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詩二十首·其五·擬西北有高樓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高樓一何迥,西北來天風。

綺疏張四面,雲甍飛三重。

其上何所置,笙歌羅綺叢。

中有窈窕人,含悲獨無悰。

毋乃賣餅妻,離弦感曲衷。

一彈懷菤葹,三嘆置絲桐。

仰望層雲間,愧彼雙飛鴻。

詩詞問答

問:《擬古詩二十首·其五·擬西北有高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五

參考注釋

高樓

高層的住宅大樓或辦公大樓

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樂府詩集·陌上桑》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婦啼一何苦。

西北

方位名,介於西和北之間。特指中國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記》

天風

風。風行天空,故稱。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春》:“好趁天風,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時古調》九:“天風吹,海浪流。滿懷悲憤事,聊以寄箜篌。”

綺疏

亦作“ 綺疎 ”。指雕刻成空心花紋的窗戶。《後漢書·梁冀傳》:“窻牖皆有綺疎青瑣,圖以雲氣仙靈。” 李賢 註:“綺疎謂鏤為綺文。”《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彤雲斐亹以翼櫺,皦日炯晃於綺疏。” 李善 註:“ 薛綜 《西京賦》注曰:‘疎,刻穿之也。’刻為綺文,謂之綺疏也。” 五代 張泌 《南歌子》詞:“綺疎飄雪北風狂。” 清 趙翼 《題嶺南物產圖六十二韻》:“紅蕉宜綺疏,幽蘭稱空谷。”

四面

東、南、西、北四個方面,泛指周圍

四面受敵

雲甍

高聳入雲的屋脊。借指高大的房屋。 南朝 齊 謝朓 《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詩之七:“雕梁虹拖,雲甍鳥跂。” 明 王世貞 《謝生歌七夕送脫屣老人謝榛》:“帝都雲甍接九衢,委巷獨滿羣公車。”

三重

(1).三種隆重的禮儀。指祭祀儀式中獻用祼、聲用升歌、舞用《武宿夜》。《禮記·祭統》:“夫祭有三重焉:獻之屬莫重於祼,聲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 周 道也。”

(2).三種隆重的禮儀。指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禮。《禮記·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 鄭玄 註:“三重,三王之禮。” 孔穎達 疏:“謂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禮,其事尊重,若能行之,寡少於過矣。”

三層。《禮記·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何所

何處。《史記·孝武本紀》:“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處處。”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聽我語:我所思兮在何所?”

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樂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樂歌舞熱鬧非凡)

羅綺

(1).羅和綺。多借指絲綢衣裳。 漢 張衡 《西京賦》:“始徐進而羸形,似不任乎羅綺。”

(2).指衣著華貴的女子。 唐 李白 《清平樂》詞:“女伴莫話孤眠,六宮羅綺三千。” 宋 柳永 《迎新春》詞:“徧九陌羅綺,香風微度。” 清 李漁 《玉搔頭·弄兵》:“看羅綺千行,列成屏架。”

(3).喻繁華。 明 夏完淳 《楊柳怨和錢大揖石》:“到今羅綺古 揚州 ,不辨 秦 灰十二樓。” 黃小配 《<廿載繁華夢>序二》:“最憐羅綺地,回首已荒煙。”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窈窕

(1) 文靜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詩·周南·關雎》

窈窕世無雙。——《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艷城郭。

入則亂髮壞形,出則窈窕作態。——後漢書·曹世叔妻傳》

(2) 幽深的

窈窕以尋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含悲

懷著悲哀的感情

含悲忍淚

獨無

猶言難道沒有。《漢書·王莽傳中》:“是時爭為符命封侯,其不為者相戲曰:‘獨無天帝除書乎?’” 清 趙青藜 《讀左管窺·晏嬰論》:“況 嬰 系本公族,世為列卿,獨無社稷責哉?”

毋乃

(1).莫非;豈非。《禮記·檀弓下》:“君反其國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漢書·董仲舒傳》:“今廢先王德教之官,而獨任執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與?” 清 袁枚 《新齊諧·百四十村》:“ 周叟 頗喜飲,今不來賣薪,又不來稱祝,毋乃病乎?”

(2).猶無奈。 宋 趙時庚 《金漳蘭譜·品蘭高下》:“雖有不韙之謂,毋乃地邇而氣殊,葉萎而花蠹,或不能得培植之三昧者耶?” 清 姜埰 《秋懷》詩:“君子守故轍,毋乃見者嗤。”

賣餅

(1).出賣餅食。舊時以為賤業。《漢書·王莽傳中》:“ 王盛 者,賣餅。 莽 按符命求得此姓名十餘人,兩人容貌應卜相,徑從布衣登用,以視神焉。” 宋 陸游 《寓懷》詩:“我豈賣餅兒,自衒三家市。” 清 陳維崧 《金菊對芙蓉·舟行遇大風仍用前韻》詞:“十載萍梗飄流,只賃廡 皋橋 ,賣餅 安丘 。”

(2).指 晉 束晳 的《餅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 潘岳 ‘醜婦’之屬, 束晳 ‘賣餅’之類,尤而效之,蓋以百數。”

(3).見“ 賣餅家 ”。

離弦

(1).離別時所奏樂曲。 唐 錢起 《送宋徵君讓官還山》詩:“紫霞開別酒,黃鶴舞離弦。” 唐 盧綸 《送趙真長歸夏縣舊山依陽徵君讀書》詩:“臨杯忽泫然,非是惡離弦。”

(2).箭離弓弦。比喻迅速。如:發令槍一響,健兒們如離弦之箭,疾馳而去。

曲衷

內中的情由

細表曲衷

菤葹

草名。即卷施。相傳此草拔心不死。 南朝 梁 王僧孺 《贈顧倉曹》詩:“臂如菤葹草,心謝葉空存。”參見“ 卷施 ”。

三嘆

亦作“ 三嘆 ”。多次感嘆,形容慨嘆之深。《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間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別行送劉判官》詩:“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嘆聚散臨重陽。”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讀其史傳及《正氣歌》,未嘗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謂三人隨著歌唱者發出讚嘆之聲,予以應和。《文選·陸機<文賦>》:“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 李善 註:“唱,發歌句者;三嘆,三人從而嘆之。”

絲桐

(1).指琴。古人削桐為琴,練絲為弦,故稱。《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若夫治國家而弭人民,又何為乎絲桐之間?” 漢 王粲 《七哀詩》:“絲桐感人情,為我發悲音。” 唐 高適 《陪竇侍御靈雲南亭宴詩》:“絲桐徐奏,林木更爽。” 明 高濂 《玉簪記·琴挑》:“夜色新涼,故爾操弄絲桐,少寄岑寂。”

(2).指樂曲。 宋 賀鑄 《羅敷歌》詞之四:“自憐 楚 客悲秋思,難寫絲桐,目斷書鴻,平淡江山落照中。”

仰望

(1) 抬頭向上看

(2) 敬仰而有所期望

層雲

一種雲形,其特點是水平伸展範圍較大並且比層積雲或卷層雲的高度較低

雙飛

(1).成對飛翔。 三國 魏 曹丕 《清河作》詩:“願為晨風鳥,雙飛翔北林。” 唐 李白 《雙燕離》詩:“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

(2).常比喻夫妻情篤。《晉書·后妃傳上·左貴嬪》:“惟帝與後,契闊在昔。比翼白屋,雙飛紫閣。”《花月痕》第四四回:“比翼雙飛,頻伽並命;生既堪憐,死尤可敬。”

詩詞推薦

擬古詩二十首·其五·擬西北有高樓原文_擬古詩二十首·其五·擬西北有高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