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朔日躬祭奉先殿禮成述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年節雖恆叩後殿,未曾前殿祭斯陳。

況經升祔四時閱,應似秋嘗昨典循。

恭代親藩詣太室,必躬家廟舉精禋。

禮因義起施殊處,祇覺悲傷勝敬寅。

詩詞問答

問:《七月朔日躬祭奉先殿禮成述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二

2. 海於元旦及必躬皇祖誕忌辰詣後皇考香瞻聖殿拈禮

參考注釋

後殿

(1).宮中後面的殿宇。《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時 新平主 家御者失火,延及北閣後殿。” 宋 趙昇 《朝野類要·班朝》:“常朝值雨,則改御後殿。”

(2).行軍時居於尾部者。《後漢書·輿服志上》:“武剛車者,為先驅。又為屬車輕車,為後殿焉。”《舊唐書·昭宗紀上》:“且戰且行,出 通化門 ,由 七盤 路之 商州 ,又令義兒 張綰 為後殿。”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三章第一節:“ 李嗣源 率軍向 開封 ,使 石敬瑭 為 先鋒 , 李從珂 為後殿,進入 開封城 。”

(3).指後盾。 趙樹理 《三里灣·非他不行》:“ 登高 見戰不勝他,退也退不出來,正在為難, 玉梅 恰巧給他作了後殿。”

(4).最後,末端。 唐 王勃 《山亭興序》:“下官以詞峰直上,振筆札而前驅,高明以翰苑橫開,列文章於後殿。”

未曾

不曾

臣未曾聞也。——《戰國策·魏策》

這樣的豐收年,我活了八十歲也未曾見過

前殿

正殿。《史記·秦始皇本紀》:“乃營作朝宮 渭 南 上林苑 中。先作前殿 阿房 。”《文選·揚雄<甘泉賦>》:“前殿崔巍兮, 和氏 靈瓏。” 李善 註:“前殿,正殿也。諸宮皆有之。《漢書》曰:‘ 未央宮 立前殿。’” 唐 王維 《扶南曲歌詞》之四:“拂曙朝前殿,玉墀多珮聲。” 趙殿成 箋註:“ 漢 時 長樂 、 未央 、 建章 、 甘泉 諸宮皆有前殿,即正殿也。《玉海》:‘ 周 曰路寢, 漢 曰前殿。’”

升祔

升入祖廟附祭於先祖。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四:“伏請升祔太廟,以時配享。” 清 惲敬 《贈光祿大夫陳公神道碑銘》:“今皇帝 嘉慶 四年, 高宗 升祔禮成,覃恩海內。”《清史稿·宣宗紀一》:“戊寅, 仁宗睿皇帝 、 孝淑睿皇后 升袝太廟。己卯,以升祔禮成,頒詔天下,覃恩有差。”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秋嘗

古代天子與諸侯於秋季舉行的宗廟之祭。《周禮·春官·司尊彝》:“秋嘗冬烝,祼用斝彝黃彝。”按,《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

親藩

指帝王宗室親屬被分封者。 梁啓超 《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酋長之強有力者,則能服屬諸酋,或自封親藩,以參伍諸酋。”

太室

亦作“ 大室 ”。1.太廟中央之室,亦指太廟。《書·洛誥》:“王入太室祼。” 孔 傳:“太室,清廟。” 孔穎達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為清廟。廟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壞。” 杜預 註:“大廟之室。”

(2).山名。即 嵩山 。在今 河南省 登封縣 北。《左傳·昭公四年》:“ 四岳 、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是不一姓。” 陸德明 釋文:“大室即中嶽 嵩高山 也,在 豫州 。”《史記·楚世家》:“ 幽王 為 太室 之盟。” 裴駰 集解引 杜預 曰:“ 太室 , 中嶽 也。”

家廟

見“家祠”

悲傷

哀痛憂傷

悲傷的思緒

令人悲傷的訊息

詩詞推薦

七月朔日躬祭奉先殿禮成述事原文_七月朔日躬祭奉先殿禮成述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