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公約惠墨竹圖原文
幽人漬墨寫成竹,變化琅玕作玄玉。
公約贈我兩大軸,不比丹青凡草木。
六月都城苦炎燠,車馬紛紛正馳逐。
曲台官冷晝掩關,淨掃虛堂展霜幅。
簾間忽有微風來,不動纖枝清滿屋。
憶得扁舟載雪時,曾寄會稽江上宿。
詩詞問答
問:謝公約惠墨竹圖的作者是誰?答:楊傑
問:謝公約惠墨竹圖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楊傑的名句有哪些?答:楊傑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2. 小集本作噴
參考注釋
幽人
(1).幽隱之人;隱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孔穎達 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後漢書·逸民傳序》:“ 光武 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
(2).指幽居之士。 宋 蘇軾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
漬墨
(1).墨跡,字跡。 唐 李遠 《題橋賦》:“想夫危梁蘚剝,漬墨蟲穿,長含氣象,久滯風煙,幾遭凡目之見嗤。”
(2).積聚墨汁。 唐 張少博 《石硯賦》:“既垂文以呈象,亦澄瀾而漬墨。”
成竹
見“ 成竹在胸 ”。
變化
事物產生新的狀況
初漸謂之變,變時新舊兩體俱有;變盡舊體而有新體,謂之化。——《禮記·中庸》疏
一爭一擇,而變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則天道變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贈我金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漢· 張衡《四愁詩》
(2) 傳說和神話中的仙樹,其實似珠;比喻珍貴、美好之物
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玕樹。——《山海經》
(3) 翠竹的美稱
剖劈青琅玕,家家蓋牆屋。——唐· 白居易詩
玄玉
(1).黑色的玉。《楚辭·招魂》:“紅壁沙版,玄玉梁些。”《東觀漢記·安帝紀》:“ 新野 君薨,贈以玄玉赤綬。”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序》:“素狐玄玉,聿彰符命。”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論北邊事啟》:“瘞玄玉於 常山 ,孑遺民於 河壟 。”
(2).指葡萄。 明 李夢陽 《葡萄詩》:“萬里西風過雁時,緑雲玄玉影參差。”
(3).指墨丸,墨錠。 明 高啟 《贈賣墨陶叟》:“玄玉初成敢輕用,萬里豹囊曾入貢。”
公約
(1)
(2) 機關、團體或街道居民內部擬定的供共同遵守的章程
衛生公約
(3) 兩個以上國家商量涉及他們共同事務的規定(如有關郵資、著作權或戰爭行動)
著作權公約
萬國郵政公約
兩大
兩者並大。《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物莫能兩大, 陳 衰,此其昌乎!”《孔子家語·本姓解》:“夫物莫能兩大,吾聞聖人之後而非繼世之統,其必有興者焉。” 唐 杜甫 《草堂》詩:“其勢不兩大,始聞蕃 漢 殊。”
不比
不同於,有差異,不可相比
不想今年不比往年。——劉半農《擬擬曲》
丹青
丹和青是我國古代繪畫,常用的兩種顏色,借指繪畫
竹帛所載,丹青所畫。——《漢書·蘇武傳》
尤善丹青。——《晉書·顧愷之傳》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六月
《詩·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國語·晉語四》:“ 秦伯 賦《六月》。” 韋昭 註:“《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業。《小雅》其詩云:‘王於出征,以匡王國。’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國。’此言 重耳 為君,必霸諸侯以匡佐天子。”後多用以指衛國定亂的正義之師。《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七·梁郊祀樂章》:“白日體無私,皇天輔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師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於是竿木羣興,風雲畢會,興六月之師,振九天之鋭。”
都城
古代諸侯封給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國都
炎燠
炎熱。 南朝 齊 謝朓 《出下館》詩:“麥候始清和,涼雨銷炎燠。” 唐 韓愈 《重雲李觀疾贈之》詩:“重雲閉白日,炎燠成寒涼。” 宋 陳師道 《代謝賜恤刑表》:“克謹常刑,聞之在昔;著為故事,方自本朝。每於炎燠之時,屢下寬大之詔,輝光四燭,囹圄一空。” 明 劉基 《江南弄》詩之二:“截玉鑽星吹向天, 楚江 六月無炎燠。”
車馬
(1).車和馬。古代陸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詩·小雅·十月之交》:“擇有車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夫車馬小義,而歷代莫悟。” 明 孫柚 《琴心記·王孫作醵》:“早求車馬,同行共赴。”
(2).謂馳騁遊樂。《漢書·郊祀志下》:“願明主時忘車馬之好,斥遠方之士虛語,游心帝王之術,太平庶幾可興也。”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齒豐車馬之好。”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馳逐
(1) 賓士追趕
繁華街區,請勿馳逐
(2) 賽馬
曲台
(1). 秦 漢 宮殿名。《漢書·鄒陽傳》:“臣聞 秦 倚 曲臺 之宮。”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 秦皇帝 所治處也,若 漢 家 未央宮 。”《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覽 曲臺 之央央。” 李善 註:“《三輔黃圖》曰: 未央 東有 曲臺殿 。”
(2). 漢 時作天子射宮,又立為署,置太常博士弟子。為著記校書之處。《漢書·儒林傳·孟卿》:“ 倉 ( 後倉 )説《禮》數萬言,號曰《後氏曲臺記》。”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在 曲臺 校書著記,因以為名。”後亦以指著述校書。 南朝 梁 沉約 《<梁武帝集>序》:“篤志經術,究淹中之雅音,盡曲臺之奧義。” 清 鄂爾泰 《贈方望溪》詩:“曲臺增刪繁就簡,正義參訂蓬扶麻。”
掩關
(1).關閉;關門。 唐 吳少徵 《怨歌行》:“ 長信 重門晝掩關,清房曉帳幽且閒。” 明 劉基 《辛卯仲冬雨中作》詩之一:“青燈無光掩關坐,飢鼠相銜啼過我。”
(2).坐關。指佛教徒閉門靜坐,以求覺悟。為期至少七天,長則不限。 唐 白居易 《秋山》詩:“何時解塵網,此地來掩關。” 清 唐孫華 《同友人游善果寺》詩:“客倦思尋榻,僧閒各掩關。”
虛堂
高堂。 南朝 梁 蕭統 《示徐州弟》詩:“屑屑風生,昭昭月影。高宇既清,虛堂復靜。” 唐 戎昱 《客堂秋夕》詩:“隔窗螢影滅復流,北風微雨虛堂秋。” 宋 朱熹 《山北紀行》之十:“北渡 石塘橋 ,西訪 濂溪 宅。喬木無遺株,虛堂唯四壁。” 清 顧炎武 《悼亡》詩之二:“北府曾縫戰士衣,酒漿賓從各無違。虛堂一夕琴先斷,華表千年鶴未歸。”
微風
(1).輕微的風。《荀子·解蔽》:“微風過之,湛濁動乎下,清明亂於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漢 班婕妤 《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宋 范成大 《春晚》詩之二:“微風盡日吹芳草,蝴蝶雙雙貼地飛。” 清 劉純熙 《日暮》詩:“宿鳥樹高下,微風雲重輕。”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綠色的繡有和平鴿的旗幟,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風裡輕輕地飄蕩。”
(2).指日趨衰微的風俗。 唐 杜甫 《杜鵑行》:“ 蜀 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微風。”微,一本作“ 遺 ”。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載雪
猶冒雪。 宋 姜夔 《夜行船》詞序:“己酉歲,寓 吳興 ,同 田幾道 尋梅北山 沉氏 圃,載雪而歸。”
會稽
(1).山名。在 浙江省 紹興縣 東南。相傳 夏禹 大會諸侯於此計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傳·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於 會稽 。”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 禹 ﹞更名 茅山 曰 會稽 。”
(2).郡名。 秦 置,今 江蘇省 東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漢書·嚴助傳》:“ 嚴助 , 會稽 吳 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賀太傅 作 吳郡 ,初不出門, 吳 中諸強族輕之,乃題府門云:‘ 會稽 雞,不能啼。’” 清 吳偉業 《過朱買臣墓》詩:“ 翁子 窮經不自貧, 會稽 連守拜為真。”
江上
(1).江岸上。《呂氏春秋·異寶》:“﹝ 伍員 ﹞因如 吳 。過於 荊 ,至 江 上,欲涉。”《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鮑照 《發後渚》詩:“ 江 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參 《餞王崟判官赴襄陽道》詩:“津頭 習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歸梁》詞:“江上花開趁蝶尋,拚買醉千金。”
(2).江面上。《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胥 遂與 勝 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 江 , 江 上有一漁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蘇軾 《江神子·江景》:“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蘇轍 《初發嘉山》詩:“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