子賤琴堂賦詩》之一:“ 宓子 昔為政,鳴琴登此臺。” 唐 黃滔 《湘中贈張逸人》詩:“鳴琴坐見燕鴻沒,曳履吟忘野逕賒。”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作邑啟事》:“鳴琴堂上,將貽不治事之譏;投巫水中,必得擅 * 之罪。”

(3).《呂氏春秋·察賢》:“ 宓子賤 治 單父 ,彈鳴琴,身不下堂而 單父 治。”後因用“鳴琴”稱頌地方官簡政清刑,無為而治。 唐 郎士元 《送長沙韋明府》詩:“遙知訟堂里,佳政在鳴琴。” 明 王錂 《尋親記·修築》:“下官 封丘縣 宰是也。才非雉錦,政忝鳴琴。” 清 陳夢雷 《贈臬憲於公》詩:“製錦功偏著,鳴琴政自循。”

清響

(1).清脆的響聲。 漢 王粲 《七哀詩》之二:“流波激清響,猴猿臨岸吟。” 唐 孟浩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詩:“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魯迅 《彷徨·傷逝》:“在久待的焦躁中,一聽到皮鞋的高底尖觸著磚路的清響,是怎樣地使我驟然生動起來呵!”

(2).聲音清脆宏亮。 徐遲 《牡丹》:“她的聲音明亮如山泉,但這方面,她也嚴格地控制著自己,因而連她的細若遊絲的行腔也是清響激越的。”

吏隱

(1).謂不以利祿縈心,雖居官而猶如隱者。 唐 宋之問 《藍田山莊》詩:“宦遊非吏隱,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馬廳記》:“ 江州 左 匡廬 ,右 江 湖 ,土高氣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隱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游虎丘》詩:“我今方吏隱,心在雲水間。”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薌畇公輓聯》:“鱣舍怡情,看三徑香多,省識人如菊淡;鯉庭侍養,悵六年吏隱,遽聞詩詠莪哀。”

(2).山名。一名 窪尊山 。在 浙江省 縉雲縣 。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地上》:“ 吏隱山 ,在 縉雲 ,縣令 李陽冰 退居於此山,創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陽冰 鑿石為窪尊。”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六·處州府》:“ 吏隱山 ,縣治東北,一名 窪尊山 ,以 唐 縣令 李陽冰 名。”

朝謁

(1).謂參見尊者。 漢 劉向 《列女傳·魯之母師》:“大夫美之,言於 穆公 ,賜母尊號曰‘母師’。使朝謁夫人,夫人諸姬皆師之。”《後漢書·法雄傳》:“明年, 伯路 復與 平原 劉文河 等三百餘人稱使者,攻 厭次 城,殺長吏,轉入 高唐 ,燒官寺,出繫囚,渠帥皆稱將軍,共朝謁 伯路 。” 楊尚武 《追匪記》:“這副扛架不知是多少年以前被餓死的人留下的:也許是生意人,也許是往 拉薩 朝謁的 藏 民。”

(2).入朝覲見。《後漢書·東夷傳·三韓》:“ 光武 封 蘇馬諟 為 漢廉斯邑君 ,使屬 樂浪郡 ,四時朝謁。”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趙參政 自 延安 還,因事被劾於尚書省,久不許見。時公( 武惠 )已復密使,三抗疏力雪之,方許朝謁,士論嘆伏。”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列朝二·工匠見知》:“按 奉天 等三殿並 奉天門 災,在 嘉靖 三十六年四月。時上迫欲先成門工,以便朝謁。”

避塵

(1).《晉書·王導傳》:“時 亮 ﹝ 庾亮 ﹞雖居外鎮,而執朝廷之權,既據上流,擁強兵,趣向者多歸之。 導 內不能平,常遇西風塵起,舉扇自蔽,徐曰:‘ 元規 塵污人。’”後以“避塵”指代其事。 明 夏完淳 《大哀賦》:“但知 安石 ( 謝安 )之賭墅,何止 元規 ( 庾亮 )之避塵。”

(2).避開塵俗。 明 袁宏道 《偶成》詩:“佛大剛盈尺,山高也避塵。”

無勞

(1).不要勞累;不用勞煩。《莊子·在宥》:“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儀禮·聘禮》“辯復命如聘” 漢 鄭玄 註:“自陳幣至於上介,以公賜告無勞。” 賈公彥 疏:“無勞者,勞主君出命,今君薨,不可代君出命,故知無勞也。”

(2).猶無須,不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故 河 不出圖, 夫子 有嘆,如或可造,無勞喟然。”《北史·賀若弼傳》:“ 叔寳 惶懼流汗,股慄再拜。 弼 謂曰:‘……無勞恐懼。’” 唐 杜甫 《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詩:“預傳籍籍新京尹,青史無勞數 趙 張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歐報對於中國革命之輿論》:“此其中利害, 中國 人宜自審度,無勞外人代計。”

(3).沒有勞績。《戰國策·趙策四》:“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

丹丘

亦作“ 丹邱 ”。傳說中神仙所居之地。《楚辭·遠遊》:“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舊鄉。” 王逸 註:“ 丹丘 晝夜常明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汳水》:“於是好道之儔自遠方集,或絃琴以歌 太一 ,或覃思以歷 丹丘 。” 唐 韓翃 《同題仙遊觀》詩:“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 丹丘 。” 宋 林景熙 《宿台州城外》詩:“荒驛 丹邱 路,秋高酒易醒。” 清 吳偉業 《海市四首次張石平觀察韻》之三:“卻笑 燕 齊 迂怪士,祇知 碣石 有 丹邱 。”

即此

就此;只此。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五:“庶幾遺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 李漁 《奈何天·師捷》:“好一個山名。鳳為百鳥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超世

(1).謂傑出不凡、異乎尋常。《後漢書·馮衍傳上》:“顯忠貞之節,立超世之功。” 宋 蘇軾 《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明 張居正 《答奉常陸五台論治體用剛書》:“以丈素有超世之識,知僕所以肩鉅承艱之心,為能疏附後先,以共濟艱危也。”

(2).猶出世,出塵。 宋 曾鞏 《<李白詩集>後序》:“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 明 高啟 《春日懷十友·呂道士敏》詩:“晨策思頻往,聆君超世言。”

摳衣

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趨時的動作,表示恭敬。《管子·弟子職》:“已食者作,摳衣而降,旋而鄉席,各徹其餽,如於賓客。”《禮記·曲禮上》:“毋踐屨,毋踖席,摳衣趨隅,必慎唯諾。” 唐 李邕 《大照禪師塔銘》:“負笈 梁 許 ,摳衣 班 馬 。” 宋 王安石 《奉酬永叔見贈》詩:“摳衣最出諸生後,倒屣嘗傾廣座中。”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五:“其摳衣入室之徒皆足以掌贊善而秉方冊, 及 ( 獨孤及 )之為文可徵矣。”

出門

(1) 離家外出或遠行

(2) 〈方〉∶出嫁

詩詞推薦

雨過即事簡陳公望宮諭原文_雨過即事簡陳公望宮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